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学雷锋 建功新时代 | “亚夫三代”万春雁: 奋力打破农田和科技的藩篱

今日镇江讯 “我代表青年科技人员表个态,将立足岗位、奋发作为,以务实担当的实际行动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在镇江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高水平乡村振兴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的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在日前我市举行的学雷锋座谈会上,市农业科学院“亚夫三代”万春雁用这样的话语诠释她对“雷锋”认知。

万春雁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雷锋是万春雁的“精神灯塔”。2009年7月,万春雁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毕业后来市农科院,从事果树研究和推广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大地活雷锋”——赵亚夫,恩师糜林则是赵亚夫的得力助手。在他们的引导下,万春雁默默树立了一辈子为农服务的信念。

“万主任,你来啦!快进来,看看我这些新品种果树长得怎么样,还需要增加什么管理措施。”近日的一个周末,万春雁来到丹阳市司徒镇的果农陶建辉家中,为他家新引入栽种的果树管理“把脉开方”。用陶建辉的话说,只要是农户们需要,万主任的“上门服务”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在她的指导下,什么新品种果树都能长得更好。

农民需要什么,农业科技人员就研究什么,这是传承自赵亚夫和糜林的工作风格。万春雁把这视为工作准则。“这几年,除在传统果树品种如草莓、梨、桃等上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外,我和团队还在新兴果树种类如大樱桃、猕猴桃、蓝莓等上开展了技术储备研究,满足市场和农民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经营风险,推动果树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一路走来,万春雁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14项,发表论文16篇,选育果树新品种(系)7个,创新栽培技术21项,获得授权专利11件。“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后,亩均增效5000元以上,部分高达3万元以上。”

研究技术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农民。在做好科技攻关的同时,万春雁和果树团队的全体成员,以科技成果为依托,全力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推广。他们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科技指导等活动100多场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指导果品生产基地5000多亩,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帮助果农亩均增效5000元以上,累计推动果树产业和农民增效增收2500多万元。

一路走来的付出,在万春雁看来就是“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不过,她依旧心存“本领恐慌”,鞭策自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的嘱托,做科技兴农和勇于追求的表率,带头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和“亚夫精神”,坚守农科人一辈子为农民服务的承诺,永远爱农、助农。(全媒体记者 周迎)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