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优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张叶飞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作为沿江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市的经济带、生态带,更是生命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突出表现为“三个特别”:

事关战略全局,责任特别大。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战略全局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仅是保护长江生态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整体经济转型的战略抉择。务必要本着对历史、对镇江、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事关全市发展,意义特别大。镇江的城市、经济、历史、文化与长江血脉相融。从历史维度看,镇江“因江得名、依港而兴”,是历代漕运过江的咽喉,创造了漕运文化和商贸文化的辉煌;上个世纪90年代,创造了港口经济的辉煌。从发展现状看,我市长江深水岸线占全省的12.3%,汇聚了全市70%左右的经济总量、80%的外资项目。务必要站在全市发展的高度,推动沿江地区加快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事关百姓福祉,压力特别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更加渴望拥有碧水蓝天。但沿江地区集聚的多是化工、电力、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岸线利用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的水事件、去年的扬中坍江事件、上半年的江海之门西侧外江死鱼突发事件等,教训极其深刻。务必要保持强烈的责任感,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市最直接最现实的战略机遇,也是镇江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要深刻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一个引领、五个优化”,集中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

“一个引领”就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路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大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加快转型升级,让长江镇江段的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绿色生态带、黄金经济带、文化旅游带,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第一,注重“系统化”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加以推进。一是布局要优化。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二是规划要统筹。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框架下,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大整合力度,在“一张蓝图”上定规划、划红线、管空间。三是约束要从严。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三线一单”,真正使规划、标准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第二,坚持“大保护”导向,优化生态环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一是开展生态环境大普查。排查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污染源数据库,风险隐患、污染源“只能减少、不能增加”,环境现状“只能好转、不能恶化”。二是铁腕治理污染。重点抓好五件事: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加快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系统,6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确保达标排放。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弃物,确保全收集、全处理。加强水源地保护。沿江3个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改到位,杜绝反弹。整治化工污染。深入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今年全市关停化工企业38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完成沿江1公里范围内畜禽养殖场治理任务,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80%以上。整治船舶码头污染。以“船”和“岸”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逐步淘汰低标准船舶,推广应用LNG燃料动力船舶,确保船舶污染物排放达标,危化品码头仓储企业数量只减不增。三是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加快编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案,围绕修山、治水、增绿、整地、保湖、养草等方面,设定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做到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第三,落实“高质量”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在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减存量、优增量”的文章:一方面,做好存量的“减法”。制定“严于过去、高于全省平均”的环保、安全、能耗等技术标准,倒逼企业主动转型。化工行业:关停转移园区外企业,整改提升园区内企业,关停取缔所有不达标企业;主攻高端精细化工、功能性新材料两大领域,有效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钢铁行业:到2020年粗钢产能总量控制在580万吨以内,严禁钢铁新增产能,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产能。煤电行业:今后不再新增燃煤发电机组,所有排放不达标煤电机组一律关停。另一方面,做好增量的“加法”。树立“一寸岸线一寸金”理念,围绕“三个为主”发展产业:经济增量以新经济为主,依托开发园区,引进和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提升沿江产业的“含绿量”。工业以智能制造为主,对接“中国制造”和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依托高端装备制造、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引领绿色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以新商业模式为主,围绕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四,发挥“集疏运”优势,优化交通体系。对照新一轮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找准差距、补足短板。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性。做到“五个结合”:一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二要与城市定位相结合;三要与产业强市相结合;四要与新的发展理念相结合;五要与新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二是科学性。做到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公路方面:“连点成线”衔接好港口、铁路、机场、客运枢纽等重要节点;“内聚成核”促进主城区与丹阳、句容、丹徒紧密联结;“外联一体”加快推进与南京、扬州的快速通道建设。港口方面:融入全省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长江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和港口码头整合,支持港发集团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铁路方面:加快推进连镇铁路、南沿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宁镇城际等重大项目的研究谋划。航空方面:对接好《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以镇江大路通用机场为龙头,提前谋划上下游产业。三是超前性。省市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中,凡是涉及港口、铁路、航空等具体事项,均要拿出细化方案;提前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建立项目储备库。

第五,树立“一盘棋”思想,优化工作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着力构建“三项机制”:一是构建统筹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着力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抓紧实施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各职能部门加大服务指导,各辖市区落实好属地主体责任。二是构建联防联治机制。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解决跨区域基础设施、流域管理、环保执法等难点问题。各辖市区统一规划布局,避免各自为战、一哄而上的无序发展。三是构建督查问责机制。紧盯重点任务、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倒逼责任落实,形成各层各级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本文根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叶飞同志在全市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