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017年第12期

2017年第12期

总第300期

新论

绝不让“四风”反弹回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上下引发强烈反响。日前,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和传达。全市上下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对于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起点上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为起点,我们党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在作风建设上取得由浅入深、由量到质的重大成效。但从纪检监察机关统计的相关数据中,从各地接连曝光的典型违规案例中,可以看到“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虽烧退但病灶仍在”,特别是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特别警惕。

纠正“四风”不是“一阵风”,对症下药治理“四风”顽疾要突出一个“严”字。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抓到底、严纠到位、严惩不贷,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纠正“四风”各个方面,“严”出好生态,“严”出新面貌。

要以“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推动作风建设。巩固作风建设的成果,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我们要紧咬不放、紧盯不松,以点带面,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要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动党员干部“大多数”,形成“头雁效应”。“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个领导干部的举止作风,就是其所在地方或单位整体作风的缩影,甚至是当地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和指示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必须紧紧盯住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树立优良作风,以上率下,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层层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纠正“四风”问题的重要指示,是在新起点上的再部署、再出发,是深化作风建设的新时代动员令。全市上下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打赢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



初心不变 全新出发

——写在《创新》改版之际


本刊编辑部

这是我们第300次与您见面,这一次,以全新的状态。

《创新》创办于1993年。25年风雨砥砺,300期风雨兼程,《创新》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真实记录镇江大地的沧桑巨变,鲜活展现改革创新实践过程,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和鼓励造势作用。事因时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征程尤待新探索。这一次《创新》改版,我们不仅奉上全新的状态,也将与您共同探索党刊创新之路,再迈改革创新征程。

因时而动,我们将努力杂志面貌创新。大幅度调整版式,风格定位凸现镇江元素,简洁、大气,力争具有独特性和较强视觉冲击力。进一步优化栏目,9个栏目设置初衷,一方面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准确传达与解读市委决策部署,一方面聚焦基层创新实践,总结推广新举措、新经验;既有前瞻思考,凸现最新的理论探讨、新思想新观点,亦重调查研究,突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

因时而动,我们将努力读者受众创新。杂志走出机关大院,目光聚焦全市基层。全新定位读者群体,以全市基层党组织、先进党员代表、市级以上党代表为主要受众群体,确保改版后的《创新》60%以上投放基层,切实让《创新》发挥联系上下和左右、联结机关与基层的纽带作用。

因时而动,我们将努力办刊形式创新。重新组建编委会,职能化运转,以形成上下的办刊合力。引进镇江报业传媒集团的专业化队伍,全新设立编辑部,实体化运行。积极探索党刊与党报、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理论与舆论同频共振。践行开门办刊理念,欢迎基层党员、读者来稿。

唯初心不变,我们将坚持党刊姓党的政治定位,充分发挥党刊在传播市委声音、交流指导工作、促进改革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理论深度,突出对全市改革发展和基层工作的指导性。

唯初心不变,我们将坚持探索创新的改革精神,对标国内一流城市党刊,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办刊,集中力量抓内容生产和刊物质量,全面提升品质品位,保持全国城市党刊第一方阵的位次并不断前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杂志命名《创新》的初心。今天,全新改版的第300期《创新》与您见面,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初心不变,我们愿再次出发,与发展的镇江同行。


《创新》:新定位新布局


《创新》是由中共镇江市委主办、市委办公室承办的市委机关刊物。为更好适应全媒体时代,大力提升办刊质量,显著扩大《创新》影响力,《创新》决定迈出改版改革的重要步伐。


一、确定更高的办刊目标


1.坚持党刊定位。进一步强化“党刊姓党”的政治定位,充分发挥党刊在传播市委声音、交流指导工作、促进改革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刊发内容有别于党报,更加突出理论深度,突出对全市改革发展和基层工作的指导性。

2.聚焦重点受众。以全市基层党组织、先进党员代表、市级以上党代表为主要受众群体,确保改版后的《创新》60%以上投放基层。其余投向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镇江籍在外知名人士,以及与全国城市党刊进行交流等。

3.锁定第一方阵。对标国内一流城市党刊,坚持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办刊,集中力量抓内容生产和刊物质量,全面提升品质品位,保持全国城市党刊第一方阵的位次并不断前移。

4.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党刊与党报、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5.形成创新经验。在改版联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化办刊新路径新机制,努力形成党刊办刊的镇江经验。


二、与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实行联合办刊


市委办公室主导《创新》办刊方向和定位,研究确定具体栏目设置;负责刊物内容终审、运行把关、质效考评等;提供办刊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支持保障;做好办刊过程中相关统筹协调工作。

市委办公室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将《创新》办刊业务外包给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负责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配齐配强专业化办刊队伍;承担《创新》的采编、排版、印刷、投寄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负责推进《创新》与《镇江日报》、金山网、“今日镇江”等多媒体融合;负责制订《创新》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积极进行社会化办刊探索等。

在条件成熟时,引入社会化办刊机制,进一步激发办刊活力,促进《创新》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优化栏目设置


共设置九个相对固定的栏目:

1.新论。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市委主要领导关注重点,刊发高质量的评论性文章,突出思想深度和原创性。

2.要文。以署名文章形式,摘要刊发市领导当月重要讲话稿。

3.聚焦。每月初召开选题策划会,确定当月聚焦主题,采取“一把手访谈”等多种形式,组织3-4篇具有思想性和指导性的相关文稿。

4.调研。精选刊发各类调研文章,突出对工作的指导性。

5.变革。主要刊发基层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中的新举措、新经验。

6.解读。呼应人民群众关注热点,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行阐释。

7.前瞻。主要摘发最新的理论探讨、新思想新观点等。

8.先锋。报道、展示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事迹。

9.文心。主要刊发党办系统工作体会文章、文学爱好者原创美文,以及镇江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章等。

欢迎投稿荐稿,与《创新》携手迈向新时代!



要文

谋划

明年

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

惠建林

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领导者,担当尽责就应该体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对当前镇江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头脑必须清醒。

1.我们抓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有没有真正聚焦实体经济?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否做到了全市“一盘棋”?

3.城市商业布局、规模和形态是否科学?

4.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

5.制定政策有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特别是考虑关联性因素?

6.正确的政绩观有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7.部门领导的责任,是对镇江发展尽责还是对你这一个部门尽责?

8.依法办事有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对标苏南要力戒表面化对标


我们对标苏南,要切实克服庸俗化、表面化的倾向,绝不能搞“数字对标”“口号对标”。

首先,要在精神状态上对标苏南,勇于拼搏、不懈奋斗。

二是要在眼界上对标苏南,登高望远、善抢先机。

三是要在标准上对标苏南,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四是要在思路上对标苏南,勇于攻坚、务求实效。

明年工作要把握“四个转向”


明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尤其要突出改革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创“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的新篇章。

一是经济工作的重点,要鲜明转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二是城乡建设的重点,要鲜明转向内涵式提升。

三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要鲜明转向以人民为中心。

四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要鲜明转向实干实绩。

抓工作一定要严格要求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工作要求越不能低。明年工作中,要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整体性、精准性、实效性,抓牢抓实关键环节。

要加强统一领导。坚决防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数字注水”。领导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坚决不搞虚假政绩。

要严格依法办事。促进依法办事与担当作为相统一,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杜绝以依法办事为“挡箭牌”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让依法办事和勇于担当成为镇江干部最鲜明的特质,让法治思维和专业水平成为镇江干部的“标配”。

要尽心履职。镇江有山、有水、有故事、有前途,资源禀赋非常好,大家要从心底里认同这座城市,把对城市的感情化作担当干事的动力,不断提升发展热度,持续增强工作实效。不管问题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造成的,到了我们手上该解决就要解决,该承担的责任不要推,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到问心无愧。

要加强统筹协调。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强化协调配合,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切实形成上下同心、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本文摘自市委书记惠建林在领导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


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张叶飞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思考:

第一,人民群众期盼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产业强市怎么来抓好?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在哪里?归根到底在产业。镇江发展不充分,最重要的是产业发展不充分。有几个方面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是资源配置问题。对看准的、符合产业链要求的项目,一定要舍得给资源、配政策。

二是功能配套问题。要按照“先配套、后招引”的思路,缺什么就补什么,以完善、优质的功能配套留住项目、留住人。

三是主题招商问题。大项目偏少是制约镇江发展的最大短板。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更加突出精准招商,确立一批精准招商目标企业,主动出击、持续跟进。

四是企业家本位问题。具体到镇江,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二是培养上要加大力度。三是政策上要大力支持。

第二,人民群众期盼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山水花园城市怎么来打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期盼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如何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是外联一体。

二是内聚成核。

三是智慧互联。

四是品质提升。

第三,人民群众期盼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民生改善怎么来做实?

