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集群,4个国际一流,江苏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峰”

今天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相关情况。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表示,按照省政府于月25日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我省将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着力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

13艘产业“航空母舰”呼之欲出

经过对我省27个产行业发展现状全面梳理,综合考虑产业影响力、规模、集群化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兼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遴选出13个基础较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分别是: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这些集群内的培育发展,将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我省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经过王志忠梳理,这13个重点培育的集群具备几个特点:

产业规模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备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其中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含服装)、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8个行业规模居全国第一,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核心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等5个集群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高端纺织、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等4个集群规模5000亿元以上,其中高端纺织集群规模超万亿元。

集群内拥有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大量专注细分领域、协作配套能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集群内拥有百亿以上制造企业57家、占全省百亿制造企业比重接近4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000家。

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高,空间布局相对集中、承载区域相互邻近。从空间布局上看,每个集群一般在3-5个相邻设区市范围内形成分工协作发展的基本格局;从地区分布看,13个集群涉及淮安、宿迁以外的11个设区市;从发展载体来看,13个集群内分别拥有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各类产业创新载体。

成长性较好,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和潜力较大,未来能够成为我省经济增长新动能。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等6个集群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前期,未来增长空间很大;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7个目前已处于市场成熟期,国际、国内需求稳定,但经过整体打造提升,能够成为我省产业发展新动能。

促进制造业从“高原”走向“高峰”

当前,江苏制造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总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贯通,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全国制造业基地,江苏制造业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居全国第一。制造业税收收入占比重提高至46%。江苏继续保持了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地位,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占比增长至45%左右,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57.9%,高耗能和过剩产能行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12.8%。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接近45%,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77.2%、59.8%、39.5%。先进制造业占全省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多个细分行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90%,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占比均超过85%,中复神鹰碳纤维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我省制造业创新正处于从跟踪模仿为主转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关键阶段。

市场主体实力持续提升,全省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万家,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超过2000家。超500亿元制造业企业增至16家,恒力、沙钢、悦达集团、中天钢铁4家制造企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制造业上市公司288家,总市值超2.5万亿元,均居全国前列。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引领我省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主要力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必须当主力、打头阵、挑重担,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化发展是工业化演进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产业都是上下游相关联的,只有把全产业链做优做精并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形成整体效应。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省制造业集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条件和基础基本具备。

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利于破解我省制造业发展瓶颈。目前,我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还不高、领军企业不够多,品牌影响力不够强,“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比较明显。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发挥集群在推动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中的综合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样不但能大幅增强我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推动我省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继续保持健康发展。一是有利于打造江苏产业“高峰”,优化江苏制造业布局,支撑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着力构筑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13个重点集群和4个世界一流集群

《指导意见》明确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统筹考虑与“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对接,发展目标分2020年、2025年两个阶段。提出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明确力争到2025年,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等4个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如何培育加快集群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实实在在的举措。

着力构建企业主导创新体系。以产业和产品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快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构建创新服务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大力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每个集群建成1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集群共创建3-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为主要方向,引导集群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改造提升,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集群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每个集群拥有一批智能示范工厂,集群省级示范工厂总数达到30家。到2025年,集群智能制造整体达到国际水平。

重点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分类制定培育政策措施,支持自主新技术新产品在省内市场率先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企、名品、名牌。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0家,新增“专精特新”产品150个、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

持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引资力度,广泛嵌入区域分工协作链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提升集群全球影响力。

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强化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推动集群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指导意见》还从人才、资金、要素三方面提出加快集群发展的保障措施。

人才方面,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引用人才模式,对集群引进的国际一流人才(团队),鼓励其积极申报“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对符合条件并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省财政将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资助。绘制集群全球领军人才地图,推动精准引才。鼓励集群牵头城市采用租赁补贴、购房补贴、人才房预留等方式提供人才安居保障。

资金方面,加大专项资金聚焦支持力度,省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等部门支持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按10%的比例,统筹支持集群发展;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增量资金,专项支持集群培育。

要素方面,设立先进制造业集群投资基金,加大专项资金改基金力度,对集群内引领性、基础性、高成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集群内,落实工业用地相关政策,推进“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承诺验收制度,探索集群“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项目能评、环评试点。

来源:交汇点  交汇点记者 邵生余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