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 她们讲述:最难忘的一次夜班

护士节

5.12

她们有着“白衣天使”之誉;她们纯洁、善良;她们救死扶伤,童叟无欺;她们24小时轮班在岗,常年累月吃尽辛苦。又一年“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我们一起倾听——

她们讲述:

最难忘的一次夜班


那天夜里,

她把5岁女儿“寄存”在小区传达室

姓名:庄咪咪

岗位: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

从业年限:14年

“我们医院和其他大医院不太一样,ICU病房不是一直开的,有病人才开,所以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我也是全天候处于备班状态。”庄咪咪回忆,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夜班是在2015年夏天,“那晚,让我终身难忘。”

庄咪咪有一对双胞胎女儿,那时才5岁。那天晚上大约10点钟,手机突然响起,医院通知她去上班,来了一位颅脑外伤病人,情况危重!“不巧的是,那天我婆婆带着大女儿去大港老家了,丈夫又出差在外地,就我和小女儿在家。我不是镇江人,在这边没有亲戚,已经上床睡觉的女儿这下没地方可去了。”但病情如战情,庄咪咪除第一时间通知ICU的备班护士和护工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睡梦中的女儿叫醒并给她穿好衣服,送去了小区传达室,请保安帮忙看管,随后火速赶往医院。

“这名颅脑外伤的病人当时伤情很重,正值盛夏,虽然抢救室里开着空调,可大家的衣服都忙得湿透了。”庄咪咪回忆道,工作时候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她开成静音模式。直到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她抬头看了看时钟,已经凌晨2点了。庄咪咪换下工作服,推开ICU大门准备下班的时候,一位等候在外的老人焦急地上前询问病情,获悉好消息后,老人歉意地说了一句“这么迟还把你们喊过来,不好意思了!”庄咪咪说,听到这句话,自己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走出医院大门,庄咪咪这才想起“寄存”在小区传达室的女儿,她看了一下手机,有好几个未接电话,一定是女儿那边打来的!庄咪咪火急火燎地走进传达室,看着正在熟睡的女儿脸上还挂着泪痕。保安告诉她,女儿一直哭着要找妈妈,还不停地给妈妈打电话,“抱起女儿,我眼泪就掉了下来!”

记者 胡冰心

整夜为病人做心脏按压,

她双手青紫一片

姓名:陈华

岗位: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

从业年限:21年

心脏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首要措施。操作心脏按压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力度,手臂伸直,将身体的力量集中到手腕处,并用手掌根部按压。在急诊科护士陈华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夜班,当数她与另外一名护士和医生,三人轮流为抢救一名病人进行了一整夜的心脏按压。

陈华告诉记者,那是大约两三年前的事,当夜她是备班护士,医院夜里因人手不够将她叫回科室时,她看见已有两位病人正在接受心肺复苏,旁边是另一位心脏不舒服的病人。这位病人一开始状况还好,只是心脏不适,突然间就情况恶化,心室颤动严重,陈华配合医生帮他进行心脏按压和电除颤。

陈华说:“再好的体力,按压者连续做上两分钟的心脏按压操作就会气喘吁吁,到了后期其实是可以用机器代替手动的,但是我们都觉得这个病人应该能救回来,始终想着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

遗憾的是,陈华和另外两名医护人员虽然为病人做了一整夜心脏按压,最终还是没能救回这条生命。下班后大家才发现,三个人的双手都是青紫一片。陈华说,回家后她手疼得无法睡觉,吃了两片止疼片才勉强入睡。

“病人没救回来,一般情况下家属会对医护人员多多少少有些情绪。但那天,那位病人的家属看到了我们抢救的全过程,最后病人虽走了,家属仍握着我们的手连声感谢。”陈华说,“家属知道我们尽力了,他们的谅解与认可,让我们很感动。”

记者 王露

她通宵抢救850克重早产宝宝,

成功了!

姓名:潘文青

岗位:市四院新生儿科护士长

从业年限:15年

从产房转到新生儿病房的宝宝们,大多一出生就有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医护人员用满满的爱心来守护。在潘文青印象中,最难忘的一次夜班,是举全科室之力急救一名只有850克重的超轻早产儿宝宝。这也是市四院有史以来孕周最小、体重最轻的一名宝宝。

“产妇当时怀孕37周,夜里忽然发动,没有办法保胎,只能生下来。”潘文青说,科室的主任医生接到电话后半小时内就赶到了医院,当夜,所有医护人员拼出全力抢救这名宝宝。

那是一个小男孩,潘文青说,孩子看上去真的很小,“你的一根手指有他一只小手那么大,甚至,市场上的一条大鱼都比他重。”大家合力给孩子维持住生命体征后,一直观察着其各项指标,直到天亮。“低于900克的新生儿历来存活率很低,而那一夜我们成功了,特别有成就感!”潘文青说。

新生儿病房只收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婴儿在这里类似于全托管,护士们既要关注他们的健康,也要关注他们的吃喝拉撒。这些刚出生的宝宝日夜不分,所以,值夜班的护士一刻都不能休息。

不要以为这么小的宝宝没有意识,潘文青讲述,以她们团队的经验,有时候宝宝忽然哭,并不一定是饿,只是想要你安抚。护士抚摸他或者轻哄他,他就会不哭了,“甚至有时候只要人一站到身旁,他就立刻不闹了,宝宝们是有情绪的。”