坚持系统化思维,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就业与创业。要突出人口导入、重点引导、平台打造和创业文化建设。

二是富民与惠民。既要抓好富民增收,又要做好公共服务,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三是治理与服务。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城市治理与服务迈上新台阶。

明年工作要以“八项重大”统领政府各项工作。一是重大指标。二是重大产业项目。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四是重大民生工程。五是重大片区整治。六是重大遗留问题处置。七是重大改革任务。八是重大风险防控。


(本文摘自市长张叶飞在领导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


聚焦

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奋力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潘早云

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主题,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符合当前中国实际的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学习十九大精神,关键看落实、看成效。十九大确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扬中在深化改革发展、推进“两聚一高”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扬中是苏南板块的重要成员,立足新时代,谋求新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坚持因地制宜,强化重点突破,创造扬中特色,为全省、镇江的基本现代化建设探路。

第一,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方向,开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新征程。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支撑,要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增加社会财富,为居民增收、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

一是更大力度加速创新转型,深度挖掘和传承“四千四万”精神,以提高企业创新参与度、科技创新含金量、核心技术话语权为目标,引进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提升政产学研平台实效,推动产业结构提标升级,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筑牢扬中制造的“创新高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更大力度激发改革活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放管服”改革、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突破,让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涌流。

三是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把握国家、省重大战略,提振“争先苏南”的志气,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全球发展格局,着力培育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四是更大力度推进“四化同步”,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扬中模式”,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开启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新征程。生态特质是扬中的金字招牌、响亮名片。同时,生态也是最大的易碎品。扬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把“绿色”打造成为扬中最美的生态底色。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绿色能源岛”建设,提升绿色能源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多样性,引导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型。

二是大力保护生态系统,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推动“留白”“洗白”“增白”的发展理念落地见效。

三是大力强化生态治理,持续推进“五水联治”“263”等行动,着力解决水环境、大气、土壤等群众最关注、反应最强烈领域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绿色生态成为扬中这座城市的“底色”,成为全体扬中人共拥共享的“绿色财富”。

四是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岛建设”,细化2018-2010年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农业、美食、文化、运动赛事、书法、摄影等各项活动,放大“大江风貌、民居风采、江鲜风味、环岛畅游”的品牌优势,打造唯一不可复制的长江岛城。

第三,把握“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新使命,开启改善民生、优化治理新征程。为人民谋福利、增进百姓福祉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以更务实的惠民实效,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更高期待,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进一步提升居民获得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倡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为居民的富民增收带来更多的源头活水。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二是进一步增强居民幸福感。竭力为扬中的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服务,让扬中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质感。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成果,注重对扬中城市内涵的培育、乡风文明的养成。

三是进一步确保居民安全感。继续保持食品药品领域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以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做细做实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严格防控各类社会风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严紧硬”的新内涵,开启固本强基、正风肃纪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始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思想,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性、严明的纪律性,将扬中党员干部打造成旗帜鲜明、素质过硬的战斗集体。

一是全面从严管理干部。进一步层层压实“两个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挺纪在前,努力构建标本兼治、长效有序的干部队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对于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留情面、不给余地,及时纠正、严肃处理。深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用整治和执纪的大力度,换来老百姓的好口碑。

二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围绕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双型”先进党支部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讲坛,不断提升基层“领头雁”队伍能力,将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党员群众、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

三是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坚持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干部相结合,坚持用制度管人,把规则定在前面,保持制度刚性,营造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让上的干部更有热情、下的干部心服口服。强化激励机制,树立良好导向,着力破解为官不为、廉而不勤等问题,促使干部放开手脚履职尽责、甩开膀子干事创业。

扬中是扬子江城市群中的重要成员,必将在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担当更大的使命。下一阶段,扬中将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改革创新,精准谋划明年思路举措,把扬中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两聚一高”的新实践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扬中的过硬成果,向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中共扬中市委书记)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基层党组织落地生根


吴廷锋

一、对党的十九大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的认识


十九大报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两字彰显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更加突出新时代国家发展中党的领导的重要地位,更加激励我们理直气壮抓党建工作。

二是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此前的表述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落实到底的决心。

三是提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重点解决基层党治涣散、弱化的问题。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这反映出党中央将一如既往的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基石地位。

四是强化基本制度的执行,突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特别是提出了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等要求,这些都体现出未来我们党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单位单方面重视经济建设,对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等认识不到位、缺乏动力,党建工作经常沦为副业,嘴上讲、纸上写和墙上挂;党建干部配备不足,党务工作者理论水平、工作水平较低;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压力传递不到位,对基层支部活动缺乏指导、督查和考核。

2.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还有待提升。部分基层组织“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到位,支部活动单一枯燥,重说教、轻参与;重形式、轻成效;重理论、轻实际,基层党员缺乏参与热情。就镇江新区而言,目前二星及以下支部(综合评分在70分以下)的占比达到40%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软、弱、散等问题。对照十九大要求,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3.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难点。部分基层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基层党员组织活动出勤率低、基本制度执行不到位、党员监督管理不严格、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甚至起到反作用,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党组织应该切实担负起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致富群众的职责使命。就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下一步基层党建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着力开展“学习‘十九大’、迈上新台阶”主题教育活动。在各级党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交流研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一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统一组织基层党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原文,紧密联系新区二次创业发展实际、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高质量高水平开展“贯彻十九大、迈向新征程”集中宣讲和十九大精神集中宣传活动;下发《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党的十九大学习笔记》等书籍,开展集中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研讨。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为主要对象,集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基层党员结合本职工作,无职党员结合设岗定责,就如何立足本职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致富群众开展集中交流研讨活动。三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落实。针对基层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方式不科学、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围绕新区发展新阶段中心工作,制定党建工作目标和计划;组织基层组织和党员列出“问题清单”,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力促立改。

2.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把打造新区党建集成改革“1+9”网格化新模式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创新“支部+ ”模式,深化“支部建在居民小组上、建在项目上、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商圈)楼宇上”。“两新”党组织围绕秦书记提出的“三个一目标”, 即全区非公党建工作要在全国经开区中进入第一方阵、要在全省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争创一流、在全市园区党建中力争第一,落实《关于推进非公经济领域 融合党建工作的意见》,打造非公经济党建“融合”特色,统筹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文化创新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企业等新兴领域党建。国有企业党组织进一步推进改革,聚焦国企党建带头人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国企党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的指导、培训和督促;严格督查落实“三重一大”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在企业发展的大方向、重大事项的决策、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村(社区)党组织探索实施“大党委”建制,落实1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和20万元为民服务资金,引入南京仙林街道工作经验,全面突进城市街道和社区网格化,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遗漏。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突出抓规范、抓基础。结合“惠民大走访”工作,确立“大走访”定点机制,实现为民服务、涉企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每年积极培育、立项和建设10个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按照“一地一特”“一支(部)一品”的创建要求,每个基层党(工)委创成1个党建特色品牌,每个基层党组织形成1个亮点工作。

3.聚焦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依托“企业党群综合体”、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支部工作室等载体,建立党组织书记集中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制度,通过党建沙龙、网络党课、党建论坛、现场走访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党务工作者、企业家党员等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全区每年组织1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基层党(工)委每年组织1次党组织书记培训,基层党组织每年组织1次党员集中培训;以党支部工作室核心成员为骨干,成立党建工作联谊会,开展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推进党建经验的加快输出、复制和整合优化;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积极依托党校、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组织党员学习经营管理、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知识,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作风较硬、业务技能较强的企业家党员、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党群指导员;建设新区党建云平台,依托手机APP智能终端,打造全区数字党建系统,构建基础、宣传、教育、服务、资源、智能分析、系统管理等七大功能平台,逐步实现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


(作者单位:镇江新区组织部)


抓住三个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朱凯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三农协调发展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从实施路径看,必须抓住三个关键。

紧紧抓住“人”这个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首要关键。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必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提高他们领导农民、发展农业和管理农村的工作质量。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农村基层工作环境复杂和条件艰苦,导致人才难留和流失严重,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较大幅度增加“三农”工作队伍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工作回报率;注重对“三农”人才的荣誉激励,增强社会对他们工作的美誉度和认同感,同时,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使有能力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埋头苦干的一线人员发展有望;针对目前我市“三农”工作人员视野不够宽、专业能力不够强的现状,要在加强对现有“三农”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以及价值认可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体系和人才回流机制,在农业农村领域倡导人才的逆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对“三农”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增加农业高校投入、减免涉农专业学费等方式,引导有志有为青年进入“三农”领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

踏实做好“地”的文章。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从“地”的角度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对农用地而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同我们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点相契合的。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又给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再研究新的土地政策留出空间。对宅基地经营性和公益性的集体建设用地而言,要从长远考虑,根据未来乡村振兴的需要,逐步盘活,用出效益来。借鉴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及国际经验,探索建立农地收储和整治机构,提供“土地银行”中介服务。同时,大规模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等级。

创新拓展“钱”的渠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相适应。从钱的来源看,就是要广辟来源、多措并举,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配置公共资源优先向“三农”倾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停在口头上,而要贯穿于乡村规划制订的过程中,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中,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的振兴。改革创新金融体制,探索设立乡村开发基金等,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系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


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谱写新时代民生工商新篇章

邓国平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新时代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的精辟概括和精准判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工商工作者肩负着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重任和神圣使命。曾几何时,“镇江民生工商”经验模式响彻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她不是一个简单标签,也不是一个简单口号,是工商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只有以服务大局的优良成绩才能向人民交出一份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满意答卷,作为工商人,才能无愧于服务人民的誓言。


