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多地骗26人 招募人员假冒“正规军”上门行骗卖燃气泄漏报警器

今日镇江讯  借鉴原先工作,“00后”伍某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开皮包公司雇人并亲自“培训”,假冒燃气公司“正规军”上门行骗卖燃气泄漏报警器,共有26人上当受骗。9月1日,丹阳市检察院介绍,经该院提起公诉法院近日作出判决,伍某因犯诈骗罪被判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其雇佣的工作人员赵某和吴某分别被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3个月;上述3人均被并处罚金。

购买公司报警器,钱却转给了个人

“咚咚咚……”去年6月2日中午12时许,丹阳市某小区居民赵女士家的门被敲响了。打开门后,看到来人是一位中年妇女,穿着印有“燃气公司”字样的蓝色工作服、背着带有“燃气设备”字样的绿色挎包,且自称是燃气公司来上门检查燃气管道安全的。赵女士下意识认为其是本地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便将其迎进了门。

进门简单检查后,对方表示目前家中管道安全,但要随时注意,避免出现漏气引发安全事故。说话间,她还拿出了红色宣传单递给赵某某,并告知“近期各地相继发生了因燃气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后,这位“工作人员”又从包里取出了一款产品,向赵女士说明这是检测燃气管道是否漏气的专业报警设备,当前公司正要求统一安装。

看着宣传单、听了介绍,赵女士深信不疑,当即点头应允安装报警器。待对方安装妥当后,赵女士按其要求通过微信扫码支付了390元的设备费用。

直到该名“工作人员”离开,赵女士翻看微信支付记录才生出疑问:燃气公司安装报警器,为什么会通过这个吴姓工作人员的个人账户收款?于是,她立即拨打了丹阳市港华燃气公司的官方电话,在说明原委并询问后,赵女士得知吴某并非港华燃气公司员工。

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赵女士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2021年6月上旬,该诈骗团伙的3名成员陆续被抓获归案。侦查发现,吴某并非“单兵作战”,其背后的“导师”伍某也浮出了水面。

技术不难利润高,犯罪团伙编“行骗流程”

“我之前跟着一个老板做事,主要就是推销燃气泄漏报警器。当时就觉得这行的利润非常可观,又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于是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做?”

伍某先在网上花几千元注册了江苏某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这个皮包公司,然后便联系了老家的亲戚赵某,同时又在网上招募了吴某等人作为公司的推销员。

人员到位后,伍某又通过网络平台以单价40元的价格购买了100个某正规品牌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并购置了若干印有“燃气公司”“燃气设备”字样的工作服和工具袋。

人、物都妥当了,伍某便开始对推销员们进行“三步工作法”。“首先,要穿便服进入小区,不能穿工装背挎包,以防物业查问、阻止进入;到了楼道等无人的场地,再穿上工装、背上挎包;离开小区时也要把工装换掉、把挎包挡起来。其次,推销员敲开住户的门后,只介绍自己是燃气公司的,不要具体说是哪个有限公司,让住户误以为穿蓝色工装、挎绿色设备包的推销员们,就是当地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最后,推销员进门后不要急于推销产品,先检测管道、发放公司印制的红色宣传单,说明燃气泄漏后果严重,再把产品拿出来作介绍,并说明现在公司统一要求安装这个报警设备。”

经赵某、吴某等实践证明,伍某琢磨的一套“行骗流程”效果明显,很多住户上了当。

辗转多地骗26人,不少都是独居老人

经审查,2021年3月至6月期间,伍某带赵某、吴某等人,先后至江苏省盐城市、连云港市、镇江市等地,临时租一套房子作为办公地,采用冒充当地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的方式,上门推销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几个月内,伍某等人成功骗得各地26户居民的信任,以单价390元的价格卖出26台正规品牌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诈骗数额共计人民币1万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骗的26户居民中,有不少是独居在家的老人。

丹阳市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伍某、赵某、吴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中伍某在共同犯罪中是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赵某和吴某在共同犯罪中是从犯,应当从轻处罚。

结合其三人有坦白、退赃、认罪认罚等情节,该院依法以诈骗罪对三人提起公诉,并提出确定量刑建议,获法院采纳。(通讯员  邵慧娟  尹媛  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 )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