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春名品:江帮点心之蟹黄汤包

镇江点心自成风格,名为江帮点心。蟹黄汤包是镇江的传统名点,与蟹黄蒸饺,蟹粉烧卖并列为镇江三大名点。镇江宴春酒楼制作蟹黄汤包品相俱佳,一年四季均有供应,不仅深受本地食客的喜爱,而且深得外地顾客的好评,不少来到镇江的旅客都会慕名光顾一番,一尝为快,甚至有些朋友还不忘买一份携带回乡,作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镇江制作蟹黄汤包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传三国时期孙夫人的厨役吴老头,在孙夫人死后为祭奠她,特意根据其在世时最喜欢吃食螃蟹的习惯,用蟹肉和猪肉做成包子,这就是蟹黄汤包的起源。后来,又经历代名厨在制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围绕“薄而不破,汤多不外溢”这一高精难度,从“严”把握面皮制作,从“高”掌控制馅的标准,悉心改进,匠心独俱,使蟹黄汤包这一传统名点具备皮薄、汤多、馅饱、味美之特色,并且随着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变得美誉相传,声名远播。

宴春酒楼作为镇江的老字号,多年来一直将早茶面点作为特色,所制作的蟹黄汤包相当具有代表性。宴春酒楼蟹黄汤包的特点:体小、形美、皮薄、馅足、汤饱、味鲜。面皮采用小酵素起酵,柔韧而有劲道;再经过三翻七拍之后,形成四周较薄,中间稍厚的状态,这样才能兜得住汤而不致掉底。二十四道花纹的收口处形成鲫鱼嘴,使得整个汤包的形状是“放在笼里像座钟,挟在筷上像灯笼”。

蟹黄汤包的馅心主体是肉馅、蟹黄和皮汤冻。肉馅采用新鲜猪肉斩剁而成,蟹黄则是采用活蟹(过去用的镇江的江鲜长江蟹,因为江蟹产量萎缩,供不应求,现在多用大闸蟹)剥肉,经过特殊加工熬制成蟹黄蟹油。而皮汤冻则是采用鲜肉皮,洗净煮熟,再加工剁成细粒,配以各种作料,高温熬制。因为鲜肉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所以在常温下,经冷凝后形成冻状的皮汤冻。

由于皮汤冻经高温后会还原成液体状,所以蟹黄汤包只宜趁热吃。又因为“汤饱易破”,食用时必须连笼一起上桌,故宴春酒楼的蟹黄汤包又有小笼汤包的俗号。

热气腾腾的蟹黄汤包,只只晶莹透亮,滚烫的汤汁,彷佛还在流动。二十四摺花纹清清楚楚,一丝不乱。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但是食用汤包时,不能“见色而忘情”,大意地猛咬一口,这样会得不偿失地烫伤自己的舌头,肆意溅出的滚烫汤汁甚至还会殃及他人。因此,从而产生了食用汤包方法的顺口溜: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惟其如此,方才可得无虞。

不仅在食客中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优秀的口碑,宴春酒楼生产的蟹黄汤包更是有着专业的认证:1984年,“宴春”牌蟹黄汤包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名特食品》称号;1990年经过国家级评比,荣获商业部颁发的《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金鼎奖》,1992年又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华名小吃》称号。(俞佳融 谢朝伟)

(蟹黄汤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