较准价值取向 大力推进改革服务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正是新时代民生工商价值取向。近几年来,镇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多项改革试点为全国发展积累了经验。镇江市突破了名称登记、住所登记等瓶颈,形成了名称自主申报、网上登记预审、电子签名和身份认证、邮寄送达和自助打照等改革成果,搭建起“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企业登记新模式,注册便利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工商局将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纲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联办”改革,让更多的部门参与改革,使更多的“证”合而为一、并联办理。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探索新的身份证电子认证方式,全面推进“e办事”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工商注册便利化。


转变职能理念 创新市场监管方式


十九大报告要求“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市场监管部门必须转变理念,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镇江市工商局将在全市涉企信息互联互通、联合惩戒上有大突破,创新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市场监管镇江模式。加强社会共治,对违法违规和失信企业在投融资、招投标、政府采购、资质审核等工作中加以禁入或限制。扎实推进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工作,突出抓好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进一步提高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深化应用“一平台三机制”。辖市区全面启用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完善和落实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监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有效落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整合工商行政管理所有抽查事项,实现“一次摇号、全面体检”;指导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三合一”抽查整合工作,结合大数据分析,确定重点抽查行业,强化对重点行业的监督检查,使“双随机”抽查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监管工作。管好线上线下向网络市场执法全面进军。在做好“一中心一平台”、“工商网监”电子标识发放、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等基础性工作外,加强对刷单炒信、互联网广告治理,消除市场不安全因素,净化网络交易环境。


瞄住主要矛盾 优化消费维权格局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环境关涉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伴随新经济发展,消费纠纷呈现多领域、多形态、高增长的态势,消费维权工作面临许多困局。二年来,市工商局积极探索消费维权服务民生新路径,以“智慧”的理念,开展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管理方式创新,通过打造“智慧315”维权平台,努力实现便捷高效、共治共享的消费维权新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一方面要完善“大消保”格局。依据《镇江市“智慧315”消费维权政府协同平台督查、考核、奖惩办法》,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全市消费维权工作统领作用,解决消费投诉中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群体性的疑难问题。各市场监管局推广市局做法,制定与各地实际相适应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深化商品质量监管、净化消费环境。扎实做好流通领域商品经营者的日常监管工作,坚持把质量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加强重点问题治理。

智慧“315”打破了传统概念,以清新亮丽新模式,正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构建一条简便、安全、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必须要让维权平台成为倾听民声、贴近民意、关注民生而积极打造的畅通维权渠道,将它打造成为又一座党群关系“连心桥”,造福广大消费者的金字招牌。


打造四大工程 彰显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工商局将在品牌护航、红盾护农、红盾金桥、项目化执法四大工程中积极探索。十九大报告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实施品牌护航工程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推进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实施精准扶持。对高知名度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和老字号商标,列出重点保护名录,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力度。有效引导企业积极争创高知名度商标品牌,走品牌引领企业发展之路。实施“红盾护农”工程将切实加强工商和市场监管职能发挥,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农业品牌培育行动、农村电商扶持行动、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等举措,保障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竞争执法进一步深化公用企业专项整治,推进后续整改,指导行业规范;严肃查处跨区域仿冒侵权不正当竞争案件,加大对网络传销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切实规范竞争秩序。广告执法突出互联网广告监管,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全面开展大众传播媒介广告信用评价管理,落实广告监测通报、广告发布登记等制度。合同执法加大民生领域合同格式条款集中规范整治,并争取在网络交易领域取得新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股权质押340件,实现融资65.7亿元;动产抵押314件,实现融资85.7亿元;小微企业融资总额达到122.9亿元。市工商局将按照“项目化”推进要求,紧盯“红盾金桥”工程的总体目标,主动协调银行和镇江市民营经济协会,扎实有序开展助企融资服务活动。


牢记历史使命 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将牢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强化法治工商建设。对近几年来工商执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研究提出规范性意见,指导基层依法行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针对近几年来业务工作的变化,组织基层人员开展常态化、大规模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业务工作水平,组建各业务领域人才专家库。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充分运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重点加强自媒体的开发与运用,传播工商好声音,扩大部门影响力。推进大数据建设,在探索精准监管、以情报信息研判支撑执法办案等方面有所突破,逐步建立完善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工作机制。

实践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理论赋予民生工商新的内涵。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全市工商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调研

深交所资本市场建设考察报告

钱仁汉 李 静

【编者按】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股权投资是资本市场皇冠上真正的明珠。11月6日,市长张叶飞带领市金融办、国资委等部门以及市国有平台企业负责人赴深交所考察资本市场建设情况,就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利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服务实体转型升级开展合作交流。现编撰本期报告,供参考。


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以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使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短短二十七年,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所排名上市公司数量第十、总市值第八、总成交额第四、融资金额第一、活跃度最高的交易所。


一、深交所多层次市场体系与政策动态


(一)股权市场结构及最新政策

截至2017年11月17日,深市总市值23.96万亿元,2016年总成交额77.6万亿元,2017年1-11月总成交额55.06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数24214万户,日均换手率1.49%。深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估值大约分别为27倍、44倍和53倍左右。

1.主板——市场化蓝筹聚集地。目前,深市主板共有476家上市公司。深市主板定位于服务优质蓝筹龙头企业,支持了美的、潍柴、中集、万科、申万等一大批公司在高度竞争性领域脱颖而出,发展成为声誉卓著的行业领袖。

2.中小企业板——服务细分行业龙头。目前,892家上市公司筹资总额19439.65亿元,其中首发融资总额5712.26亿元。中小板定位于服务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是全球专注中小企业最为成功的市场,近4成公司为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65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249家,708家公司拥有32093个与主营产品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中小企业板支持企业拓展产业链条、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为未来中国培育更多的行业冠军。

3.创业板——创新创业的引擎。目前,创业板共有703家上市公司,7成以上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8成以上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9成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服务创业历史最短而成长最快的市场,创业板市值及成交金额在全球创业板市场居领先地位。创业板激励创新,开放包容,孕育更多的颠覆者和创造者,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4.企业上市标准

(二)债券市场情况与产品创新

随着证监会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1月先后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两项基础性制度,交易所债券发行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市场功能恢复,深交所通过发行公司债、私募债、ABS等固定收益投资品种,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到交易所市场,形成资金聚集效应,融资成本低,审核效率高。

1.债券规模逐年递增。截至2016年12月底,深市债券发行2743只,托管规模达1.23万亿元,是2014年债券托管规模的4倍有余。公司债发行基本条件:

2.资产支持证券(ABS)基础资产扩容。深市ABS托管规模达1077.66亿元,超过过去10年总和。基础资产已涵盖应收账款、保障房、高速公路、融资租赁、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门票、商业物业等9大类。ABS融资具有以下优势:

3.产品持续创新。在发展公司债、ABS产品的基础上,深交所持续创新推出可转换债、可交换债、绿色债、创新创业债、永续债、熊猫债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深交所市场培育服务体系

1.建立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各地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涵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固定收益、上市公司后续发展、科技金融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市场培育与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全面支持地方资本市场建设。

2.开展专业培训服务。以中小企业之家为载体,其中,常态化培训(董秘、财务总监、独立董事等)共26期,参会人数7900余人;定制化专题培训(并购重组、公司债等)45期,覆盖人数8000余人。

3.重点企业上市服务。一是一对一辅导交流,2016年及2017年每年单独接待或走访重点企业累积近1000家次。二是集中座谈交流,近年来举办各类研讨、座谈10多场。

4.重点行业、类型企业跟踪服务。近一年来,与各类市场机构合作举办行业、专题研讨会,批量覆盖新兴行业、科技型企业。

5.服务前移,打造全生命周期企业资本服务链条。科技部火炬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该计划旨在通过线上建立服务平台和企业数据库,线下打造常态化路演、投后项目路演、投资分享沙龙、融资公开课等载体,在政府部门、高新园区、资本市场、创投机构及第三方专业服务中介之间实现信息互享、流程互通、功能互补,加强资本市场与创业投资的对接,共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及综合服务。直接服务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


二、我市与深交所合作方兴未艾


1.合作交流深入推进。2016年4月,市政府与深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共同培育企业上市。2017年7月,市金融办派专人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深交所地方政府金融干部挂职项目”,学习资本市场前沿知识,交流地方资本市场建设经验,巩固与加强双方合作,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增添力量。

2.共同培育拟上市企业。2016年以来,深交所上市推广部及上海中心先后数次拜访市金融办以及各辖市、区上市办,走访多家拟上市企业,与我市共同举办上市推进会、融资洽谈会等,上门服务解决正丹股份等企业上市前发债融资需求。

3.股权融资走向深蓝。1999年6月,以生产和销售人造板和木地板的“大亚圣象”(000910)成为第一家登陆深交所的镇江企业;今年4月,以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端环保新材料的“正丹股份”(300641)在深交所创业板鸣锣。截至2017年11月,赴深交所上市的镇江企业达到7家,总市值为625亿元。这些成功案例说明,镇江与深交所合作基础牢固,上市公司示范效应明显,引领更多企业利用深交所平台向资本领域延伸发展,前景广阔。

4.债券融资破冰起航。我市国有企业在深交所发行公司债6只,融资金额累计达105亿元,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只,融资金额累计达12.73亿元,较好发挥了资本市场对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三、几点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未来我市资本市场各项工作要不忘服务实体的初心,积极、有效、深入对接深交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引资引产业,建设新镇江。

