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资政 履职尽责!18位江苏省政协委员登台发言

回归教育初心,“双减”怎么更好落实?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老一小”如何更好照护?1月21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18名来自不同党派、不同界别的省政协委员轮流走上大会讲台,建言献策。

如何实现“一部手机走医院”?吴建坤:统一省级号源池,实现30分钟精准预约

江苏的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扎实、高层次医卫教育和医疗机构众多,是首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试点省份之一。在大会上,吴建坤委员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员会作题为《数字赋能医药健康 打造数字创新优势》的发言。

他建议,制定数字医疗专项规划,加强高位引领。建议制定我省数字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融合的数字医疗产业专项规划。实施容缺、容错、容新的监管模式,以产业基金、科创基金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

组建江苏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组建江苏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打造我省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江苏卫生健康云。

组建江苏数字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学习上海数字医疗产业战略联盟建设经验,依托江苏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协调创新资源,成立数字医疗产业研究院。

鼓励数字医疗关联企业跨业创新。推动现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园向数字医疗产业园转型。

打造云智慧未来医院数字医疗枢纽。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鼓励省内技术力量最强、信息化水平最高的省人民医院加强与省内外医疗机构的合作,打造“云智慧未来医院”,共建数字医疗服务枢纽,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长三角,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深化医改注入新动力,并以此全面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在省内所有医疗机构信息化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依托江苏政务一网通办、江苏健康云等平台,统一省级号源池,实现30分钟精准预约;诊前智能预问诊,实现候诊即问诊;将“在路上”的救护车与医院专家急诊联为一体,建成“上车即入院”急救体系;推进脱卡就医,免册可就诊、病历可追溯、档案随身查,诊疗过程“无感支付”,实现“一部手机走医院”的便捷就医场景。

如何让江苏数字经济继续“领跑”?王学锋: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2020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规模和增速领跑全国。那么,如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大会上,王学锋委员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作题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赋能“江苏智造”全产业链》的发言。

王学锋在发言中建议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要素能力保障。

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试点示范建设。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建设,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综合数字产业园区。

加快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以制造业为主战场,打造数据驱动的创新应用场景,加快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构筑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及引进工作。根据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特点综合施策,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要丰富相关专业。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强化对数字化、智能化教育和培训的支持。人社部门要将数字经济新职业培训评价项目纳入本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等政策等。

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变成“强磁场”?陈发棣:破除“身份困境”,建立更灵活的人才制度

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型创新主体,新型研发机构如同“强磁场”,源源不断持续吸引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科技强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我省共有省统新型研发机构(以下简称新研)438家,吸纳就业人员1.6万人。大会上陈发棣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作题为《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强磁场”作用 助力江苏科技强省建设》的发言。

在陈发棣在发言中,建议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功能发展定位。根据2019年科技部出台的《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在省级层面出台实施细则。明确新研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加强对新研的认定、评价和备案;完善支持新研发展的政策举措,破除其“身份困境”,以市场和产业为导向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对新研的管理;建立共建高校专利确权、创新人才激励、新研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引导破解新研“企业不会做、高校院所不愿做、政府不能做、市场需要做”的发展瓶颈。

统筹人才布局,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更加灵活弹性的引才用才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人事及薪酬管理办法,赋予新研人才更多的股权分红,最大限度保障科研人员潜心于研究;推行“双重聘用”制度,允许高层次人才在新研和高校同时从事科技创新与科研教学活动,加大对横向科研项目的奖励,稳定高层次人才预期;尽快完善外籍人才来华工作永久居住权申报途径,探索从居留向永久居留的转化衔接机制,使新研成为集聚全球高层次人才的新“高地”。

构建循环机制,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构建“科—技—产”和“产—技—科”双循环,既通过“揭榜制”等形式引导高校院所面向产业现实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又通过产业、技术、学科的联动实践,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新研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架构,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科技创新能效。发挥科技金融杠杆作用,鼓励分行业、分领域、分阶段建立政府引导型的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变“财政补贴”为“股权投资”,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办法,根据新研不同发展阶段和定位,对新研进行分质、分类、分档培育,建立不定期评价及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明确退出办法。

如何避免“银发人照顾白发人”?刘彤:  发展医养结合,托起“最美夕阳红”

截至2020年底,江苏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850万。“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有所养、养必有医”已成为摆在江苏人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省政协委员刘彤在大会上作题为《医养结合托起“最美夕阳红”》的发言。

“12年前,我开始创办养老院。”刘彤委员说,她在工作中发现,养老是家庭的义务,也是政府的责任。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医养结合加快发展。“一老一小是家庭的两个宝,要像珍爱孩子那样珍视老人,像重视儿童教育那样重视养老事业,切实把医养结合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建议一是加大引导。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具体办法,明确业务规范、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二是加强统筹。省级层面强化卫生健康部门的牵头作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多头管理、无序管理。建设健康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通医疗和养老信息壁垒。三是试点推进。从省级层面加强试点推广,实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

“养老是老年人的需求,却是年轻人的事业。每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在养老问题上,年轻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刘彤还建议,由年轻人入手,通过推进住宅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病房、普及家庭医生等,更好发挥子女的家庭养老照料作用,使家庭成为养老的第一道护栏。从年轻时抓起,加快推进全民长期护理保险,从省级层面对参保对象、筹资渠道、保障范围、失能标准等进行顶层设计,发挥保险的大数法则互济作用,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走进现实。引年轻人参与,加快培养老年医疗、护理、心理和健康管理等专业人才,壮大全科医生和养老护理队伍,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避免“银发人照顾白发人”成为普遍现象。

如何解决“三孩时代”托育难题?严华:坚持公民办并举,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托育机构

省政协委员严华作题为《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提升婴幼儿早期发展水平》的发言。严华说,孩子的养育愈发成为家庭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她们在调研中发现,江苏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仅为3左右,育儿家庭中有托育需求的超40%,而得到满足的却不足10%。已经入托的0至3岁婴幼儿,从其入托机构性质看,民办托育机构约占七成。

为此她建议:科学做好托育顶层设计。加快促进我省普惠性、高质量的托幼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托幼服务覆盖面和供给水平,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实施落地。卫健、发改等部门要加强对未来5至10年各地区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情况研判,对托幼机构的层次、数量、布局等统筹谋划部署。

有效扩大托育资源供给。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托育机构,发挥其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保障质量和平抑价格的重要作用。坚持公民办并举,充分调动多方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加强社区托育资源建设,鼓励支持将托幼服务纳入民生实事范畴。住建、自然资源规划部门要在新建小区同步规划、配套建设托幼机构。在农村地区采用建立综合性托幼中心、家庭“邻托”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普惠性托幼服务资源。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举办托幼机构,通过土地划拨与优惠、税费减免、租金补助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释放潜在的托幼资源供给潜能。

完善托育服务发展制度体系。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参与托幼服务发展中有法可依。

切实抓好托育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相关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设立专业,将托育专业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培训规划,培养大批既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又有专业知识能力的托幼人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编辑:阿奎

(作者:于丹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