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同心谋上市 ,“江阴板块”崛起

今日镇江讯  21年前,江阴企业首次敲响上市的钟声,从此“江阴板块”迅速崛起,如今江阴这个县级市拥有了47家上市公司,成就资本市场上一个传奇。江阴因此被称为“中国资本经营第一县”。江阴人为何如此热情拥抱资本市场,上市给这个“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带来怎样的变化?

集群上市,

“江阴板块”崛起资本市场

走进江阴市新桥镇阳光工业园,科技大厦产品陈列馆里面料、服装等琳琅满目,工作人员自豪地指着一块展品说,这是500支精纺呢绒面料,是世界上最轻最薄的羊毛面料。它将1克重的羊毛纺成500米的纱线并织成面料,代表了全球毛纺工艺的最高水平。

阳光集团现代化的纺织车间

纺织车间织机轰鸣,但纺织工人却不多,现代化的设备取代原先的人海作业。样衣车间有条智能西服生产线,服装智能数控切割机正在裁剪,车间主任陈天丰笑称:“运用智能机器使剪裁更加精准,效率提高了30%。”他告诉记者,这些定制服装订单来自美国,从接到订单到成衣,只需7天便能搞定。“生产线今年正式投产,每天可生产200套定制服装”。

阳光做到极致的产品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企业的认知,谁能想到32年前它还是家默默无闻的镇办毛纺厂。如今,阳光已跨越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毛纺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其中资本运作功不可没。

阳光集团陈列馆

走过靠产品经营的成长初期,阳光人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借力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多资源,实现新一轮发展。一番努力,1999年阳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上市后,阳光集团募集了8.3亿元,大刀阔斧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世界各国最先进的毛纺设备,精纺面料生产规模和产品品质跃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和阳光集团一样,江阴不少传统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之初,基本依靠有限的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经营模式小而散、小而全。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江阴市一批企业家睁眼看世界,大胆探索资本经营,做大做强主业,提升产业层次。

1997年,江阴首只股票“兴澄股份”在深交所敲响上市钟,从此资本市场迎来了江阴企业。21年来,江阴一批优质企业通过自主发起、捆绑上市、买壳重组、海外上市等途径成功上市,形成了主业突出、业绩优良、增长迅猛、潜力巨大的上市企业群体——“江阴板块”。

截至目前,江阴市已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7家,其中A股32家,境外上市15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53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13家。以上市公司为支撑的企业集群,成为江阴领跑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

爱拼敢赢,

企业家浓厚的上市情结

江阴为何拥有这么多上市公司?江阴市金融办资本市场科科长徐天兵说:“这与江阴企业家的特性分不开,他们敢闯敢拼,韧劲十足,永不服输,不放弃不抛弃,可以潜心数年磨成上市‘剑’。”

江阴精神被概括为“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在这样的城市氛围下,江阴企业家与生俱来便有坚守实业、爱拼敢赢的独特气质,他们各显神通,闯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上市路。民企没指标便与国企捆绑上市,IPO走不通就买壳上市,国内没空间便海外上市,新三板还在筹划就提前热身……江阴企业家敢想敢做,凭着高出常人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江阴板块”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有家企业历经八九年时间才成功上市。徐天兵坦言,可能换了其他地方的企业家也许就算了,但江阴的企业家韧性十足,不屈不挠,在等待上市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最终圆了上市梦。

江阴企业家眼光远大,勇立潮头,认识到企业上市绝不仅仅解决了企业扩张的资金难题,而更能为企业发展带来裂变扩张、规范管理、人才集聚和品牌提升等红利,助推企业加快向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企业转型升级。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阳光集团上市对企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融资后实现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从单纯的毛纺拓展到纺织服装、热电、房地产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同时也推动了自主创新和品牌化建设,自主核心技术获得授权专利近千项,参与50余项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制订。

海澜飞马水城

尝到了资本市场的甜头,看到身边的上市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在江阴企业家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上市风气和氛围,大家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你追我赶,上市成了江阴企业家心中的梦想。

在江阴海澜之家旗舰店,里面有海澜旗下的各种品牌服装、家居用品等。工作人员介绍说,海澜自己已不生产服装了,而是整合产业链,紧抓设计和营销,将生产环节外包,实现了商业模式平台化。

从2000年首次登陆资本市场开始,2014年“海澜之家”成功重组上市,海澜集团借助资本发展为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成为无锡市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企业。

站在斥资近百亿元打造的海澜飞马水城,总长度4公里的人工运河将海澜马文化博物馆、海澜马术表演中心、马儿岛等特色景点串联起来,7月1日全国最大的海澜美术馆也开馆迎客,这些海澜特色文化产业已成为江阴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

政企同心,

共谋上市挂牌发展大业

抓上市就是抓发展!上市挂牌是最好的转型,兼并重组是最好的招商。在江阴,这样的理念已深植江阴人的血脉。

企业上市不是件简单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江阴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只要其中一个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强,卡一下,上市就不会成功。

江阴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并坚定了企业上市的决心和信心。政府部门平时当好“店小二”,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更是以全天候、无条件的服务提供帮助。

江阴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组织领导全市的企业上市和资本经营工作。

这样政府主动引导,企业纷纷发力,政企同心谋上市,奏响江阴企业上市的主旋律,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

随着大块头企业大都陆续上市,现在上市的大多为中小微企业。江阴对这些企业同样深度耕耘,提前培育,优质上市资源源源不断。江阴有100家上市后备企业和100家新三板后备企业,按照“上市挂牌一批,辅导申报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的方针,一手抓挂牌上市,一手抓培育储备。对有志于资本市场的小微企业,明确“从娃娃抓起”,在理念灌输、人员培训、企业规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鼓励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上市挂牌、资本经营的发展道路,江阴市委市政府2017年出台《关于全力重塑“江阴板块”新优势的若干政策意见》。新政形成更为系统的优惠政策,提供上市全过程的服务链条。新政还明确后备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将累计获得300万元资金补助,后备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将累计获得180万元资金补助。另外,在用地指标、项目建设、规划、科技、人才以及对上争取等方面,向拟上市企业进行政策倾斜,解决好企业上市过程的迫切问题,帮助企业早日上市。

江阴人在资本经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力争“十三五”末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60家,通过不断壮大的“江阴板块”为江阴实体经济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记者手记

阳光集团和海澜集团同处一镇,都是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通过资本经营,迅速成长为国内外知名公司。它们各具特色,一个在面料服装等上做到极致,一个在营销整合产业链上长袖善舞,从中折射出江阴企业家不断探索前行的创造活力,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雄心壮志。

有这样的企业家群体是江阴之幸,也是一座城市宝贵的稀缺资源,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江阴企业之福。正如江阴人自己说的那样,政企同心,谋上市求发展,才成就了今天“江阴板块”的辉煌。

与同饮一江水的江阴相比,我市上市企业数量少、市值规模小,部分企业家还有小富即安的心态,对资本经营的理念认识不足。毋庸讳言,我们的营商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仍然在路上。

对标江阴,镇江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上市求发展、上市促转型”的理念,用好上市公司平台,培育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上市企业,激发我市企业资本经营的热情。加快企业上市的步伐,加强上市后备力量建设,培育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高成长企业上市梯队。同时,营造更好的上市环境,提供更优的政策扶持,建立相应协调服务机制,为企业上市排忧解难。相信只要政企齐心协力,做大做强资本市场“镇江板块”就不再是梦。(全媒体记者  沈春来)

编辑:缪小兵


(作者:沈春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