1.深化合作,加快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目前,我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08家,重点拟上市企业40家。下一步,要与深交所联合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走访、投融资路演等活动,对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专业问题进行诊断,帮助企业与证券中介、创投机构对接,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联动融合,推动更多拟上市企业加快对接资本市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创造条件,引导更多企业登陆深交所。鼓励镇江企业选择深交所为上市地基于以下考量:(1)深交所整体拥有较高的IPO市盈率和二级市场市盈率,有利于企业在IPO和再融资过程中体现公司价值,维护股东权益。另外,较高的换手率表明其市场交易更活跃,上市公司再融资更容易。(2)深交所已经确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比较而言,目前创业板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我市前景明确、但业绩尚未充分释放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宜进军创业板实现上市目标。

3. 优化结构,开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并购重组仍将是国内企业较为热衷的资本运作,我市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鱼跃医疗(002223),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高速扩张已成为提高企业内生增长动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下一步,我市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混改过程中,加强与深交所合作,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优化产业链,提升质量,做大做强。

4.降本增效,推荐符合条件企业发债融资。证监会刘士余主席在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讲话中首次提及“股债并举”,债券市场将成为未来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我市要进一步与深交所合作开展专业培训,鼓励企业通过双创债、绿色债、永续债等新型中长期创新品种进行融资,帮助平台企业利用中长期债券市场融资,进一步降杠杆,增效益。

5. 引智并举,培养资本市场专业人才。广义的资本,可以把它划分为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两大类。有形资本,是资金、资产的传统体现,无形资本,则是人才、技术、创意、信息、机会的集中展示,其中人才是最核心的能动因素。政府推动企业上市,企业对接资本市场,都离不开知政策、懂市场、会操作的专业人才。下一步,建议市级层面制定规划,各地、各部门推荐一批人员,赴深交所挂职交流,学知识,练本领,交朋友,强合作,服务企业上市融资,驱动资本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市金融办)


发力“合特巧新”,让丹徒旅游“立”起来

——关于丹徒区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思考


徐新祥

丹徒是江南文明古邑,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历史可追溯3000多年,底蕴厚重;区域北邻长江,南延茅山,宁镇山脉贯穿东西,京杭运河入境而南去,交通便捷;境内有山有谷、有丘有圩、有湖有洲,风光秀美;可以说,丹徒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优势明显。

近年来,丹徒旅游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建成中国米芾书法公园等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但对照全域旅游要求,丹徒旅游品牌不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就丹徒旅游未来发展,笔者建议可以从抓整合、创特色、巧营销、重创新四方面发力,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健康成长。


一、抓整合、联动建设全域旅游


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并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全域旅游并不要求“全面开花”,关键在于整合。

一是整合规划。要尽快编制《丹徒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把旅游要素贯穿于城市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规划各方面全过程,把旅游基础设施纳入城建、交通、水利、农业等建设中。

二是整合产业。旅游产业无边界,天然覆盖各行各业,核心是要做好“旅游+”文章。就丹徒而言,可以以恒顺为龙头、以醋文化博物馆和醋生产车间为基础,以特有的食醋产业为支撑,进一步挖掘特色的醋香文化,聚合周边特殊的非遗从业人员,全力打造集食醋制造工艺参观、醋香文化赏鉴、非遗文化传承、醋保健养生体验等为一体的晚清民国风格、醋香浓郁的旅游风情小镇,培育“旅游+特色小镇”和“旅游+工业”的样板。还可整合中国米芾书法公园、青少年活动基地、高校园区等资源,开发“教育+旅游”项目。各镇(园区)可不断拓展“旅游+农业”“旅游+文创”的内容和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

三是整合行业。一方面要整合全区现有的旅游景区、景点,科学制定“丹徒游”精品线路;另一方面,要努力把“丹徒游”融入宁镇扬旅游一体化之中,尽快实现丹徒旅游景区进入宁镇扬旅游团票和宁镇扬旅游一卡通。

四是整合政策。现在很多部门均有扶持激励政策,均可以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如区农委的绿化示范村、生态示范村,水利部门的水美乡村,环保部门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部门的美丽乡村、康居乡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村),文化部门的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扶持等相关政策,都可以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发挥聚合效应。


二、创特色、典型带动全域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生命。

首先,深入挖掘丹徒特色旅游资源。丹徒江河交汇、山丘林立、湖泊众多,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有说不完的历史名人故事,有听不厌的美丽传说,可以深度挖掘、提炼开发的旅游资源数不胜数。特别是世业镇,可以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来此视察的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充分挖掘总书记视察的场景资料以及生动感人的细节,活化再现地融入旅游项目,增强影响力。

其次,创意特色旅游项目。只有把个性特色、创意基因融入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打造出让游客心生向往、流连忘返的景区景点。上党万亩茶园可以引入休闲长廊、健康步道、民宿等旅游元素,建成融茶园观光、茶事体验的休闲度假区。江心洲最大的特色是江岛,最多的资源是“水、滩、农田、果树”。因此,建议江心洲以“生产、生活、生态”为基础,挖掘整理“水、滩、渔、船、果、树、农田、民居”等旅游元素,推进旅游江岛、旅游村落、风景江岸、风景庭院、风景田园、风景道路建设,规划建设多样化、多元素的游玩节点,打造“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旅游风貌,更多地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来此休闲体验、度假旅游。

第三,重点打造一个龙头景区。丹徒区旅游现为“一山两岛多点”的格局,景区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建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一个龙头景区,以龙头景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第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出具有“特色性、观赏性、便携性、实用性、宣传性”的文化旅游商品。如可研制上党挑花、南乡服饰、宝堰牛肉、宝堰米酒、米芾法帖石刻拓片、米芾书法字帖、高仿米芾书法作品、当代名家书画、文房四宝、小型石雕工艺品等,丰富旅游商品品种,提升旅游商品品质,同时要积极开辟线上线下两条销售渠道,增加旅游产业效益。


三、巧营销、立体宣传全域旅游


旅游业是“眼球经济”。如何吸引眼球,关键靠营销。

一方面,要加强传统营销。一是可在高速沿线、公交站点、火车站候车室、城市广场等重要人流节点植入旅游广告;二是可编印《丹徒旅游导览》手册,在市区各宾馆大堂、房间配送,在高铁、动车、飞机座椅后发送;三是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做宣传推介广告。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一是影视营销。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就是一个地方的“最佳代言人”。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万顷竹海在18年前还无人问津,因拍摄电影《卧虎藏龙》,“中国大竹海”美名远扬,拍摄地由此变成热点风景区。丹徒区多处山水风光也曾经进入银屏,电视剧《江南风云》在宝堰新四军纪念馆拍摄了大量镜头。因此,可以积极寻求与影视界合作,借势宣传。二是音乐营销。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引得无数游客心生向往,一曲《阿里山的姑娘》激发大批陆客赴台。世业洲已经连续举办音乐节十多年,能否也邀请知名音乐人创作一批朗朗上口的歌曲,传唱世业洲的美丽风光。三是新媒体营销。要充分利用手机APP、微信等平台,开展直通潜在游客的精准营销。

第三,尽快重建丹徒旅行社。丹徒区曾有旅行社,但因效益不佳而倒闭。如今全区旅游业已有很大发展,需要一个通盘宣传营销丹徒旅游的龙头旅游企业。


四、重创新、多方保障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思路,必须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要组建全域旅游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

二是创新人才机制。一方面加快引进培养一支真正懂旅游、善营销、会管理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丹徒旅游人才库和专家顾问智囊团,为丹徒旅游规划策划、发展研讨、信息咨询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积极与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画院、摄影协会、美术家协会等高端院校和社团合作,引智借智策划发展旅游,尤其是要聘请卞祖善、洪斯文、戴敦邦等丹徒籍的艺术名家为顾问,为丹徒旅游造景造势。

三是创新投入机制。一方面,设立区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强化扶持力度,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拓展旅游融资渠道,建立旅游企业、政府、担保、金融四方合作机制,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和居民大胆建设高档农家乐、精品民宿等旅游项目。


(作者系丹徒区政协主席)


让党建成为社会治理的“根元素”

——京口区打造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实践


黄彩萍 蔡 宸 丁 毅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京口区作为镇江的主城区,近年来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以党建元素为灵魂,以“书记项目”为引领,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提升了区域党建工作科学化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背景与现状


伴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民生诉求和思想生态的深刻调整与日益多元,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面对新时期的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京口作为基层城区,直观感受到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要求:加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征程。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根系力量。京口区现有城市基层党组织672个、城市党员13658人,分别占到了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的95.9%、97%。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党在城市基层的工作就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就牢了。这要求城市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全面查找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抓紧补齐短板,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城市的每一个基层阵地。

新变革:党建新元素前所未有的大量涌现。随着“两新”组织大量涌现,商务楼宇、城市综合商业体、网络媒体等新经济、新业态不断出现。城市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张,更是导致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截至目前,京口区非户籍常住人口达11万人,占比超过30%,这些没有户籍的“新城市人”群体,分布在各个区域各个领域,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发展成果的共享者。这些新元素既给经济领域带来了很多变化,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使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范围更加宽广、组织形态更加多元、党员成分更加复杂。党的工作如果不及时跟进,就会形成“党建真空”。这就要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在固定空间中设置区域性党组织,及时跟进覆盖,加强引导管理,有效发挥作用,以“铁打的营盘”管好育好用好“流水的兵”。