潘文青表示,新生儿科是一个需要更多爱心和更多细心的地方,这种爱心和细心就是洒向宝宝们的生命阳光。

记者 王露

伴着晨曦,她接生下

一位九斤二两的难产“胖娃”

姓名:刘兰萍

岗位:江大附属医院产房护士长

从业年限:35年

记者见到刘兰萍时,她正在产房里给待产的孕妇做检查,“我们这儿忙起来的时候真是脚不沾地。昨天顺产就有10个,还有8个剖腹产,一刻都闲不下来。”说起自己最难忘的夜班经历,刘兰萍笑着说:“我们这里每天都有故事发生,难忘的事还真不少。”

她回忆,大约在十多年前的一个凌晨时分,一名产妇因为胎儿过大,处在难产之中。“这是一名初产妇,她非常痛苦,宝宝的头已经出来了,但因为孩子太大,肩膀卡在了产道里。”当时情况危急,如果宝宝长期保持这个体位,会导致肩膀受到严重挤压,头部供血不足,对今后的发育极为不利,对产妇也不好。

“产妇经过将近十个小时的阵痛后已体力不支,为了给她信心和勇气,我们一直在旁边鼓励她,给她做心理建设,让她深呼吸、放松、正确用力等。”刘兰萍说,当时产房里共五六名助产士一起帮忙,大家各司其职,最终通过正确的引导,一个重达九斤二两的“胖娃娃”终于平安地呱呱坠地。由于助产得力,产妇甚至都没有做侧切,从而少受了痛苦。

讲述着这个故事的时候,刘兰萍一脸幸福感。“干我们这行风险性高、突发性强,必须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位产妇,不给她们、也不给自己留下丝毫遗憾。”刘兰萍说,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他们向这个世界发出的的第一声问候,作为产科的医护工作者,自己心中那份独特的喜悦和自豪是旁人无法感受到。

记者 胡冰心

她在深更半夜里,

送离世患者去太平间

姓名:周文建

岗位: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科护士长

从业年限:29年

“上学的时候觉得护士很美,她们穿着白色的护士服,戴着护士帽,在医院穿梭,做的又是救死扶伤的事,让人觉得很光荣。”周文建回忆自己当年的择业志向时,脸上露出淡淡笑容。那时的她并没想到,从业29年来,她有25年半都是穿梭在肺结核病房间,整个青春都被掩盖在一张口罩之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些年,周文建见证过太多生命的奇迹,当时,也无数次目睹生命的无奈。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夜班,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她刚刚转到肺科上班。一天深夜,一位肺结核病人突然情况危急,值班的医生护士们一起参与抢救。

“病人大咯血,血堵住了呼吸道,抢救时气管刚被切开,我就看见血涌了出来。”周文建回忆说。遗憾的是,这位病人最终没有被挽救回来,是周文建把遗体送去了太平间。太平间在医院后面的一栋小楼里面,那时候周文建还很年轻,有关这次半夜进太平间的经历,她只记得自己当时还是非常害怕的。然而自此之后,她对生死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周文建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我们不用过分的恐惧它。”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疾病,所以,肺科的医务人员需要比别的科室承担更多风险,只要在岗,大家就离不开口罩。周文建表示,多年来,她和同事们已然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并不觉得有多辛苦。

周文建说,如今,每当有病人健康恢复,她都发自内心为他(她)高兴,而每当有病人离去,她总会感到无力和悲伤,有时会忍不住和家属一起落泪。“生命很脆弱,我们一定要珍爱,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记者 王露

护理部主任谈护士

让她们获得更多幸福感

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共有护士877人。作为这支庞大队伍的管理者,市一院护理部主任高燕介绍,“以前我们更多是单向关注病人的满意度,现在,我们正同时将目光转向护士群体,因为只有她们满意了,工作中有幸福感了,才会把这种满意和幸福传递给病人。”高燕说,新时代下,医院早已不再提倡护士们为了工作抛开家庭、抛开个人生活,相反,医院正在通过创新各项举措,让这份职业中的辛苦得到缓解。

在医院,所有科室的护士理所当然都要上夜班。为了让夜班的设置更人性化,市一人医推出了“我的夜班我做主”活动,科室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自主选择夜班的种类,有很多班次可以供大家选择。为了让护士值夜班更安全,医院还将一人值班改成了双人值班,并在护士台设置SOS按钮,让护士值夜期间更有安全感。

“现在的年轻护士们都很有个性,她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了解。”高燕说,为了给护士们更多人文关怀,一人医推出了很多有温度的举措。如:员工直系家属生病,科室可以让她公休;家中孩子过生日或面临高考等特殊日子,科室会安排休假;护士怀孕可以不上夜班……这些举措一经推出,都大受欢迎。

高燕介绍,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让患者对护士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加上一些社会因素干扰,各大医院都在面临护士人才的流失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士的最基本工作要求,当下大家追求的是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海阔天空任鸟飞,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前景,需要靠自己不断地努力,“医院会提供各种平台让护士们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你想飞多高,医院都会给你创造机会。”高燕说。

记者 王露 通讯员 朱研

摄影: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视觉融媒中心记者 王呈

策划:

镇江日报综合特稿部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今日镇江客户端


统筹:

镇江日报总编办


鸣谢: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镇江市中医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