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繁荣了镇江经济——丹阳、溧阳码头

镇江古城区大运河上有两座客货运船码头,一座是轮船开往丹阳,名叫丹阳码头。一座是轮船开往溧阳,名叫溧阳码头。这两座码头都是清光绪年间开设的轮船码头,时间久了,临近码头的地名也就叫丹阳码头、溧阳码头了。

丹阳码头,现河岸中段及新西门桥堍仍有石级。长300米,宽4米,南至新马路,北至大西路。

西门桥西北堍一段称为溧阳码头,沿河皆用条石铺筑,码头长133米,宽2米,南至大西路,北至缸瓦厂(巷名),与丹阳码头一样,都在运河西岸,两座码头相距也只有四五百米。

丹阳码头、溧阳码头,都建在地域繁华、人口稠密的民居集中区域。因为是交通要冲,各行各业的物资在这里转输。因而,周边巷道以经营物资品名取地名。临近码头曾经是经营砖瓦石灰集散地的巷道,取名“砖瓦巷”;以经营缸瓦为集散地的,取名“缸瓦厂”;以经营柴炭为集散地的,取名为“柴炭巷”;以经营“鱼市”的,取名“鱼巷”;因位于城西经营柴草的,取名“西柴院”。这些街巷地名一直保留至今。

丹阳码头、溧阳码头的设立和客货航运的开通,与蒸汽轮机的广泛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光绪年间,以蒸汽轮机为动力的轮船在镇江得到了使用,船舶自身有了动力,解决了几千年来船舶航行只有靠风帆和人力背纤问题。清末,镇江开辟了内河和长江轮船客货运输。

镇江内河航运业始兴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首先开办镇清(江)、镇苏(州)等航班。1916年,镇江内河小轮船航运,由原先清末苏北航线最远的清江浦,延伸到了宿迁、窑湾、郯城(山东)、邳县,里下河地区仙女庙、樊川、临泽、兴化、盐城、阜宁等港埠。苏南航线也由运河扩展到丹金溧漕河、九曲河等河道。开辟了镇江至丹阳、金坛、溧阳、宝堰、访仙桥、延陵以及句容平桥、江宁通济门航线。丹阳码头、溧阳码头就是在这个内河航运发展的状况下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后,美、英、日等国垄断了国内航运,国人开办的江河轮船运输,只能和外国轮船公司合股。抗战时期,日本人独霸内河航运,镇江至苏锡常航运受到了控制。

镇江至丹阳航线是由和济轮船公司承担客货运输,小轮船每天来回一个航次,中途停靠辛丰黄泥坝。镇江至溧阳航线是由通商轮船公司承担客货运输,每天都有航班。镇江到金坛、访仙、延陵,由镇江到丹阳后再转乘航班。丹阳至金坛每天都有往来航班。1943年6月,镇江江河区间江北、无锡、常州、丹阳、南京航线共10条,1945年5月区间航线扩张为11条。

20世纪70年代内河航运经营侧重点逐步转向货运,又开辟了镇江至丹阳、常州,镇江至金坛、溧阳、宜兴的定期货班。

丹阳码头、溧阳码头与平政桥西长江岸线的公共码头、招商码头相隔也只有千米之距。优越的长江、运河十字水道,南来北往的商贾、旅客以及物资,在这里实现江河中转。因而,丹阳码头、溧阳码头不仅是主要的交通形式,也曾经一度繁荣了镇江经济。(编辑 花蕾)

(作者:王礼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