新指向:全力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方向。作为镇江的主城区,京口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仅占全市的3.3%,但常住人口42.3万人,人口密度居全市各辖市区之首。如何在增强城市竞争力、释放城市活力、提升城市魅力的同时,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革,妥善处理好相关关系,推动社会治理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着重提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凸显城市工作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对激活、配置、优化整个城市要素资源的作用,有效推动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实现城市党建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新课题:加快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场化带来了社会群体分化、利益分化和产业分化, 不同的分化把原来的社会人群分割成不同的群体,也产生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回应好群众不断提高的合理诉求,解决好日益增多的各种矛盾,需要提供更加精准的多元服务,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探索与做法


1.突出一个核心引领。京口区顺应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实施了社区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为了保障街道、社区党组织能够高效运转,京口区不断加大党建经费投入。目前,京口区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社区运转经费、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同比分别增长60%、20.4%、50%。

2.构建一个枢纽平台。按照开放式、集约化、功能型、枢纽型要求,以普通社区不少于400平方米、中心社区不少于800平方米为标准,以“一窗两网三区”为功能布局,在街道(园区)各建成一个规范化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强化区域辐射功能,丰富延伸了“中心社区(一站多居)”的思路,各街道(园区)也依据自身实际,精准定位,形成“一中心一特色”。象山街道着眼片区规划,命名大禹山北片区党建服务中心;健康路街道立足星光义工品牌,在党建服务中心中建设星光义工总站;新民洲临港产业园依据知青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浓厚知青精神的党建服务中心。同时,为全区8个社区党建服务中心配备22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党建工作由过去一两个人抓,变成了一群人抓,打造区域服务资源的承接地、党群服务开展的集聚地、党建特色展示的主阵地。

3.铺设一张管理网格。依据居民特征及党组织服务能力,对现有社区治理网格进行重构,将全区划分成473个一级网格,954个二级网格,实现市域范围驻区企事业单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全覆盖。力量配备上,采用“1+N”网格模式,“1”即一级网格由社区(村)和街道(园区)工作人员担任专职网格长,“N”即二级网格由多名党员骨干、群众领袖担任志愿网格员。组织机制上,建立每月“温暖20”访谈机制,常态化开展网格大走访,实行“五星级”民情档案分类管理机制。以网格体系为依托,完善“社区建党委(总支)-网格建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工作模式,推广设立“志缘、趣缘、业缘、地缘”等功能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对网格治理体系的全面覆盖和有效引领。实践操作上,建立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将原有“两网”智能平台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上居委会进行数据对接,推广“2+X”联勤联动执法管理模式,打造京口城市基层党建“两网”模式4.0版。健康路街道气象里社区根据网格划分,将住户信息、走访“民情日记”等综合建成24本民情档案,在处理毁绿种菜、停车纠纷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时,实现了街道城管、物管等部门的迅速联合行动,做到了及时高效处置,居民群众深感满意。

4.制定一套服务清单。推行社区党建服务职能清单制,对当前各类社区服务工作进行梳理,将各类社区服务分为基本服务、公益服务、志愿服务、互助服务四张清单,做好行政功能减法与社会功能加法的有效对接。严格落实社区(村)事务准入制要求,职能部门未经审批不得对社区(村)单独下达工作任务,新增事项实行扎口管理,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同时,注重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基层党建服务工作中,先期选择16个直属党(工)委的106个党支部、3096名党员,试运行“京口先锋”党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四牌楼街道率先尝试“两网”职能管理服务平台运作,实行网格信息数据化管理,建立了人口户籍等20大类基础信息库,形成完整详实的网格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之上,推动工作系统升级、流程再造,逐步解决了条口部门信息系统不兼容、不共享等问题,实现了“一键通”“一口清”。

5.建立一个协同机制。即完善区域服务协同共建机制。一是实施结对共建。健全街道、社区两级“大党委”制,引导和鼓励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兼任街道社区党组织成员,签订共建协议,提高社区党建的参与度和关注率。目前,京口区共有213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党组织负责人兼任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委员,形成共建共治的“党建联盟”。二是实施资源共享。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经常通报情况制度,对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和活动设施,相互开放,统筹使用。例如,京口工业园区实施“企村共建‘红色联盟’创新案例”,推动企村结对共建、信息互通。三是实施活动共联。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合举办重大活动,联合组织党员教育,联合开展社区服务。例如,双井路社区与镇江市第三中学联合推出校社“爱心共建”服务,为社区党员和居民开展科普、法治、健康教育等多种活动。四是实施问题共商。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驻区单位、居民代表、区属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共同商议、研究,成功化解了江南学校停车难等一批关系社区治理的重大矛盾,受到广大驻区单位的一致好评。

6.打造一支坚强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着眼专业化队伍打造,启动“315”社工培训计划,实施“全科+全能”社工培养工程,与南京四月天社会服务中心合作,制定专职社工队伍管理办法,编制六大类业务题库1000余题,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一支专业化、有活力、成长好、留得住的专职社工队伍。聚焦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领头雁”工程,针对“先锋型”和“老黄牛型”两类人员,实行就业年龄段的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待遇。同时,建立基本报酬定期增长机制,社区、村正职干部每月基本报酬分别提高到3500元和3200元,增幅分别达40%和39.1%。引入专业化的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职能、税收优惠等措施对社会组织进行扶持、引导和利用。探索建立社区服务“双向认领”等机制。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动机关在职党员、社区(村)无职党员到社区党支部认领微心愿,解决困难党员和群众的实际困难。


(作者单位:市委研究室、京口区委办公室、京口区委组织部)



变革

自豪与责任同在的波恩之行

陈鹏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3次缔约方大会(COP23)11月6-18日在德国波恩举行。应国家发改委气候司邀请,当地时间13日中午,我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江苏省发改委,在大会的“中国角”共同举办镇江主题边会,充分展示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贡献和经验。


一届不一样的气候大会


2015年时,我们曾参加巴黎气候大会,这一次,通过参加会议和多方面了解,我们感到,同以往相比,这次大会呈现出“四个不一样”:

第一,主题不一样。这次大会是在全球气候行动迫在眉睫和全球气候谈判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召开的。《巴黎协定》2015年签署,2016年即生效,但随后就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美国退出,且明确表示:除非条款对其更有利,否则不会考虑加入。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定为: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任务,为2018年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奠定基础。为此,这次大会专门安排了比过去多出近50%的时间进行谈判,以保证各方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展开耗尽脑汁、耗费体力又充满智慧的谈判。与会代表和新闻媒体普遍认为,如果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是一次展示“决心”的大会,那么,此次大会则是一次展示“行动”的大会。从结果看,这次大会通过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的一系列成果,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平衡的谈判案文,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组织方式,通过了加速2020年前气候行动的一系列安排。

第二,举办方不一样。自1995年COP1在柏林举办以来,每次气候大会都由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举办,而此次不同:这次大会的主席国是斐济,这是首次由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担任气候大会主席国,但是,由于斐济国内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硬件、酒店等能力连接待1万人都无法满足,因此,本次大会改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所在地波恩承办,德方共投入了1.17亿欧元。

波恩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轮南部莱茵河畔的一个城市,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人口约30万,拥有2000年历史,1949-1990年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至今仍是德国重要的政治中心。同镇江濒临长江一样,波恩濒临莱茵河,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此次会议的会场由两个不相邻的区域“Bula Zone”和“Bonn Zone”组成。“Bula Zone”为政府谈判区,展区面积2万平方米,包括波恩世界会议中心、联合国场地、会议室、代表团办公区和媒体区等。“Bonn Zone”为气候行动展示区,包括高级别活动、边会、国别馆、展览、媒体活动区等,整个展区面积2.8万平方米,全部为帐篷会场。

为了彰显主席国元素,此次大会专门安排了岛国的风情表演,会场里还特意摆放了一艘独具斐济民族特色的帆船,在场馆的各个入口处和各种标牌上都印有“Bula”的字样,这在斐济文化里是问候的意思;德国的环保部长还特意喝下了斐济人民献上的一杯水,以表达对主席国的尊重。

第三,社会关注度不一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谈判气候问题的大会,更逐渐演化成为全球来自企业界、学界、各类传媒、社会组织等讨论可持续发展、推动交流合作的盛会;不只是关注碳减排这一专业性问题,还涉及金融、三次产业发展、公共卫生、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COP1的时候只有4000人参加,而此次共有来自195个缔约方的超过2.5万名代表参加,比上一届在马拉喀什举办的COP22多了9000人。大会的中国角,从7日开始投入使用到大会闭幕,一共安排了30场边会,频率之高、内容之广、影响之大,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场场人员爆满。

第四,办会方式不一样。同2015年我们在参加巴黎气候大会时那个有些偏远的机场不同,这次德国人选择了在位于莱茵河畔的Rheinaue公园内搭建整个展馆,那里风景如画,绿草如茵,颇让人感受到低碳之美。同时,会场内也充满了低碳元素,比如,所有参会人员均可得到一个能重复使用的便携式水杯,可节约57万个一次性纸杯;再比如,大会致力于“无纸化”,没有发放纸质日程和会场平面导览,全部依靠专门网站进行公布。


