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百姓富”,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人民至上,共同奋斗绘就幸福底色

1月13日,兴化市中堡镇,捕捞队在蜈蚣湖水域拉网捕鱼,丰富春节期间居民的“菜篮子”。周社根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赴江苏考察调研,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他曾饱含深情地和江苏老百姓拉家常:“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始终是总书记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占全国1/10以上。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宏伟蓝图上,“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

钱包更鼓,

城镇居民收入首破6万元大关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江苏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经济运行稳中求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统计显示,2022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862元,同比增长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6万元大关!

“经济强”促成“百姓富”,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增长最大的底气。2022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达9550亿元,今年有望成为我省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之后的第五座“万亿之城”。设区市不断闯关“万亿之城”,县域经济也是捷报频传:2022年,高邮、仪征、东台、沛县4个县级市(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我省“千亿县”总数达到21个,其中昆山突破5000亿元大关,江阴逼近5000亿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绝大多数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我省“万亿之城”“千亿县”不断涌现,托起江苏实体经济的厚实家底,换来居民群众海量的优质岗位。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不断转化为现实。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1年达到11.64万亿元,2022年又增至12.28万亿元。与之相应,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41万人,在全国占比保持在1/10以上。其间还年均帮扶87万失业人员和22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年均吸纳中西部地区贫困劳动力在苏就业稳定在100万人左右。

创业是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所在。与2020年相比,2022年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两年增长6.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12.9%,创业是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来自苏北农村,来南京上大学时根本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南京有房有车,还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有“鸽子王”之称的南京东晨鸽业公司负责人徐善金感慨说。10年前,从南农大动物遗传与育种专业硕士毕业的他动了创业念头,在南京市六合区办起养鸽场。省和南京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的奖补和资助,帮他挺过资金不足、合伙人退出等创业难关,培育出高产蛋鸽品系。如今,徐善金不仅带动六合当地80多人一起创业,还在陕西商洛等地建立5个蛋鸽养殖基地,年销售额5000万元,带动500多农户共同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扶持244.96万人成功自主创业,实现1人创业、4人就业的倍增效应。省各部门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在全国首创稳就业金融产品“苏岗贷”,累计为经营主体减负超2000亿元。截至2022年末,全省经营主体已达1411.9万户,是2012年的2.9倍。全省灵活就业1976万人,对城镇新增就业的年贡献率达10%,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网店店主、网络主播等平台经济从业人员超500万人。

1月31日,游客在南京老门东景区一家餐厅品尝金陵风味美食。方东旭 摄

城乡共富,

农民收入增长“跑赢”城镇居民

实现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

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城乡融合,江苏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增长6.3%,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

从“百姓富”到“城乡共富”,抓手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太仓市璜泾镇雅鹿村十几年前还是苏州市级贫困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该村一方面通过“村企共建”赚到第一桶金,另一方面在苏州各项农业补贴利好政策下,把4000余亩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办起集体农场,并利用集体积累进军城镇物业开发和产业园建设,形成7万多平方米实物资产。2022年,雅鹿村农场收入加物业收入达3135万元。

“从贫困村到富裕村,雅鹿村离不开苏州城乡一体、惠农富农的政策支持。”雅鹿村党委书记顾爱东表示,产业兴旺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果”,雅鹿化纤产业园入驻企业16家,吸纳本村200多人就业,村民工资收入、流转收入加上分红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集体有钱了,雅鹿村投入6000多万元把11个自然村全部整治为“特色田园康居村”,全村荣获太仓首个“全国文明村”。

以“城乡融合”推动“城乡共富”,2022年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785元。苏州市农业农村局集体资产管理处处长李俊介绍,2022年苏州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127万元,其中物业经济比重近六成,各村利用各级奖补、集体积累,购置标准厂房出租,建集宿楼,都在分享工业经济、城市经济的红利。

分享城市化红利,特大城市南京近郊农民收益同样不菲。江宁区首个全域拆迁的麒麟街道8个社区组建股份合作社,注册资本5亿多元,开发各类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科创载体,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邺区江心洲1.5万农民拆迁后就地安置、精装交付,不少农民经培训后就业,收入可观。

江苏城市群发达,各地农民普遍受益于城乡协调发展。宁杭经济带上,从宜南山区、溧阳天目湖到高淳慢城,生态旅游、民宿经济红火,农民兼业化程度高,“溧阳1号公路”带动近百个行政村村均收入超过70万元。苏北得益于南北挂钩“送上门的饭碗”,苏中很多农民跨江到苏南务工。兴化市发改委主任王勇说,该市累计有40万农民去苏南就业安家,除了“五险一金”,夫妻俩月收入普遍在万元以上。

从城乡融合到区域协调发展,我省农民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江苏不仅农民收入居全国前列,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从2009年到2022年,城乡收入差距从2.51缩小至2.11。

兜好底线,

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民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按照联合国标准,江苏居民生活总体上进入殷实富足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力争实现共富路上不落下一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幸福底色。

每天早上,盐城市亭湖区退休职工苗小珍都到家附近的城南公园拉拉筋骨扭扭腰,2022年底做了心脏瓣膜手术康复后,每天锻炼成了她的“必修课”。苗小珍患心脏病多年,医生早就建议她手术,可一问手术费要近20万元,就一直拖着,2022年底忽然晕厥后才做了手术。“医疗费总共花19万多元,各种报销后自己只掏3.9万元,没想到可以报那么多!”苗小珍欣慰地说,出院后她每天锻炼,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重特大疾病是群众致贫返贫重要因素。我省将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统筹管理,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三重制度”互补衔接的综合保障,超过98.5%的江苏人口纳入基本医保,并为大重病和困难群众患者兜住救助底线。2019年以来,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受益人数超过230万人,基金支出近200亿元,累计资助困难人员1375万人,开展救助5788万人次,救助金额110亿元。

破解看病贵,我省还累计开展8轮医用耗材和3轮药品带量采购,年节约采购资金超230亿元,实现县域内国谈药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全覆盖,让参保群众用得上用得起更多质优价宜的医药产品。

兜住民生底线,江苏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优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我省创新推出针对缴费困难群体的“三个100%”城乡居保帮扶举措:100%登记参保,100%代缴保费,100%享受待遇,建成困难群体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全国率先将平台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年均增幅超10%,失业保险金人均每月1923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396元,提高到目前的823元。

截至2022年末,全省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6015万人、2027万人、2401万人,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26%、52%、69%,其中养老保险扩面增加超1200万人。

兜牢民生幸福底线,江苏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民生服务,从助困、养老、救孤到助学、就业、助残,社会的难点痛点,群众的急难愁盼,都是努力的方向。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回应1800万老年人的全方位需求,倾力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2012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88.9亿元,建成各类养老床位73万张,建设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8万个,300万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养老服务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迈入高品质的“老有颐养”新时代。让越来越多的困境儿童得到庇佑,全省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729元和2069元,保障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来源:交汇点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