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援疆手记①|高温下入疆,感受火一般情意

编者按


镇江市援疆前方指挥组在全省创新开展“新闻援疆”行动!

2017年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选派骨干记者,远赴我市对口支援的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深入团场基层一线,深入各族群众,创造性地开展采访报道工作,收到很好成效。

2018年,集团继续选派记者,开展第二轮新闻援疆行动,敬请读者关注。

“烤” 验

江南的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而远在4000多公里外,镇江市对口支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所在地——伊宁市,也已进入高温季节。这几天两地最高气温,都在35℃左右。

10日伊宁更是高达37℃。作为报社选派的第二批新闻援疆记者,领受任务后,稍作准备,我便独自一人踏上赴疆征程,从镇江的“湿热”切换到伊宁的“干热”模式,接受人生经历中难得的另一番“烤”验。


启程

确定出发日期,选定航班、选票购票,镇江机场大巴,选时、购票,足不出户,一切尽在网上搞定,再次体验到网络便捷的魅力以及冲击乃至颠覆一切传统模式的威力。

热浪中,汗涔涔,9日下午从南京禄口机场出发, 5点半左右起飞,比航班时间原定推迟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


在路上!

晚10点30分在乌鲁木齐中转。此时的乌鲁木齐,天刚擦黑,从空中俯瞰,天边一抹晚霞,霞光万丈,而城市已渐渐沉浸入暮色,华灯初上,各种灯光勾勒出建筑、道路的轮廓,有的笔直穿城而过、通向远方,有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整个城市流光溢彩,并不稍逊内地大城市。

落地出舱,稍作停留,半小时后继续起飞,抵达伊宁已是10日凌晨0点30分。与一般机场远离城市不同,伊宁机场地处市中,显得很袖珍,因此飞机降落时盘旋了好大一个圈,真像从空中飞入城市的怀抱。从空中看,这伊宁城也不失灯光璀璨,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人们常说伊犁河谷是塞外江南,那伊宁当之无愧就是这片沃土上的一颗明珠。

抵达

《伊犁垦区报》总编林玢亲自带着总编办主任蒋本正和司机师傅,按预定航班时间接机,扑面而来的,是兄弟报社浓浓的情谊,这让我很是感动。林总还问我要不要吃个宵夜。一则在飞机上配餐时考虑到飞行时间长,我多要了一份鸡丝米饭,二则这么晚了不忍再搅扰,便说不饿。

10多分钟车程,林总又亲自把我送到宿舍,是军垦路上一个名叫军垦花苑的小区,专为各地志愿者、援疆人员设立的公租房。

宿舍在一楼,一室半一厅的套房,大到冰箱、热水器、洗衣机、电视机,小到拖鞋肥皂,一切全新,我原本的担心和准备全显得多余

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再次体会到对口单位一份火热的情意。


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9点,蒋本正主任又专门来接我去报社正式报到。

《伊犁垦区报》坐落在四师部机关大院里,从宿舍走路10多分钟即到。

林总外出开会。蒋主任把我引进六楼的一间办公室,一位精干而又和蔼的女同志正在抹桌子,蒋主任说:“这是我们佘光辉副总编。”佘副总编对我表示热烈欢迎,她指着刚抹得一尘不染的桌子,说:“这就是你的办公桌!”原来她是在为我整理办公室!这可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连说不敢当!她带我逐一向各个部门做了引荐。

所到之处,都是热情的笑脸,四师人的真诚,兵团人的淳朴,伊宁人的爽朗,新疆人民的热情,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


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就在我抵达伊宁的当天,由去年第一批新闻援疆记者王景曙领衔操刀,半个整版篇幅的长篇通讯《一样亲!从“塞外江南”到江南镇江——新疆可克达拉市中学生在镇夏令营侧记》,在《镇江日报》6版全文发表,镇江人民和镇江报业同仁对新疆人民、对四师的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文采飞扬的稿件和图文并茂的版面,在镇江第三批援疆群中很快被转发、传播开来,引得八千里外的镇江援疆干部、四师及垦区报上下一片点赞。


第一批援疆记者的优异表现以及相关报道在两地引起的热烈反响

“现在的气温高,两地人民的热情比这气温更高!”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党委常委、副师长林玲,《伊犁垦区报》原总编、现任四师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雁,在记者报到的当天下午即会见暨慰问。四师和宣传部的两位领导当即指示,将《镇江日报》的这篇通讯,在《伊犁垦区报》上,于7月13日(星期五)用更大更显著的版面发表!

前天,镇江援疆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可克达拉市副市长王为华,结束了在杭州的招商行程,当天夜里风尘仆仆飞回伊宁,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出现在办公室里。记者向他报到。无论是镇江援疆前方指挥还是四师领导,在谈及新闻援疆行动时,不约而同对《镇江日报》第一批援疆记者的优异表现以及相关报道在两地引起的热烈反响,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镇江报业援疆记者 祁山洪

编辑:金凯


(作者:祁山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