精彩的镇江主题边会


13日中午,中国角·镇江主题边会正式拉开帷幕,边会的前半段由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孙桢副司长主持,后半段的讨论环节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徐华清副主任主持。

前半段由三位重量级嘉宾致辞、三位专家主旨演讲和我市两个相关发布构成。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镇江作为全国87个国家级低碳试点省市之一,是中国低碳试点的典型代表,他从四个方面向国际社会肯定和推介了我市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率先提出碳排放峰值目标。解振华说,镇江在摸清碳排放家底和未来情况的基础上,率先提出202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制定了明晰的路线图,全力开展低碳九大行动,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

二是创新低碳管理基础能力建设。镇江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开发了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建立起完善的城市碳排放管理体系,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可持续消费等领域都做了积极探索。他们在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

三是强化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低碳城市建设第一组长,分别与各个地区和部门签订责任状,层层传递压力;人大、政协和各级群团组织也积极参与,既有法律监督又有社会监督;社会参与度已经到了社区;制定和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从市场价格、税收、财政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

四是建设低碳发展平台,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镇江连续举办了两届国际低碳大会,传播低碳理念、展示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法国、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低碳理念、经验和技术,以国际化视野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解振华最后说,今年8月,我陪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秘埃斯皮诺萨女士在镇江调研,再次亲身感受到镇江的低碳建设氛围,让我们非常欣慰和振奋。埃斯皮诺萨女士对镇江低碳发展所做的努力和成效给予充分点赞。中国还有很多像镇江一样的城市,这几年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新的贡献。目前,镇江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希望镇江继续努力,争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引领者。

埃斯皮诺萨女士在致辞中,愉快回忆起今年8月在解振华特别代表陪同下来镇调研考察时的情形,称赞镇江的低碳城市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镇江的实践可以在中国其他城市得到复制,也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进行分享。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在致辞中说,镇江在低碳发展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成绩显著,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镇江低碳发展的“明天”要在“今天”的基础上继续砥砺前行,实现“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无废城市”三位一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江苏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尹建庆随后发表了主旨演讲,希望镇江充分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新贡献。

在资讯发布环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岳卫平从“探索三个率先、开展三大创新、实施三项重点”三个视角介绍了我市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经验,与会嘉宾不时拿起手机拍照留存资料;随后,我市发布了镇江低碳小镇建设规划,引起与会代表浓厚的兴趣。

在嘉宾讨论环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可持续发展机制项目主管尼克拉斯·斯文宁森,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美国加州政府顾问戴凡,美国气候现实项目秘书长肯·柏林,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东亚秘书处主任朱澍,德国曼海姆市气候保护局局长艾格尼斯·施菲尔德,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连希蕊等8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以及镇江如何进一步提升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实现低碳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提出了极其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镇江主题边会的嘉宾层次之高、镇江低碳建设的经验之新和运用流利英语发布的低碳小镇的前景之美,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正如ICLEI的江苏老乡泰州姑娘余海平所称赞的:你们办得真好,为国家争了光!


沉甸甸的责任


解振华代表在致辞开场时讲到:“镇江在近几年的气候大会上都出现了”,此次波恩会议,是我市继2015年参加巴黎气候大会后第二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国际舞台上再次发出“镇江声音”、推介镇江经验、展示镇江形象,镇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作为镇江人,我们倍感自豪!

在自豪的同时,置身于国际大会的会场内外,面对着各种肤色的国际友人,流连于一个又一个特色鲜明的国别场馆,倾听着脸带微笑的各种语言,回味着嘉宾们对镇江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沉思我们未来还要走的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自心底油然而生!

这种责任来自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门进行了阐述,然而,道路并非平坦。就应对气候变化而言,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本次波恩会议上,美国是唯一没有设立展馆的发达国家,代表团成员也仅有48人,人数同比下降了一半。同时,在谈判场上,旧的分歧再次重现:发达工业国家希望在国家自主贡献方面使用统一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区别”条款;在适度基金方面,发达国家默不作声,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可以从《京都议定书》下过渡到《巴黎协定》后的气候变化治理之中,而不发达国家则坚称2018年再谈。尽管在此次大会上,有不少令人振奋的成果,比如,美国匹兹堡市市长威廉佩杜托宣布,367位市长已同意加入《巴黎协定》;法国、荷兰等与“移动与气候巴黎进程”共同成立了“交通运输脱碳联盟”,等等,但总体判断,未来让《巴黎协定》全部落实到位、实现under 2℃以及此次大会希冀的1.5℃的目标,困难重重。

这种责任来自对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应有担当。走出国门、深入比较,我们切身感到,过去印象中有些优越感的“老外”们对如今的中国发展、中国经济、中国文化是如此的关注,他们会常常提及十九大,表现出对中国发展的敬佩、羡慕以及一点点的“你们是怎么这么快”的疑惑和探究,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的自觉,更加增强了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自信,更加倍增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此,我们首先要兑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解振华代表在德国馆举行的“德中城市与气候保护”主题边会上讲到,当前国外朋友们非常关注中国三个事情:第一,中国确立了什么样的减排目标;第二,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第三,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展。对此,解振华表示,中国已经确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目标,2016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3.8%,目标是20%,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5%和6.6%,都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另外,2030年达峰的目标争取尽早实现。作为进入新时代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责任担当。

这种责任来自对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的强烈期盼。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镇江的发展也正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全市上下目标明确、发展升温、心齐力聚,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候!全市人民对“强富美高”新镇江充满期盼,对幸福美好生活充满期盼,对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充满期盼!此次国际大会期间,各位重要嘉宾、专家学者和众多国际友人都再次高度评价和肯定我市的低碳城市建设,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在相互的学习和比较中,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未来的路:近年来,德国仅对清洁能源的财政直接补贴就达250亿欧元,但要在2020年完成温室气体与1990年相比下降40%的目标,绿色和平德国气候问题专家Karsten Smid认为:“德国只有靠完全淘汰煤电才可以实现”。

对我市而言,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是能源结构的调整替代;无论是发展低碳产业、举办国际低碳大会,还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无论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是体制机制创新,等等,都还有不少的难题要去破解,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也许是此次自豪与责任同在的波恩之行给予的最大启示!


(作者系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解读

习近平“房子是用来住的”科学思想解读

郭 杰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治国方略,引起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当习近平说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时候,与会代表掌声最长。整整18秒的热烈掌声与欢呼声,充分表达了2300多名代表内心深处的同频心愿与强烈共鸣。“房子是用来住的”简单一句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不揣粗陋,试解读之。


解读之一:从商品价值角度看,房子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


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商品的需求强度都是随着供给的增加而不断衰减的。人造商品因创新而产生。但是,自新商品诞生之日起,随着需求的不断满足,这个商品都会经历“劣化过程”。即,从奢侈品到必需品再到劣等品。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与90年代乃至如今的三大件有天壤之别。自然产品,比如大米,劣化过程较慢,是因为人的自然属性即生理需求变化较慢所致。不过,我们仍然发现大米在食物结构中的缓慢退出。

由于改革开放前乃至1998年商品房改革之前,住房采用分配制,人民普遍有严重的住房稀缺感,房子是典型的奢侈品。一旦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住房商品化,大大激发了人们强烈的住房需求。房地产像雨后春笋、像钱塘大潮、像惊涛骇浪,住房供给汹涌而至。此时,房地产业具有明显的暴利。经过20年的大发展,人民对住房的基本需求初步得到了满足。房子成为了必需品,房地产业获取正常利润。此时,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转向了品牌消费。这种变化归因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13亿多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住房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人人住有所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提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体现了这届党中央立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局观与历史担当以及意图克服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强烈意识。与十八大报告在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的“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出现一次“住有所居”相比,本次报告中两次出现“住有所居”,第一次是在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第八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出现的,第二次是在第八章“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第三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出现的。两次出现“住有所居”具有深意,表明适宜居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根基和民生建设的基石,十分关键。第二次出现特意强调“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则表明人人住有所居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保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具体体现。所以,习近平“房子是用来住的”告诉我们:安居才能乐业。


解读之二:从使用价值角度看,房子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


经济学告诉我们:所谓消费品是以其结构功能方式表达其存在的,其本质特点是经常使用与不断消耗,存在价值不断减少的过程。所谓投资品,其本质是不断生息与创造新增价值。显然,房子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房子是消费品意味着人人享有居住权,即住有所居。在住房仍然处于奢侈品状态,即当供给暂时不能满足需求时,市场赋予了房子暂时的投资属性。囤积房子可以获得利润,如同典型的必需品大米一样,也是可以经营的,但大米绝不是投资品。如今,全中国人均住房已经超过了40平方米,虽然多寡不均,但是住房已经成为了典型的消费品。也就是说,现阶段,已经到了房子是用来住的阶段。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城镇住房价格持续飙升,房地产市场乱象丛生,造成社会很大不安定因素和蓄积了很大的金融风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子炒作成风,住房脱离了本来的居住属性,变成投资和投机的工具。只有“房住不炒”这个提法出现,才是真正抓住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要害,即关键就是要让至少一部分住房剥离投资功能,使其失去炒的可能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及“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一个完整整体,不可割裂来看待和理解学习。

