江苏句容: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今日镇江讯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江苏句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乡土人才培育和乡村振兴工程作为一项人才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探索出一条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打造了一支2100多人的乡土人才队伍,其中17人入选省三带人才,3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入选“大国非遗工匠”。

典型示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红乳、赤霞珠、玫瑰香……句容丁庄葡萄从1989年起步种植,30多年来,由原来单一的巨峰发展到现在46个品种,涵盖了早中晚熟品种,从5元一斤,卖到了498元/串,再到如今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丁庄葡萄走出句容,走出南京,走向苏锡常上海,甚至是全国。

句容丁庄葡萄闯出市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与丁庄葡萄一同闯出市场的,还有句容的白兔草莓、戴庄大米、茅宝葛根茶等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句容市高效农业的蓬勃发展,句容绿色生态、种类繁多、风味十足的农产品越发受到市场好评。“一粒葡萄,一个世界”、“一盘山水画,满城瓜果香”,句容农特产品的成功,离不开以赵亚夫为代表的乡土人才的示范与指导。

乡土人才赵亚夫(图左)指导水稻种植

近年来,句容聚焦农业特色发展,发挥以赵亚夫为代表的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出台乡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设立乡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200万元,启动“双百双兴”工程,对入选人员,连续3年每年给予3000-10000元资金支持;组建了“亚夫团队工作室”,在天王镇建立1个总工作室,在茅山镇、后白镇、白兔镇建立3个分室,形成赵亚夫+33名农业专家的技术团队;建立专项资金制度,每年设立500万元的“亚夫基金”,用于保障人才培养和农业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等;强化专业化运作,开展农村干部现场教学,培训农民近万人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选派“葡二代”“莓二代”等新农人赴外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种植、土壤改良、疏花疏果等实操本领。

句容乡土人才带动草莓种植

如今,句容已创成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句容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工匠竞技,让农民工成为有盼头的职业

“都在说农民工这个称呼不好,而我却感到无上光荣,如果没有没有农民工这个身份,我也不会获得这些荣誉。”日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公示,句容农民工沈春雷作为全国仅有的4人入选全国劳动模范。

沈春雷(图中)率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沈春雷,1965年出生于句容市茅山老区的一个普通农家,高中毕业后来到茅山建筑站开始瓦工学徒生活。2004年,沈春雷开始自学电脑,从学习打字到CAD电脑制图再到做工程预算,通过不断汲取新知识,沈春雷学会在电脑上排砖、算砌块,传统的砌筑手艺融入了高科技,技术水平大大提升。2006年,沈春雷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建筑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他是唯一能够使用电脑辅助设计排砖的,最终获得二等奖,成为“全国建筑行业技术能手”。

开展茶叶制作技能大赛,挖掘行业能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挖掘各行业的“沈春雷”,发挥能工巧匠们师带徒的积极作用,句容积极举办茶叶制作技能大赛、涉农职业竞赛等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人才唱戏的形式,让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在传统工艺、乡土建筑、乡村规划、现代农技、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特色医疗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技能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经营能人、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能手等农村各行各业的技能人才相互切磋技艺、大展风采。对于各类脱颖而出的能工巧匠,积极推进大师工作室建立,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开展工作室的建设、产品设计、制作以及传承带徒等。

建设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提升业务技能

如今,句容已创成“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镇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戴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

文化深耕,让农村成为有看头的景区

“这是我早几天刚被展出的一组花灯,这个技术在国内应该属于首创,它不用电,借助太阳能发光、旋转,既漂亮,又安全环保......”。10月15日,走进句容华阳镇下甸村山芋地自然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句容陈氏花灯掌门人陈柏华正忙着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大学生们。

陈柏华首创借助太阳能发光、旋转的花灯

陈柏华,1978年起从事花灯艺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研发了融南北灯彩特色于一体的陈氏秦淮花灯,开发了荷花灯、动物灯、走马灯等近百种陈氏风格的秦淮花灯品种。陈氏花灯集传统工艺和现代手法于一体,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设计新颖,造型奇特,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使传统的秦淮花灯重放异彩,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句容以生产性保护实现非遗文化有效保护

为了加强对句容秦淮灯彩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强化对传统手艺人的激励与鼓励,句容以非遗文化“入题”,成立了秦淮灯彩等非遗文化乡土人才工作室,建立了乡土人才档案,将非遗传承人纳入乡土人才管理计划;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乡土文化传承优化和创新;实施农村人才职业提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专业性培训;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以文化振兴为抓手,进行乡村产业规划与景观设计,推进非遗基地建立,将周边闲置劳动力吸引至基地,从事非遗文化产品的制作、讲解、宣传等,既实现周边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又以生产性保护,实现句容乡土人才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句容深耕乡村文化,让农村成为有看头的景区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如今,句容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正初步以人才支撑产业、以产业吸引人才的态势,发挥着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积极作用。(通讯员 陈彩云 全媒体记者 滕庆海)

编辑: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