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丨京口:“双减”全力领跑 重塑教育新局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京口区教育局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导向,紧扣“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治理”两条主线,坚定不移地施行“规范与服务同步、减负与提质并重”,通过深入开展以“学生高品质成长”为中心,校内实施“六大行动”,校外落实“三项举措”的“163”行动,着力打造出一个双向发力、双拳出击、双重治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前不久,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分别公布了全国和全省第二批“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经严格评审,由京口区教育局报送的《镇江市京口区组建“护苗团队”,排查整治“地下”违规培训行为》和《“双减163”领跑京口教育新生态》分别成功入选,都是我市唯一的入选项目。京口区“双减”工作在不断收获扎实有效成果的同时,更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领跑、重塑京口教育新生态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和支撑。




中小学生校内实现“吃饱吃好”

着眼于“轻负高质”,确保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京口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六大行动”,即作业优化行动、课堂提效行动、服务多元行动、育心护航行动、家校协同行动和绿色评价行动。

在作业优化行动上,出台了《京口区加强作业过程性管理的办法》,形成作业管理闭环,将作业负担减下去,把作业研究设计质量提上来;在课堂提效行动上,依托市、区两级“研学课堂”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学科组建设,将教师经验惯性减下去,把品质学堂提上来;在服务多元行动上,出台《关于做好全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构建“1+N+1”的服务模式,把校外辅导减下去,课后服务提上来;在育心护航行动上,通过建立成长导师制,“三位一体七协同”心理健康工作保障,加强五类学生跟踪疏导,把压力焦虑减下去,关爱疏导提上来;在家校协同行动上,依托全国家庭教育数字化实验平台,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引导亲子实践,将供需矛盾减下去,把亲子和谐提上来;在绿色评价行动上,建立并实施“多学龄覆盖、全要素监测、多指标评价、多类别跟进、全素养提升”区域绿色评价体系,把唯分数的评价导向减下去,综合素养提上来。

各校课后服务坚持“1+N+1”工作模式全覆盖——给足学生在校自主作业时间,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率达到90%;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兴趣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素质,愉悦学生身心,让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上“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目前,全区课后服务有需求学生参与率100%,巩固率100%,家长满意率99%。

中山路小学横向以思维化、整合化、个性化、联动化这“四化”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纵向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过程,将作业分为预备性作业、练习性作业、扩展性作业三层级,以优化作业巩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生态。

市实验小学以“四心”续航让课后服务更精彩:精心打造“学习时刻”,对作业进行顶层设计,让家长放心;悉心打造“运动时刻”,“兴趣社团+竞技训练+乐享体育”三位一体的运动模式,让学生开心;潜心打造“悦读时刻”,多种阅读活动,让孩子静心;慧心打造“创想时刻”,以“学科拓展+项目学习”促全面发展。

江滨实验小学以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精品项目《构建敞亮向上的家校共育生态园》为抓手,根据不同家庭、不同家长的特点,推广“菜单式”必修课堂,探索“订单式”选修课堂,让家校共育合力助推学生成长。

此外,红旗小学的“种子课程”、江科大附小的“阳光导师制”、恒顺实小的“童创”实践……都是亮点纷呈。





校外学科类培训基本“清零”

治理好校外培训机构是做好“双减”工作关键一环。京口区教育部门通过采用“平台+联动”工作模式,利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同、街道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通过“查处一批、整顿一批、关停一批、取缔一批、规范一批”,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逐步清零”“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基本禁绝、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现象显著减少、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明显规范的整治目标。

细化“任务清单”,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京口区教育局采取“分类+共治”的工作思路,加强治理,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对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开展分类登记,并充分调动全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联合市场监管局、民政局、人社局、信访局等部门共同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同时,积极推动培训机构“转型”,动员机构利用场地、师资、经营的经验,转型为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帮助机构做好教师稳定工作,引导教师进行合理分流。

组建“护苗”团队,“网格化”排查整治“地下”违规培训行为。教育部门在全区招募巡查员和宣传员组建“护苗”团队,“护苗”团队中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社会工作者等各类人员共32人,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供违规学科培训线索。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综合管理功能,把“一对一”“一对多”“众筹私教”以及散落在居民住宅等“地下”违规学科类培训的查处纳入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构建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动态排查机制,建立包保责任制,常态化巡查,对发现的“地下”违规培训及时上报、严肃查处。

建好“一机构一档案”,确保整治安全稳定有序。制定出台《京口区非正常关停校外培训机构处置办法》,建立“正常机构、冒烟机构、爆雷机构”三类机构信息档案,做到“一机构一档案”。对“冒烟”机构及时做好风险预判,建立预警机制,并约谈机构法人,逐项“排雷”确保稳定;对“爆雷”机构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方案,牵头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维稳工作,帮助家长维权,保障合法权益。截至目前,京口教育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200多次,发放整改通知书78次,通报4起,所有发现的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特色办学百花齐放“全覆盖”

“双减”之后,京口区各学校将特色项目建设作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新亮点和提升办学质量的新增长点,着力培塑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京口实小开拓新路径,将《梨园新声》课程从以往的音乐课堂延展到每日“延时服务”中,而且将以往只能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京剧,与多学科进行整合,拓展成为”京剧+X”特色课程,实现了学校传统特色课程与学科课程重组的课程新样态,为“双减”背景下新课堂提供了前瞻性探索和可供推广的有效经验。

满园芬芳,八小乒乓、学府路小学武术、江滨实小足球、红旗小学棋类和无线电、江科大附小排球和创客教育、中山路小学的STEM课程,市实小管弦乐、桃花坞书法、解小艺术、香小泥塑等一大批体育、艺术、科技、文化、学科特色项目也巧借“双减”东风,亮色更显,呈现出“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喜人局面。京口区所有学校均为市级以上特色学校,建成率达100%,位列全市第一。各校制定了《特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邀请专家予以论证,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经费保障,有力促进了学校特色建设水平提升。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着眼于消除社会“双减”盲区,凝聚社会“双减”共识,京口将持续推进深化“双减”工作,进一步增进学生日常生活的参与度和丰富体验,进一步增进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念、情怀和担当,进一步增进家长教育孩子理念的理性回归,进一步增进学校特色品牌的提档升级,为办好公平而有高质量的教育,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华章。

(李佳 继业)

来源:镇江日报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