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土地”上闯未来 ——访镇江市“十佳”农民谢广胜

今日镇江讯   “麦子种下去了,现在要做好的就是清沟理墒,让田间积水尽快排掉,给麦子一个好的生长环境。”近日,刚刚获得2020年镇江市“十佳”农民称号的谢广胜又回到了自己的“主场”,继续忙起了秋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

1995年出生的谢广胜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能手了。从2015年退伍回乡创办句容市胜强家庭农场至今,他参与直接或间接管理的田块,在当地已有3000多亩,可以说,从种到收的大田种植管理技术,在他心里已变成了一本明白账,种田也更是得心应手。

“说实话,虽然我生长在农村,但也不是天生会种地。之所以会选择种大田这条创业路,父亲对我的影响颇大。”谢广胜口中的父亲是当地的种粮大户谢纪兵,父亲经营的合作社拥有1万多亩农田,在农田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是行家里手。对于儿子选择回乡种地,他十分支持,特别是在技术上帮了大忙,让谢广胜能够平稳开启创业路。

创业路想着很美好,但真正干起来,却是千头万绪,困难不小。“那时候的农机水平远没有今天这么好,大田种植是个辛苦活,天气越热越需要干活,那个滋味现在依旧忘不了。”谢广胜回忆道,农场一开始是300亩地,夏季秧苗下田后,补肥是整个7、8月份的主要农事。那时候,他每天都要背着25公斤的化肥在田间行走,8月份骄阳似火,脚下的稻田里泥泞难行,常常一脚下去,田泥没过了膝盖,倒灌进套鞋里,汗流浃背,真是十分辛苦。“那时候,除了补肥,还要每天关注田间的水层,对水层不够的田块随时上水,确保秧苗的健康生长。可以说,7、8、9三个月,我每天至少要在田里转悠几个小时。”

闭门造车不可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快速成长。几年间,谢广胜秉承着在部队学到的不怕苦、勤学习的好品质,向从事多年农业的老父亲学,向懂行的农业专业人士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句容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无人机’培训,我主动报名。各种农业种植、植保、农机示范推广、农资培训以及到苏州、扬州、安徽等地学习,我每次都是踊跃参加。通过几年的学习和不断地摸索实践,加上周围乡亲们的指导、帮助,我不但对农事日渐熟悉,更先后学会了铲车、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的操作。”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谢广胜还积极融入了新科技,场区实现互联网和摄像头全覆盖。邀请全国时代楷模、农业专家赵亚夫等前来农场视察指导,与专业院校、机构合作,开展农耕实践课程。农场养殖种植的农副土特产品均可溯源,贴有专门设置的二维码。与市旅游部门联合开展农场特色农家游,建成观光休闲农业、DIY农场等。此外,家庭农场投资建成的大规模为农服务综合体在我市尚属首家。

“软件”逐年升级,硬件也是“日新月异”。从2016年至今,胜强家庭农场已有大型农业机械60多台,农用无人机6架。除满足自身流转了1200多亩农田用于生产精致稻米、稻鸭共作、鱼塘等特种养殖外,还积极针对其他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开展从大田水稻播种、育苗、翻耕、插秋、植保、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大米加工销售的保姆式“托管”服务,亩均为农户节约成本数百元。

谢广胜说,在别人看来,从事农业显得有些土气,起点也不高,但他觉得,只要有梦想,不懈地为之奋斗,同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热爱这片土地,今后,我将把青春和生命根植于家乡田园山水,永远无怨无悔甘做万亩良田的‘托管保姆’,让农民种田变得更加轻松,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带着农民富,为更多的句容家乡父老托起富民增收梦。”(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刘常珍)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