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走上招商引资“快车道”

2006年,当各地还没有打响“抢人”大战时,苏州工业园区已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科技招商中心,瞄准人才和项目赛道率先抢跑。

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科技园、纳米城等重点国资载体均成立专门的招商团队,园区投促委、CSSD招商部、CBD招商中心结合自身职能,联动科招部门一同招商、同步推进,形成了聚焦产业、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科技招商工作格局。

扎根科招工作一线十余年的园区科创委副主任、科技招商中心主任肖诗滔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对科技招商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凡是有科技属性、高层次人才的项目我们会尽可能招进来,这是一个摸索期;后来根据产业发展方向,我们更加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围绕国家政策、产业发展趋势、经济热点,不断调整和转换招商细分方向。”

如今,园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紧抓科技创新“一号动力”、项目建设“一号任务”,不断提升科技招商水平,积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集聚高端项目、高端要素、高端人才,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2011年,从美国只身来苏州的张大为决定将项目落地在园区。在他看来,苏州和园区的政府主管部门十分具有前瞻性,“当时无论对落地项目的扶持政策,还是链接的资源都非常吸引人,天时地利人和,让我决定留在这里。”

于是,苏州韬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是一家以小分子一类创新药自主研发为核心、以国内外未被满足的迫切的临床需求为导向,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化学新药研发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正在研发多款创新药物,其中8个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正在准备上市申请。

这十多年中,企业有三次关键的发展节点让张大为印象深刻:“公司发展经历了规模扩张、融资需求和争取上市这三个重要阶段,都得到了园区的全方面支持。尤其是获悉我们有上市需求后,园区在工商、税务、申报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我们没有专门的申报专员,园区还给我们进行了材料辅导等。”

在园区,像韬略一样落地并扎根的企业不胜枚举。这些企业的发展势头也为园区科技招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2019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引进科技项目3995个,其中,三大重点产业项目3229个。生物医药领域集聚了罗氏诊断、贝朗、强生等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近30家;纳米技术应用方面集聚了纳微科技、纳芯微、桐力光电、汉骅半导体等一批细分领域创新企业;人工智能领域引进微软、华为、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培育了思必驰、同元软控等细分赛道行业龙头。

同时,创新人才加速会聚。聚焦“人才第一资源”,2007年园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建立常年申报机制,紧扣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针对性筛选引进质量好、层次高的人才项目,并依托国家、省、市多级人才计划,集聚了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目前,园区科技领军累计支持项目2285个,其中重大领军68名,培育诞生了园区60%的上市企业、93%的独角兽企业及准独角兽企业。

如今,园区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发展迅猛。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1177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

积累丰富科技招商经验

有的放矢,让园区科技招商工作取得了亮丽的成绩。

如今,科技招商中心依托一支强劲的队伍,围绕集聚高端项目、高端要素、高端人才,探索形成了精准化、创新化、协同化、专业化、平台化、精细化的科技招商工作机制。

其中,精准化机制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肖诗滔表示,招商要顺势而为,而不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一方面我们聚焦强链补链。通过分析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环节、重点和空白领域、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爆发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滚动编制产业图谱,聚焦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另一方面突出产才融合,促进招商项目库和人才需求库有机结合。”

据悉,园区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项目中,约80%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形成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的格局。

创新化的“新”在招商方式。园区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平台功能和融资黏合剂功能,创设母基金和各类专业基金,打造多渠道、市场化的融资环境。去年,园区设立科创基金,一期总规模15亿元,采取直投和拨投结合方式,帮助支持区内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这些招商成果的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龄34岁的强劲队伍。

一直以来,园区非常重视科技招商队伍的专业化背景。科招中心招商人员100%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且主要为理工科,由此建立起了一支熟悉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产业链创新链情况、精通亲商服务本领、掌握产业发展政策的优秀招商队伍。

肖诗滔说:“我们一直以客户视角帮助项目和企业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提供资源对接,招商专员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政策宣贯,这需要我们专员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学习。”

科技招商中心坚持人员到一线锻炼、从一线选拔,从急难、重点、繁琐、长线任务等全方位的工作环节中考验队伍、锤炼队伍,不断细化完善人才队伍激励政策体系。

“园区的营商环境是打动项目落地的主要原因,但是招商专员的人格魅力和责任心同样重要,很多项目引进之后,与我们不仅是合作关系,也是终生的朋友。这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成就感,让我们体会到,企业的发展也有我们的参与和付出。”肖诗滔说。

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去年7月落户的伏瓦科技今年夏天搬进了新的办公场所。

创始人苗昰告诉记者,去年3月,他们就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了考察,最终选择落户园区。

“我们的目光锁定在产业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回国后朋友极力推荐我们来园区,考察后我们发现,这里产业集群完备,地理位置优越,亲商服务一流。尤其是对我们的诉求响应非常迅速,所以我和我的团队一致决定落户这里。”

在电池安全检测领域,伏瓦科技依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开辟出电池健康预测新路径,通过打造电池数据分析和决策平台,从数据角度出发,提供与高度耦合高度复杂的环境有机结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为电池产品提供风险分级、问题电芯定位、风险处理建议等服务,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苗昰表示,虽然公司还在初创阶段,但是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接下来就是谋求实现从1到100。“我们以电池安全健康为支点,希望未来能够往上游和下游做迁移,撬动整体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跟园区的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一样,依托园区的支持,用人工智能在自己所在的行业探索、拓展发展新思路。”

园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建设,对苗昰来说如“鱼入大海”。他表示,园区正在全力建设“一区两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等重大科技平台,打造了苏州超级计算中心、ITBT融合创新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让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园区因为产业生态完备,无论是人才、平台还是上下游的供应链都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也是吸引企业长期扎根的重要保障。

为了进一步赋能企业发展全周期,园区科技招商中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细分早、中、晚期不同阶段,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准入标准、重大项目评估规范等,切实提升项目入驻门槛。

同时,严把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要求,引进“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行业地位前、亩均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充分发挥科技招商例会、产业小组项目讨论、重大项目申报机制的作用,相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项目引进、落地和后道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实现亲商服务全方位。(苏报驻园区记者 肖瑶)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朱超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