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夺取项目建设丰硕成果

◎徐曙海

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产业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既是对全年项目招引建设成果的集中盘点,更是直面挑战再出发的动员部署,项目招引一刻不能停步,项目建设一刻不能松懈。

抓项目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举“产业强市”和“争先进位”大旗,聚焦精力狠抓发展,项目招引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项目增长显著。1-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3个、总投资96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65.3%,创近三年新高。其中,镇江新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3个、总投资35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164.2%。二是项目质量较高。新招引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达80.3%,总投资50亿元的大项目3个,更有像阿里和润数字产业园、微软镇江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等世界级企业投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三是项目进展加快。1-10月,新招引项目中入库列统71个,开工率超过30%,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数量和占比远超以往;7个省重大产业项目、196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87.1%和96.2%,均超序时。其中,扬中市列入省重大和市重点的产业项目共计23个,完成投资4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2%。

成绩来之不易,同志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不充分仍然是镇江当前最大的问题:纵向看,有效投资不足是突出短板;横向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形势逼人;内在看,项目建设的理念、方式亟需转变,加快项目优质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刻不容缓。

抓项目要有顶层设计的深谋划

今天的项目,是明天的产业。项目建设必须要谋,谋深谋透才能精准落子。如果谋得不实、摆得不准,很可能会影响发展走势。

1.要明确定位,解决好“要什么”的问题。要明确产业定位。镇江到底发展哪些重点产业,必须要清晰。前段时间,市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初步成果,12月份形成成熟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在此基础上,加快制定《重点产业招商指南》,明确针对性产业政策、产业链招商重点目标企业、招商对接平台等,做到“提着篮子选菜”。要明确板块定位。每个板块都要根据自身的基础,找准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定位,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如果每个板块都能形成1个千亿级的大产业,那么每个板块链和群的影响力就会完全不一样。当然,发展永远是动态的,聚焦主导产业并不是只要这一个产业,其他领域有好项目仍然不可放过。要明确园区定位。全市省级以下开发园区,多数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产业过于雷同,零散分布的土地又造成基础设施难以统一。要围绕“一园区一主题”,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研究,完善与其特色产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园区向主题园区转型提质、做大做强。

2.要摸清家底,解决好“有什么”的问题。开展精准招商、加快项目建设,必须摸清有哪些资源可用,分布在哪里。要加快编制完善空间地图,做到“按图索地”。目前全市存量闲置土地136平方公里,其中多少是工业项目用地,要尽快理清楚,完善手续,将土地资源释放出来,随时为我所用。

3.要强化协同,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重点要健全两项机制:一是健全“市级统筹”机制,全市“一盘棋”。健全招商信息首报备案和跨区域流转制度,对不符合板块发展定位的项目,一律进入流转项目清单;对板块自身无法承载的项目,一律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要围绕项目流转和载体共享,研究制定指标共享和考核奖励政策,项目落户后,项目首谈地和承接地可以共享统计指标和税收贡献。二是健全“条块联动”机制,拧成“一股绳”。职能部门要与板块同心同德,强化主动服务,健全预评估论证机制,把项目审批、控规调整、安全环保评估、文物保护勘察、基础配套等方面工作做在前面,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抓项目要有环环相扣的优服务

招引项目必须一着不让,明年要争取更多项目签约落地。

1.要创新施策提升招商质效。一要把招大引强和延链补链结合起来。瞄准“链主”企业,主动拜访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实力民企,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旗舰型产业项目。有了“链主”企业“坐镇”,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就会跟着“链主”主动上门。当然,对于成长性高的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可能小一点,也应作为招商重点予以关注。同时,要围绕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引进关键环节企业,着力推动产业协同延链、项目牵引补链、创新提升强链、数智赋能畅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增强产业韧性。二要把招引外资和国内承接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把握和顺应新发展格局,抢抓全球资本避险、产业链重构等机遇,借助存量外资企业等资源,寻找境外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人才源,争取更多外资项目落地。要挖掘区位交通等优势,向西主动衔接南京,协同共建产业链,承接一批优质项目;向东积极对接上海龙头和苏锡常,借力助推产业升级。三要把前瞻性视野和创新性举措结合起来。重视项目结构对调整经济结构的支撑作用,把是否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赋能企业转型和导入年轻人口作为重要考量,着力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经济项目。要打好“优势牌”,因势利导招商。镇江位于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大运河文化带战略交汇处,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地理中心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区位交通、配套能力、整体市场、港口岸线等都是可以假借的优势。四要把加快发展和守住底线结合起来。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能超出自身可承受范围,要算好经济账、生态账、效益账,充分考虑财力、环保可承受能力。对于需要地方政府给予重大配比政策的项目,要慎之又慎,决不能随意承诺。

2.要分秒必争狠抓落地开工。项目不开工,一切皆是空。抓项目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与时间赛跑,防止“夜长梦多”。一要强化全要素保障。一切围着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土地供给、融资支持、水电气配套、能耗管控等全要素保障。借鉴省里对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的模式,对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土地指标可由市里统筹保障,同时对金融、人才、生态环境等要素予以特别倾斜。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统筹作用,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探索产业用地“增量”“存量”挂钩,引导板块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用好存量土地资源。镇江新区近三年盘活“闲散烂”土地资源9000亩;句容宝华镇对物流园开展综合整治,腾退960亩发展用地。“腾笼换鸟”是一定要做的文章。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标准地”、新型产业用地等新模式,提高招商吸引力。二要实施全方位服务。完善帮办服务制度,探索“专班责任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专员服务、专班推进,为项目建设全程护航。三是推动全流程提速。镇江新区审批改革做到了“1113”,但只是对部分项目,还没实现所有项目全覆盖。要深化改革并在全市推广,常态化做到“1113”。要推动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整合审批资源、再造审批流程,确保能减则减、能快则快。

3.要不遗余力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优秀投资者最看重的因素,是一座城市最大的竞争力。要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善用改革办法,多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行政干预让位市场机制。

抓项目要有真抓实干的好氛围

抓项目容不得坐而论道,来不得半点虚功。要强化“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持续掀起大抓项目热潮。

1.心思精力要聚起来。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市各层各级都要把心思放在发展上,把精力聚焦到项目上。结合主导产业规划,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市领导挂帅作“链长”并联系挂钩重大项目,强势推进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优化主题招商格局,主要经济部门要冲锋一线,在项目招引帮办实战中换位思考转作风,优化服务提效能。各板块、各园区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比学赶超,点燃项目建设激情。

2.队伍素质要强起来。招商引资是个技术活,要配好招商局长,配强招商团队,切实把懂产业、懂政策、懂项目、懂谈判、有激情的干部放到招商队伍中。要探索更加专业化的招商模式,制定鼓励第三方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拓宽招商渠道。

3.激励督查要硬起来。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力度,拉开绩效待遇差距,对招商实绩突出的人员,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要给予“优等生”更多的政策空间,项目招引建设成效好的板块,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助力更好地奔跑。要强化督查考评,按月调度、按季讲评,突出考核签约率、落地率、投资率、投产率,每月公示板块和市级以上开发园区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四新重大项目”情况,新项目当年开工率要在今年基础上实现新的提升。

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中找准定位,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意识、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项目建设丰硕成果。

(本文根据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曙海2020年11月28日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摘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