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淡忘了的节日——上巳节

□ 郑学富

民间流传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诞辰日。三月三古称“上巳节”,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远古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因供于郊外又称“郊禖”。“禖”通“媒”,有牵线搭桥,成人之美的意思,因此上巳节又是求偶节、求育节。上巳节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情人节;三月三因正值桃花盛开又称为“桃花节”;古代汉族少女到了15岁,要于此日举行成人礼,即“笄礼”,所以也称为“女儿节”。

远在周代,就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周礼》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祓除指三月三到水边戒浴,以除不祥;衅浴是用芳香的草药涂身(或熏身)并以和汤沐浴洁身。

到了汉朝,三月上巳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汉书·礼仪上》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载:“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宗旨是祈福免灾、欢庆娱乐。由此而派生出流传千古的习俗,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雅事——曲水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历史上最有名的曲水流觞当是晋永和九年(353年)在兰亭举办的那次。那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会稽内史,右将军王羲之偕同亲家、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和高官名士、家族子弟共42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清溪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又“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饮酒作诗,其乐融融。据载,在这次游戏中,有11人各成诗两篇,15人各成诗一篇,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并挥毫作序,乘酒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唐朝时,上巳节非常热闹繁盛,长安城内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来到曲江畔宴饮、郊游踏青。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三月三日上巳之辰,……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达官贵显则樽壶酒浆,彩幄翠帱,匝于堤岸。笙歌画船,宴乐江上,鲜车健马,比肩击毂。许棠在《曲江三月三日》诗中描绘了满城士庶倾城而出、争先恐后的景象:“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皇宫的后妃们也不甘寂寞,争相出宫游乐。杜甫《丽人行》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宋代由于尊崇理学,之后的文献不见上巳节男欢女爱的记载。清明、上巳二节相邻太近,有时日期甚至重合,踏青春游等习俗并入了清明节,上巳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曲水流觞风俗仍然流传下来。明清时期,京城北京建有流杯亭多座。乾隆帝有诗曰:“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

编辑:毛蕴劼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