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胸怀天下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胸怀天下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情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基因。党员干部应始终秉持世界眼光、海纳百川,充分彰显百年大党的大国担当与世界胸怀,为世界文明多元、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胸怀天下源自于深厚的文化基因。自秦汉以来,文人士大夫无不以“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间,中国古代士人将“天下”融入血脉、融入骨髓、融入精神,特别是近代以来,列强辱国、山河破碎,“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在历史的风尖浪口,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舍身忘我、前赴后继,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将中华民族挽救于生死存亡之际。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继承和发展胸怀天下的历史情怀,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发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胸怀天下方能有宏大的事业格局。北宋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革新弊政、整顿吏治,系国之安危于一身;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克复西陲半壁江山。有多大的胸怀,就能容下多大的事业,少年毛泽东正是读到“呜呼,中国其将亡矣!”,同一批批有志之士以星星之火燃起救国希望,成就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开拓宽广的眼光格局,心系本国人民,胸怀世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图伟业,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智慧融入到全球发展、全球治理之中,切实彰显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博大胸襟和担当精神。

胸怀天下激发出不竭的斗争动力。林则徐纵使蒙冤被贬,仍然高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越是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就越能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懈斗争的动力。无数共产党人在抵御西方列强、推翻黑暗社会、消灭反动武装的风云洗礼中,孕育出强烈的“与天”“与地”“与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我将无我”的赤子情怀,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

来源:扬州网

编辑:何冰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