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说 | 陈玉华:干农业,心里最踏实

“11月是最忙的时候,稻子要收,麦子要种,一刻都停不下来。”当前,正是秋收秋种关键期,句容市凤华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玉华可是个“大忙人”,一边安排机手开着收割机出去作业,一边指挥自家的播种机进行秋播。

“我算是老农民了,20岁出头就种地,见证了种田的变化。”回忆起自己最初的务农时光,陈玉华满是感慨。22岁那年,由于父亲身体有恙,陈玉华选择从工厂回家,接替父亲干农活。

1995年,农机还是稀罕物,从种到管再到收,全靠人力。陈玉华面朝黄土背朝天,倾尽全力也只能维持20亩的种植面积。“一年忙到头,算个账,除去必要的开支,20亩地只能赚到2000多元,和在厂里一个月拿200多元也差不多。”

种地的日子年复一年,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2005年,看着镇里出现了几台收割机,割稻子的速度那叫一个快,陈玉华心动了:“机器一天干的活是人的几十倍。外面种地的那么多,肯定需要收割服务。”

想法很好,但一台久保田的收割机要价25.8万元,不是小数目。陈玉华借遍亲戚朋友,再和另外两个人合伙,才买下了一台。

靠着这台收割机,陈玉华和朋友在家门口做起了收割服务,并慢慢地将服务范围向市外、省外延伸。再后来,陈玉华买了一辆小货车,拉着收割机全国各地跑,最北去过东北,最南去过广东,最西去过四川。

随着跨区作业大军的日益壮大,回报降低、工作辛苦让陈玉华有了回家的念头。“成天在外帮别人收割,为什么不能自己多种点地,给自己干活呢?”陈玉华下定决心回家种地。2013年,陈玉华将自己的农田扩大至800亩。2014年,赵亚夫找到了他,劝他流转土地,种越光水稻。相信赵老的陈玉华在戴庄村流转了500亩地,全部种上了越光水稻。“那时候,种越光水稻村里保底收购,所以种得放心。”

随着种粮面积扩大至1300亩,收种压力让陈玉华意识到,该增加农机了。从2014年开始,他的天王镇玉华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规模在每年新采购2-3台大型农机的推动下,快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强、更全面的农机服务能力。“除了自家种地用,我还服务周边超过3000亩农田。”

陈玉华还动起了销售大米的心思。“除了戴庄村的粮田,我的其他田块还种植了南粳系列稻子。采用生态种植方式,产出的稻子加工成优质大米销售。”陈玉华解释,从2018年上马精米加工线后,通过有机和生态两种模式种植的大米分每公斤6元和12元两个价格销售,老客户很认可,新客户越来越多。

“干了20多年,对农业有感情了。”陈玉华坦言,从年轻小伙子干到快知天命的年纪,农业对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到,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农民听了都很提气。今年,我的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我会一直干下去,把农业干好。”(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尤恒 祝启成)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