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标苏南 走进苏锡常——江阴:47家上市企业的传奇密码

就区域发展而言,“江阴板块”从来都是传奇般的存在。

去年11月15日,江苏怡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怡达股份”在深交所敲响上市钟。这是2017年江阴第5家主板上市企业。至此,江阴已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7家,其中A股32家,境外上市15家,新三板53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13家。从1997年江阴第一只股票“兴澄股份”登陆深交所以来,21年来,这里累计融资761.8亿元。

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是我们熟知的江阴;

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和“中国资本第一县”,“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是流淌在每一个江阴人血液里的韧劲,这是鲜为人知的江阴。

从资本市场到区域发展,“江阴板块”的传奇如何铸就?

上市:在资本蓝海更好地逐梦

“只要我们业务员把客户带到这个展厅,就没有一个不签单的。”江苏阳光集团员工这样介绍他们的布料展厅。毫不掩饰地自信背后,是企业专注品质,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阳光集团现代化的纺织车间

从1986年名不见经传的镇办毛纺厂,到如今全球最大的毛纺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阳光集团已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如何坚守32年的品质之路?阳光人明白,走过靠产品经营的成长初期,必须要依靠资本经营,借助资本之力获得更多资源,实现新一轮提升发展。

1999年,酝酿了6年的上市之路,终于在这一年的8月27日成为现实。阳光采用上网定价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一个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市后,阳光集团募集了8.3亿巨资,大刀阔斧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毛纺设备,精仿面料生产规模和产品品质跃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集团也由做生产向做科研转变,建立技术创新体系,跟踪和研究世界毛纺前沿的最新技术,走上自主品牌之路,建立起立足于国际市场的设计、营销队伍。

阳光集团陈列馆

 从“男人的衣柜”到“全家的衣柜”,“海澜之家”几乎无人不知。2000年,海澜集团上市,它与江阴首支股票的上市时间,只差3年。这足以说明,海澜的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的发展,走在了“江阴板块”的前列。

2013年,海澜之家正式与凯诺科技当年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在2015年股市冲高时,市值接近千亿,成为迄今为止江阴上市板块的最高市值。

“资本是‘毛’,产业是‘皮’,‘皮’下‘脂肪’没有营养,‘羊毛’早晚会脱落。”海澜之家掌舵人这样诠释资本市场的魅力:踏踏实实做实业,把产业做好、把增长点规划好,资本市场自然会给予好的反馈。


在阳光集团,在海澜集团,“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都是最真实的存在。依靠这样的信念,依靠这样的精神,江阴人一步一个脚印。也正是流淌在江阴人血液里那份敢闯敢拼、永不服输的韧劲,成就了“江阴板块”的传奇之路。

  氛围:上市是最好的转型升级

江阴本土制造业发达,催生了大量民营企业,“江阴板块”的异军突起绝不是“一夜暴富”,更不是“包装上市”的“空手道”,而是有着强大的实体经济进行支撑。这更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传统产业3337亿,占比56.8%;新兴产业2537亿,占比43.2%,从产业数据不难看出,江阴民营经济里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渐有“并驾齐驱”之势。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上市是他们的努力目标。

 “企业上市,对其规范企业管理,促进股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共识。”

江阴市金融办资本市场科科长徐天兵表示

民营企业想要上市,其实横亘在面前的难题不少。特别是不少企业是乡镇企业起家,管理方面较上市要求有一定距离,企业需要成长,想要上市,必须按照规范来。

徐天兵很自然地又谈到了阳光集团。1993年,阳光集团成立之初就启动了上市计划,但乡镇企业的“出身”成了一道阻碍的硬杠杠,把阳光挡在了资本市场门外。最终通过对自身的规范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把控,阳光这才抓住机遇,6年后成功上市。

1996年底,江阴把全国8家知名券商全部请来,瞄准资本市场正式进军,而在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几乎是国企的特权,乡镇企业一般不敢有此奢望。但江阴的企业却敢闯敢拼,很多企业历经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实现上市,中途几乎没有一家放弃。


“江阴有着很好的上市氛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区域发展最好的润滑剂。”在徐天兵看来,在江阴一个个上市公司背后,无一例外都闪现着一个个优秀企业家的身影。“江阴的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能真正称之为企业家,他们不断诠释‘敢攀登、创一流’的城市精神。”

海澜飞马水城

传统苏南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发展,基本依靠有限的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往往小而散。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江阴一批独具慧眼的企业家大胆实施资本经营,通过投资、兼并、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主业,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了企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而企业上市后,更是推动了产能扩大、行业地位提升、技术储备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


这些都是最好的转型升级。

政府: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上市挂牌是最好的转型,兼并重组是最好的招商。”这是江阴市委市政府的理念,也是他们服务企业的决心。


江阴重视企业上市和资本经营的理念灌输,注重后备企业培养,对后备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将累计获得300万元资金补助,比原有政策增加195万元,后备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将累计获得180万元资金补助,比原有政策增加30万元……


 “目前我们更多的是推动中小微企业的上市。”徐天兵表示,对于有志于资本市场的中小微企业,政府“从娃娃抓起”,在理念灌输、人员培训、企业规范、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不少职能部门的办公室里,都挂着企业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感谢政府帮助解决困难,促进企业更快上市、更好发展的心里话。如今,很多市值很大的上市企业总部都留在江阴,在这些企业心中,江阴就是他们的家,政府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帮助他们成长。


什么是“江阴板块”传奇密码?工商基因在一片沃土上厚植绽放,企业家们敢闯敢拼勇立潮头,实体经济借力资本不断做大做强。带着这些“密码”,江阴在下一个10年乃至20年中,一定能谱写另一段传奇。

 记者手记

江阴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在全国百强县排行中,实现“十四连冠”。走进江阴,处处被江阴“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城市精神所感染着。正是凭借这种敢闯敢拼,永不服输的精气神,江阴抓住资本市场开放的机遇,产生了47家上市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县市第一,创造了县域资本的传奇。


最新数据显示,我市现有上市公司19家(境内13家,境外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3家,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140家。2011年—2015年,镇江没有一家企业上市。2016年至今,4家企业实现主板上市。短短两年,我市以每年不低于1家企业登录主板的速度推动企业上市。


成绩虽然喜人,差距依旧存在。如何推进镇江更多企业上市,引导帮助上市企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也许政府部门需要更好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既给予理念灌输、人员培训、企业规范等方面的“导师式辅导”,又要做好“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务”,提供及时的政策倾斜和资金鼓励,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全媒体记者:曾海蓉

编辑:万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