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树结缘,以树为媒 听江苏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刘树安讲述奋斗故事

今日镇江讯  苗木藏屋舍,烟云漫古村。这是一个被称为“长在树上的村庄”,是“江南花木第一村”,它就是镇江句容天王镇的唐陵村。

过去的唐陵村,是周边有名的贫困村。如今的唐陵,村集体年收入数百万,是句容市最富的村子之一。唐陵村靠小苗木起步,十余年培育上万亩“摇钱树”,更是打出了“句容苗木看天王,天王苗木望唐陵”的市场招牌,由此上演了一曲绿色田园乡村奋进曲。

在刚刚公布的全省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名单中,来自句容天王镇唐陵村的党委书记刘树安榜上有名。作为镇江7名示范村书记中的一员,刘树安显得十分自豪。28日,记者与刘树安开启了一场关于唐陵村发展的对话。

唐陵村位于句容市天王镇,地处茅山红色革命老区,丘陵地貌,土地蓄水困难,不适宜耕种,过去70%的土地都被撂荒了。当时,唐陵村穷人多,麻将馆多,产业一穷二白,村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累累,是当时镇上最贫困的村子。在村党委书记刘树安上任前,唐陵村就是这般贫瘠的面貌。

此前,刘树安在外经商,一年有百万的收入。2007年底,拗不过当时镇党委“三顾茅庐”,在南京从事建筑生意的刘树安回村参加党支部换届选举,并成功当选。尽管家人不同意,刘树安还是毅然回家,“不忍心看着大家继续穷下去,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刘树安这一干,就是13年。

“穷则思变”,刘树安在心里无数次告诉自己。第一步,从村里的产业入手,解决从无到有。面对“百废待兴”的唐陵村,刘树安带领党员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很多废弃的荒地得到重新开垦,唐陵缺水,他们就用喷滴灌来浇灌树木,从而大大节约了用水。

起初苗木种植规模小,苗木户和苗木企业各自为战,独自“找门路”“拉关系”。村民多是苗木经纪人,在买卖中赚取差价,单靠“接散活”挣些辛苦钱。

“一家家自己搞自己的苗木,怎么能搞得好?做产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形成体系,要延伸产业链,才能带动整个村子的发展。”刘树安说,一颗苗木带动一条产业链,一个平台造福一方百姓。

2008年,唐陵村成立了苗木合作社,同时,吸引企业落户投资,带动高效农业发展。随后,唐陵村还建立了木易园。

如今,木易园已经形成了以“苗木种植销售”为主要产业、以“苗木经纪人、包装、运输、劳务、编织和餐饮”等为配套产业的大型苗木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个“树上”的村庄,渐渐有了名气。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也陆续回到了家乡,投入到苗木种植中。

记者看到,除了发展苗木,依托苗木发展的附加产业在村里也是随处可见。专门出售捆绑树木的草绳店,销售树木营养液的医树公司,村民们各显神通,做起了和苗木相关的生意。如今,唐陵村不仅自己发展了,还带动了附近村镇30万亩苗木经济效益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唐陵村共有9个经济合作社、2个苗木专业合作社、1个花木交易市场、2个上市园林公司、1个森林产品电商城、200多家苗木注册公司和1200多位专业苗木经纪人。“唐陵苗木”已成为华东地区一个招牌,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受益。据悉,2018年,唐陵村实现花木销售48亿元,人均年收入4.5万元,村集体收入725万元,集体资产破亿元大关。村里亿万富翁有三人,千万富翁有上百人。

对于今后的发展, 刘树安更是满怀信心:“句容提出打造‘一福地四名城’的战略,唐陵村就在茅山脚下。将来我们把唐陵村的大花园做成村里人度假,养老的乐园,我想把旅游这块做强,让唐陵村老百姓更能够充分享受到‘一福地四名城’的红利!”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百姓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和领路人。“作为一名基层的村书记,更应该不忘初心,要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刘树安说。(通讯员  杨志国  张映钢   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