“房住不炒”提供了思路,住房制度的建设要求指出了发力方向,“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所追求的目标。“房住不炒”,除了加强住房需求的调控包括坚持限购限贷、降杠杆、遏制商品住房过快流通来平抑炒作之风、让房子变得难炒外,更主要是治标也治本,从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让一部分房子变得不可炒、无炒作价值。当前可能政府还是共有产权房的供给主体,但将来可以尝试引入社会组织和机构成为供给主体,政府逐步退出直接供给,更多主要作为政策提供者、规范制定者和市场管制者的角色出现在共有产权房等新型住房品种的供应体系中。归根到底,都是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服务,要以这个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所以,习近平“房子是用来住的”告诉我们:好房子一套就够了。


解读之三: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房地产业将退出国民经济支柱


经济学告诉我们: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支柱产业的演变是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是随着需求结构升级而升级的。当前,随着人均住房40平米的实现,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随之变化。现在我们正处在全面小康、复兴中华的关键时刻,应该以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医药生物、现代服务业等为支柱产业。因此,房地产业必将逐步退出国民经济支柱地位,以节约资源,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资源在当代人群之间及代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目前,房地产业的后续发展应把房屋、业主和环境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争取实现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报之间的平衡。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多渠道保障”的崭新提法,表明在推进住房保障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各级政府有主体责任要通过财政和公共资源来提供托底性的住房保障,也要充分动员和科学有效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民间力量来提供各种形式、各种性质的住房保障与住房扶助。再看“租购并举”,这是近几年来政府在住房市场方面最为大力推进和提倡的口号,其直接目标是要改善住房市场在租售结构上的失衡,其本质思路也是从调节住房供应结构入手,通过化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实现住房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段表述虽然不长,但对如何加快城镇住房制度完善、以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有诸多新提法、新思路,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错综复杂的城镇住房矛盾所产生根源认识的新高度,也充分说明了党一直以来的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宝贵品质,并将成为未来长时期内我国住房政策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所以,习近平“房子是用来住的”告诉我们:房子多了没有用。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前瞻

发展区域经济,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

谭浩俊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十分重要,对于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关键。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就是大力发展区域经济,让区域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已然显现


经过这些年的积极努力和大胆尝试,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效也已经逐步显现。

“西快东慢”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等各项战略的共同作用下,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数据显示,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已从2006年的16.9%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7.6%的情况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则在2013年之前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上半年降为8.0%,仍高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今年以来,这样的格局依然保持,上半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多在7%到8%之间。而西部地区则大多在8%以上,重庆、贵州更是维持在两位数以上。“西快东慢”格局的形成,标志着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虽然缩小的幅度还不是很大、步子还不是很快,双方的差距依然比较大;但是,只要按照这样的格局发展下去,差距就会越来越小,东西部之间的平衡性也会越来越好。

新兴产业作用不断显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1.6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2015年增长到5.4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其中,中西部地区引进新兴产业的力度非常大,重庆、贵州、四川等地都引进了大量产业项目,新兴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优势正在凸现,高技术产业投资带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为新旧动能的转换、经济的稳定和平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率体现。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都制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方案与专项方案。如东部地区通过培育新动能、发挥创新驱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北地区则重点放在去产能和去库存方面,中西部地区强调产业升级。不仅如此,在区域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也都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工作重点。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可以这样说,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已经越来越强,重点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健康、有序、规范、合理的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得到转变。相当一段时间,很多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都局限于本区域、本范围,而没有将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到全国这个大局之中。因此,不仅没有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没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甚至在区域内部,也是各玩各的,只不过是套一个区域经济的牌子,做一些对外宣传。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也没有显现。所以,很大程度上,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十分严重,根本形不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所以,很显然,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认识和观念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区域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也明显提高,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都能从大局出发,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之中,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合力。


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正在发挥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就开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陆续实施,逐渐形成了东中西互动、南北方协调的发展格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且不断地有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提出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为抓手,明确在交通互联、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协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政策设计等前期工作稳步组织,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落地。

从宏观上讲,就是形成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并带动中部一并崛起的互动格局。这几年,东部向西部实施产业转移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东西部省份、城市之间的挂钩,更是让产业转移呈现良好态势,东部很多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符合西部发展要求的企业,都搬迁到西部地区,或在西部地区投资,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了西部具有的资源、西部发展的优势。重庆和贵州近几年发展得如此稳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东部企业对这两个地区的投资。

从中观上讲,就是在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区域内部各板块也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格局。最典型的,就是长三角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多个增长级。增长极越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越激烈。如果说初期还有些恶性竞争、盲目竞争的话,现在的竞争已经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处于良性竞争状态。而良性竞争的结果,就是地区间的发展越来越平衡、越来越协调。可以这样说,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是最平衡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是最小的,地区之间的协调性则是最好的。更重要的,很多地方对区域范围内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在通过“大手拉小手、先进带后进”以及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扶持等手段,认真加以解决。如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扬子江城市群战略、苏南苏北挂钩战略、沿海发展战略等,实现了资源要素的更合理、更通畅流动、更科学配置。

从微观上看,区域间的良性竞争、充分竞争、有效竞争,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运行空间、合作空间。因为,对企业来说,都希望市场给予自己的是公平的环境、平等的竞争。也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有能力去创新、去发展、去提高核心竞争力。毫无疑问,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具有良好发展环境的地区,企业发展也一定是良性的、健康的、有序的,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是共生共荣的。

应当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水平越来越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协调,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内容不断丰富,区域之间的协调性、平衡性也越来越强。很多地方已经充分享受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好处,继而有了进一步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与热情。而对于区域内的企业和居民来说,由于区域环境的改善和协调性增强,过去那种条块分割、地区保护、消息封锁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少,地区协商、交流,信息共生、共享,资源互通、互用的格局在逐步形成,如1小时交通圈、几个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等。


发展区域经济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


虽然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也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破解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不平衡难题,则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重要判断,毫无疑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支撑。要知道,满足广大居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其中,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必须看到,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种不平衡,也直接给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毫无疑问,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差异难题,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所以,必须发展好区域经济,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最主要的抓手之一。

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区域经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缩小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缩小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以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也无论从问题导向还是目标导向来分析,如何缩小城乡差距,都是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那么,如何来破解这道难题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答案。“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虽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城市改革,转变了城乡居民的观念。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是城市的改革力度明显大于农村,城市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快于农村,形成城市向前跑,农村跟着走的格局。结果,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优质资源也主要向城市流动,且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使得城市发展速度与农村完全不协调,城市越做越大,农村离城市越来越远。所以,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考虑到各地在资源禀赋、文化传统、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其能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中,也要注意不要搞“一刀切”,尤其不能“一窝风”搞大开发,而要依据各地实际,制定符合本地居民要求和资源等特点的城镇化发展之路,避免走入城市化的套路中去。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依据各地实际,确立符合自身要求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如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小镇形成、生活小镇探索等。如果城镇化建设能够达到一定水平,进城务工人员能够更多返乡,参与家乡建设,那么,城乡差别、城乡差距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有效发挥雄安新区的示范作用。对雄安新区的设立,很多人都局限于纾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认为雄安就是解决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问题,缓解北京的城市压力。显然,这只是看到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一个方面目的。更深层次的目的,可能还在于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市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先进地区如何带动落后地区进步、如何更大范围发展区域经济的新路。因为,一旦雄安“雄起”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就会很大,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就比较简单。所以,加快雄安新区建设,把雄安新区建设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示范区,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建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在前些年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地都是把重点放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资源也都是向中心城市集中,不仅没有能够有效放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反而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周边地区与中心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自然,雄安新区带来的想象空间就会很大。为什么十九大报告强调城市群建设,说到底,就是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继而扩大城市的覆盖面,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

——用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存在差距,或许可以理解。至少,这种差距是多少年来形成的,有的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有的地方,却是自然禀赋基本相同、交通环境没有差别、区域优势也基本一致,可是,仍然差距很大。原因就在于,发展机制不一样,人的观念,尤其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发展理念、发展环境、服务水平等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我们常说,浙江是出老板的地方,为什么浙江会出老板,原因就在于浙江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有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有坚持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毅力。这样的精神还会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创新的行列中去,从而形成强烈的创业创新氛围。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服务质量也明显好于其他地区,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业创新热情。

所以,如何创新发展机制,建立良好的发展生态,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也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分重要的方面。从总体上讲,区域经济发展不是靠外力赋予的,而是内力推动的,需要各地真正把目标转向经济发展、转向创业创新、转向改善发展环境和服务条件上来。只有这样,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

结束语:镇江作为正在积极寻求崛起路径的城市,如何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区域经济发展要达到较高水平,就必须带动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共同发展,显然,对镇江是一个机会。所以,镇江必须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之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相对有利的位置。


(作者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先锋

“宣讲十九大,是责任更是使命!”

——专访我市十九大代表方美芳


张 辉 佘记其

十九大归来后,方美芳的日子急急忙忙,步履忙忙碌碌。虽然如此,方美芳一点不觉得累。

12月4日傍晚,从南京赶回丹阳的方美芳,虽然开了一天会,仍没半丝疲态,按照事先约定,方美芳接受了记者采访。得知采访来意,方美芳结合十九大的话题,道出了一句:“宣讲十九大,是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我要把十九大精神像输送电能一样传递给党员群众!”


