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整容热”背后的心理根源,是不是戳中了你的心?

暑假期间,孩子们都在干嘛呢?看电视、上辅导班、打游戏、旅游……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如今,还有一批学生,利用暑假悄悄玩起了“变脸”。学生“暑假整容热”,透视出孩子和家长的惶惑、迷茫与失落,该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值得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反思。

未成年人尚未完成发育,与其整容,不如先去看心理医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整容是否能让人获得满意的结果,即提升对外貌的自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整容的动机取向。

如果仅仅为了获得社会认可或他人赞赏,这种属于摄入式的动机,持摄入式动机的个体在整容后往往很快陷入焦虑和压抑。因为这种对外在的认可往往源于内在的空洞。一些对整容上瘾的个体因为对整容后的不满意和焦虑,可能会陷入医学上所称的“躯体畸形综合障碍”,即所谓的身体臆形症,在DSM-5里被归为与强迫症一类的心理疾病,因为其症状与强迫症有相同之处:过度执着于自己感受到的身体外观上的瑕疵、反复照镜子检查等。

如果是为了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和价值认同而整容,是属于认同式的动机,这源自一种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当中对美的追求的一种动机,当这种需要被一定程度满足后,个体的需求层次会向上发展,继而追求自我实现。

在心理咨询中,医生会鼓励基于现实基础的自我改变,这是一种努力使自己变好的尝试。如果不考虑包括经济的其他因素,整容当然也属于积极改变自我的一种行动,但首先要认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

人遇到困境,往往是综合的问题,外貌、人品、学历、能力、情商、智商、经济、交际圈、阶层等因素都不可忽视。一些人之所以喜欢把人生路上的失败单方面归结于先天的颜值,是因为不愿意面对其他问题,毕竟综合提升自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害怕付出却一无所获,于是习惯自怜自艾,不去改变现状。追求美本是向上之心,不要让它成为逃避其他问题的借口。对于整容,积极心理学给出的建议是:找到自己身上的亮点,不断提升自我,以此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吴兰珍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