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项工程 铸造文化运河

◎周文娟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镇江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作为文化部门,主要职责就是做好文化遗产承载的运河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文化遗产基本情况

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是江南运河的起点,在运河发展史上地位独特,有着承上启下、东来西往、南北交融等无可比拟的地理历史价值。镇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其中大运河经济、文化的沟通功能,给镇江带来历史上的数度繁荣与昌盛,留下具有镇江标识的丰富遗产和深厚的文化价值。

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12-2030)》的遗产7项,包含镇江城区运河故道、丹徒河等。2009年,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大运河镇江段遗产保护规划》中有81项文化遗产。按照保护级别划分,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他物质文化遗产51处。按照遗产性质划分,共有水利工程遗产43处,聚落遗产9处,其他物质文化遗产29处。还公布大运河镇江段现存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17种,其中古地名5处(曲阿、丹徒、京口、丁卯埭、张官渡),方言1种(丹阳方言),传说2种(七仙女与董永、白蛇传),土特产3种(丹阳黄酒、大麦粥、恒顺醋),古诗词若干篇。

除规划确定的文化遗产外,近年来镇江市陆续考古发现一些运河相关文化遗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宋元粮仓遗址、京口闸遗址和玉山大码头遗址等。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完成一些运河及相关文物保护规划编制。2008年,我市成立大运河镇江段保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2010年3月,我市在苏南率先由市政府通过并公布《大运河(镇江段)保护规划》。2013年,市规划局编制《古运河风光带总体规划方案》。市文旅集团编制《大运河镇江段新河街一条街保护规划》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2.一些重要的文物点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2006年,京杭大运河作为线性遗产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大运河镇江段、江河交汇处(3处)、西津渡古街、虎踞桥、新河街一条街作为沿线文物点纳入范围。

2011年,宋元粮仓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京口闸遗址、玉山大码头遗址公布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3.一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得到实施。2012年,古运河中段整治工程顺利完成,恢复丁卯桥、许浑别墅、石淙精舍等景点,形成夹岗岚浮、虹桥揽古等运河景观。2010年,实施梦溪园维修及环境整治一期工程。2013年,实施虎踞桥维修及环境整治工程。2016年,实施僧伽塔维修工程。2016年,丹阳市实施开泰桥维修及环境整治工程。西津渡街区先后实施三期保护更新工程。

镇江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遗产本体保存状况堪忧,周边的历史风貌及环境还不能令人满意;二是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局限于管理主体和经费等问题,缺乏统筹规划,难以系统推进;三是围绕运河文化的宣传展示活动还没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实施三项工程

根据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重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三项工程。

1.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是摸清家底。根据市、省和国家级层面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制定调查复核工作方案,对原规划纳入的遗产点进行调查复核,剔除一些已消失的点,新增近年来考古发现后原址保护的遗产点,现大运河文化遗产76处。二是摸排项目。根据《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项目分级分类体系》精神,与相关部门、单位对接沟通,梳理排查需要实施的一些运河文化遗产项目28个,如古运河(镇江城区运河故道)、新河街、京口闸遗址保护等列入国家层面规划的遗产项目3个,红色遗产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3个,镇江博物馆扩建、镇江民间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迁建等场馆建设项目3个,考古研究项目4个等。三是推进实施。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2018年完成京口闸遗址保护暨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积极为建设主体服务,指导项目规划、方案编制、报批等工作,争取上级专项经费,配合推进新河街一条街保护工程、古运河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等遗产保护项目。积极为项目建设服务,开展古运河遗址遗迹考古发掘、长江运口、练湖和吴国遗址群等运河遗产的考古研究。

2.实施文化遗产传承工程。围绕运河文化的传承,我们组织画家开展运河写生活动;组织扬剧《花旦当家》参加江苏20台优秀现代戏大运河沿岸巡演,在南京保利大剧院首演;组织5个非遗项目参加“运河传情 匠心筑梦”——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城市活动在镇江举办契机,组织策划《流韵——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出土文物精粹展》在镇江博物馆展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从江淮平原到宁镇山脉、从徐邳大地到太湖之滨的江苏大运河沿线考古和保护工作成果。这些活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挖内涵。挖掘整理运河文化内涵,探究镇江运河文化特点、人文精神和历史地位,2018年完成大运河文献资料书目编写。二是搞创作。组织创作以运河为主题的“五个一”作品:一部微电影、一首歌曲、一部扬剧、一个小戏小品、一批书法美术作品。三是办活动。以运河为主题举办小戏小品大赛、诗歌创作吟诵、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征集展览等活动。2018年开展以运河为主题的第八届青少年美术书法大赛。每年举办大运河沿线城市民俗文化周邀请展活动,2018年下半年举办“三城荟萃 山韵清新—第四届民俗文化周系列活动”。设计打磨运河历史文化社会教育课,2018年下半年完成首批课程,开展进校园宣传普及活动。

3.实施文化遗产利用工程。一是推进文博场馆建设。推进镇江博物馆扩建、镇江民间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迁建工程,配合推进古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馆、郭礼征故居内江苏电力博物馆、李公朴故居等一批博物馆、名人故居建设工作。2018年完成镇江博物馆5、6号楼扩建开放,完成镇江民间艺术馆迁建开放。二是推进一批文化旅游融合项目。指导配合中国醋文化博物馆扩建、丹阳钢铁厂旧址的活化利用工程,配合丹阳眼镜风尚小镇、西津渡旅游风情小镇项目建设。三是推进文化遗产解读工作。2018年完成对遗产、遗迹、地名、故事和现有的标志碑、解读牌等的梳理,与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和节点景观相融合,推动相关主体设置保护标志、解读说明标识,形成解读导览标识体系;与市旅委合作培训导游,正确解说镇江大运河历史和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三项工程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保障。应该坚持多渠道募集相关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推进项目的落地实施。一是地方财力适当倾斜,优先保障一批运河遗产项目;二是按照遗产保护的相关程序,积极争取上级条口补助资金;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发挥市场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遗产项目。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全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三项工程,为重现镇江大运河昔日的美景,为展示镇江大运河在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系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