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发挥科技优势 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今日镇江讯  遥感影像、大数据、GPS定位、管道机器人……2018年以来,镇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综合运用测绘技术手段,为各级生态保护红线的确定与校核、生态红线人类活动变化遥感监测、环境保护督查、污染源调查等工作提供保障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管道潜望镜作业现场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发挥大数据资源优势,利用现有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完成了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长江征润洲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19处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确定、数据整理等工作。完善校核现有数据,结合2013年确定的省级生态红线范围,完成季子庙风景名胜区、吴塘水库洪水调蓄区等50余个省级生态红线的校核工作,提供了我市省级生态红线区域调整后的矢量数据、主要拐点坐标信息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图件,为解决《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依据。

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题中之义。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加强遥感影像比对,对2014年、2017年同一位置的两期遥感影像,分别提取生态红线区内新增的、规模扩大的农业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采石场、能源用地、旅游设施、交通设施、养殖场、道路及其它人工设施等影像,为评估生态红线内人类活动变化情况提供数据支撑,服务于生态风险管控、监测预警和综合决策,避免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发生。

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对污染源等进行排查,规划测绘部门同样大有作为。该院利用GPS定位、CCTV管道潜望镜等技术手段,对镇江新区丁卯团结河、大港河、新竹河、丁岗团结河等流域,大山路、港南路、银河路等市政道路,银山鑫城等住宅小区,句容市后白镇区、张庙以及新老工业园区的排水管道开展污染源调查和病害检测,涉及雨水管道总长约200公里,排查出管道暗接及生产污水私排、错排点等各类隐患点500余处,成为环保部门治理和查处环境污染的“千里眼”“顺风耳”。

此外,该院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按区域制作了镇江生态红线分布图,为省环保督察组在镇开展工作提供了全面的依据。(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夏海为 陈立民)

编辑:缪小兵

(作者:方良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