十九大闭幕的当天晚上,方美芳就连夜制作了宣传十九大报告精神的PPT,她一直写到次日凌晨两点多钟,就是想第一时间把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她说,传达十九大精神,一刻也不能耽误。”

10月26日,方美芳连续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镇江电力公司以及镇江市宣讲、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10月27日上午,她到丹阳供电公司线路二班正常上班,下午在丹阳宣讲十九大精神……

10月30日,方美芳在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上说,习总书记的报告203次提到人民,是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报告,不同群体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可以触摸到美好的愿景。“我们大家工作目标一致,责任都一样,只是岗位不同,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方美芳这样与大家共勉。

11月22日上午,方美芳应邀到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机关、江一社区、江二社区及共建单位为300多名党员作十九大精神宣讲,方美芳从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主要成果等八个方面,对十九大报告及精神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大会的盛况以及自己作为基层一线代表,首次参加盛会的感受、感悟。

“我要像电缆一样,一头连着党中央,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像输送电能一样传递给广大党员和群众。”方美芳说,“像电缆的截面一样,一圈一圈紧紧包裹住里面的核心,确保与党中央同心同向不偏离。”


“聆听十九大报告,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更是一种厚重的激励。”


“现场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我感受最深的是报告特别提气。”谈起参加十九大的感受,方美芳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能够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十九大报告,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更是一种厚重的激励。”

“我感受最深的是‘新’字,贯穿于整个报告的‘新’,极大地唤起了我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激荡起了身为中国人的浓浓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她说,报告中的第一个“新”首先体现在新时代,要开辟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二个“新”是新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正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三个“新”是新理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非常振奋人心;第四个“新”是新方略,习总书记在报告中从十四个方面谋划今后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

“还有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工匠精神,等等,我都结合自己,围绕自己的工作,把十九大报告反复念了好几遍。”方美芳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要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她说,“这些为我们电网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将带动身边党员和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方美芳干了29年的“男人活”。只有初中文化的她,通过刻苦自学,取得了函授中技学历和变电检修高级工职业资格,累计参与敷设电缆长达1000多公里,先后参与完成了40余座变电站的安装投运及改扩建工作。以她为主的“方美芳劳模创新工作室”, 目前共有成员8人,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余个,《高压电缆井的优化研究》攻关课题的创新成果,获得第三届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提名奖。

方美芳在回报企业的同时,也在默默地回报着社会。2003年,她首登劳模领奖台,就匿名将3000元奖金捐给了红十字会。她还带头组建了丹阳供电“小芳”共产党员服务队,仅2016年,服务队就开展服务活动160余次,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190 余项。此外,过去这5年,方美芳还参与“玉汝于成助学社”的慈善活动,走访、帮助贫困学子。

如今,46岁的方美芳被誉为在男性领地上绽放的铿锵玫瑰,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方美芳却说:“荣誉只是奋发的起点,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党员代表,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带动身边党员和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共同迈向新时代。”


(作者单位: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文心

格 局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赵 宓

近期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本书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他爱国为民的情怀、勤奋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的品质。而这些背后,展现的正是青年习近平的大格局。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他这个时期的状态,就是“坐拥云起处,心容大江流”。“坐拥云起处”,原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说的是看似到了绝境,但实际正是希望的开始,因为有云,就表示雨水快要来了。而“心容大江流”则是指云淡风轻又海纳百川的心境。这既说的是习近平当时的生存状态,更说的是他的大格局。

格局是什么?简单说,格是认知的程度,局是认知的范围。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重格局”。格要精、局要大,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我想从三个自己体会最深的方面来和大家共同感知他的大格局是如何形成和体现的。


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句话出自郑板桥的《竹石》,习近平在接受《中华儿女》采访的时候正是用这句话来形容他自己的知青岁月。从书中两位受访人员的话中,就足以看出当时习近平选择去插队的境况,“没有其他路可走”“从负数开始”。而习近平自己回忆说,当时被康生的老婆作为“黑帮”家属揪出来,要送少管所。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在哪能睡觉就行”。刚巧少管所的位置要等一个月,而1968年底,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出来了。于是他就响应毛主席号召,要求去陕北。别人一看,到延安,基本和流放差不多,也就同意了。结果,正是在这“流放”之地,他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蜕变,入团、入党,成为支部书记,又被推荐上了大学,这“流亡”岁月也成为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

我想,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能走多远,不要看顺风顺水时,而应当看他在逆境中是否能够坦然面对,是否能够坚持信念、保持本色,并且心存希望。邓小平的三落三起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下放到江西之后,用她女儿邓榕的话说,“他没有意气用事、情绪消沉、没有放弃哪怕是最后的一线希望”。他每天生活规律,早上起来冷毛巾洗脸洗头,然后读毛泽东著作,然后去拖拉机厂劳动,每天还要看书、听收音机,结果体重还增加了,连一直要吃的安眠药也都不用了。也恰恰是在这个时期,他坚定了中国需要深层次改革的信念,对中国要往何处去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他类似的,就像丘吉尔、戴高乐这些经历过大权旁落和东山再起的国家领袖一样,一段远离日常政治的时光,反而使他们能够对国家的重大和长远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格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也是如此。


二、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有一次公孙丑问孟子,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的。而《知青岁月》这本书,正向我们展示了习近平的浩然之气、他的大气魄、大格局是如何积累而成的——正如他本人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读书,可以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

在梁家河的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从未放弃读书和思考,那时候“读书无用论”也算是有市场,交白卷、得鸭蛋都很光荣,但是他没有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他读的书类型很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学,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读书的方式,几本书同时看,相互印证、对比,从而能够形成高屋建瓴的,立体、全面、理性的观点。如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展现出的除旧布新的担当、兼济天下的胸怀,不得不说,也得益于这七年知青岁月里的持续积累和厚积薄发。

比如生态文明建设,与老子“道法自然”相接;比如他曾在“之江新语”连写三篇文章谈“为民办实事”,就援引了《孟子》的话;比如依法治国,与法家思想贯通;比如政府与市场,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相通;再如外交,将儒家的“和为贵”用于中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观,还引用中华文化精华中的“义利观”,提出了新的国家利益观,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成了近年外交上的热词。当然,我这里举例仅仅用了中国的典故,但实际上,他熟读各国大家名作。这里有段外媒的评价,我就不念了。到今年,习近平已经8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

再回过头来反观现在一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禁不起考验、误入歧途的官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像孟子说的“饥者甘饮,渴者甘食,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之害也”。意思是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觉得任何水都好喝,这并没有尝到饮食的正常味道,而是受了饥渴损害的缘故。为官从政也是一个道理,一旦缺少了正面的精神食粮和正气的补充,内心出现了空白,就容易被攻破底线,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和一系列问题。根据人民日报前几年的一个调查,官员当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信仰危机排第一。所以,习近平说“不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因为内心苍白、缺少信仰,格就不够精,局就不够大。


三、弱鸟先飞,滴水穿石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是习近平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大力倡导的,这更是他的大格局和政绩观的体现。他见多识广、性格随和,在梁家河,他给百姓们讲故事、拉家常,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在这样的群众基础之上,他更是干了建沼气池,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店,打坝、打井这些许多让当地百姓为之动容的事情。基础差不要紧,只要有方向、能坚持。他去四川学沼气池建设,走了5个地区17个县40多天,把当地的各项条件同陕北进行详细的比对。甚至对每一步怎么挖、进出料怎么设计、如何防止漏水,还有一些小件的设计应用都弄得清清楚楚。这才让一贫如洗的梁家河成为了陕西第一个实现沼气化的村子,找到了推动发展的切入点。

相反,现今一些官员急功近利,不惜寅吃卯粮,甚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似乎只有迅速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是为官之道。所以现在空城、鬼城比比皆是;所以现在许多地方动辄签约几个10亿、百亿项目,却在轰轰烈烈的开工仪式后迟迟不能投产;所以才有许多的新官大烧“三把火”,朝令夕改,让群众怨声载道。这儿列的都是一些有名的烂尾项目、空置的园区。

也有一些官员举着对外开放、学先进的牌子,对别人的好方法和经验不加鉴别,也不结合本地实际就简单的“拿来主义”,最后却变成东施效颦。举个身边的例子,前几年许多地方喊着要学新加坡,一些拆迁安置区也跟着拷贝了他的邻里中心。但是面上好看,实际却不适用。比如疏导点的功能对于目前绝大多数拆迁安置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盲目追求“高大上”、简单拷贝邻里中心模式的社区却往往没有设置。实际上,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现在仍有大量贫困的农村人口亟待消化,但新加坡却谈不上有庞大的农村人口需要消化。不考虑中国农村的现状,简单的对新加坡模式顶礼膜拜,反而使得我们更加难以吸收、管理和服务农村人口,反而阻碍了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相信每一位珍视人生价值、追求自我超越的青年干部都能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镜,脚踏实地、奋力进取,在各自的岗位上形成大格局、开拓大舞台、实现大发展。


(作者系镇江新区新能源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丁岗镇党委书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