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水安全 彰显水生态 传承水文化

◎凌荣春

大运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长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如何在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发挥水利在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及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是摆在每个“水利人”眼前一道必答题。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是落实中央号召的重要战略行动。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连接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吸纳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流动的文化”,是学习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切入点。大运河文化带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有直接联系,尤其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镇江是“一江一河”的“黄金水道”,更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是实现镇江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大运河镇江段及其支流,经过镇江大部分市(县)、区,具备协同镇江全域均衡发展的条件。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应借助建设机遇和相关项目实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沿线城镇的投入,推动区域水环境治理、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同时,发挥大运河干流、支流及与其互通的长江、金山湖等水体和生态空间,串联起流动的生态走廊,助力实现市委“生态立市”的战略构想。

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是推动镇江水利发展的重要机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对大运河生态保护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践行习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思路,把握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点,严格落实生态河湖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拓展河长制工作,积极参与“一江一河六行业”整治行动,加强“两口一源”(取水口、排水口、水源地)治理,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调度水平,严格水行政执法,逐步减少并消除“三乱”行为,系统建立河湖长效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大运河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夯实生态基础。

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中水利之责

大运河是人工建造的,为实现漕运、灌溉、排涝等综合功能的工程,其本质是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而不断进行更新改造的动态性水利工程。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中水利工作,正是要站在镇江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大运河是水利工程”的本质属性,以“系统化思维”解决水与人、水与水、水与区域经济等关联问题,着力将大运河打造为安全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

一是大力推进河道整治,做好“水安全”文章。大运河镇江段沿线分布有众多开发区、集镇,企业、居民集聚,对防洪安全的要求高,出不得一点事。但现状河道管护水平不高,部分支流防洪标准低,导致防洪能力不足。水利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入河支流“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实施河道整治、水系沟通、清淤疏浚等工程,加强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开展生态补水和河道保洁;特别是加快推进古运河系统整治,统筹考虑防洪排涝、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风光带建设,争取尽早批复实施,努力将镇江的母亲河打造成古今长卷、灯火临流的安全运河。

二是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做好“水生态”文章。针对大运河镇江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沿线部分区域存在“脏、乱、差”等问题,科学制定大运河“一河一策”,进一步细化任务、倒排时序、明确责任、督查考核,系统治理运河水环境。推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划定保护区和限制区,强化生态修复。推动各级河长规范履职,各级河长办高效运转,相关职能单位认真整改,加强问题交办督办、全程跟踪问效,统筹解决上下游、左右岸各类水问题。贯彻“116”专项行动要求,开展大运河水质提升行动,全面清理整治大运河及周边流域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水利部门将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配合相关各市区及部门认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码头船舶污染整治等行动,确保大运河水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三是开展水文化调查研究,做好“水文化”文章。习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但要还大运河本色,更要突显其文化底色。水利部门将在保护好沿线水利工程设施、水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镇江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的水文化,开展水文化普查、水遗产调查,重点就全市境内水文化相关文献资料、水利遗址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形成大运河水文化调研报告,为大运河镇江段文化带建设提供“水文化样本”。

(作者系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