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发展城市公共外交策略浅论

◎张国云 奚向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公共外交作为对总体外交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活动,旨在获取国内外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争取民心民意,树立国家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公共外交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官方与民间,国内与国际等各个方面。

对地方而言,当以城市为主体,通过公共外交手段塑造城市名片,提升国际形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夯实基础。在此,笔者以镇江为蓝本,借鉴在公共外交领域先行一步并卓有成效的城市经验,就如何开展城市公共外交提出设想。

先行城市开展公共外交的经验和特色

公共外交是一个国家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外交部成立公共外交办公室;2012年,全国一级社会团体“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成立;上海、广东等省级层面,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温州、扬州等地级市相继成立公共外交协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以后,各地探索、创新公共外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其中广东、浙江、福建及我省的南京、扬州等地成效尤其显著。

温州于2012年5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公共外交协会。协会动员、组织、协调社会资源与民间力量,积极开展跨文化、跨地区、跨国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为提升温州国际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与氛围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300多名理事分布在各个界别行业,他们在长期的创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人脉和资源;温州在海外有68.8万华人华侨,形成了天然的庞大的公共外交基础(后援)群体。协会理事单位(个人)以及遍布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的304个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温籍侨团,成为温州公共外交工作的主力军。自协会成立以来,从开展干部集中培训,到走进校园宣传普及;从组织国际高端峰会,到举办全国论坛发布温州宣言;从跨文化交流研讨,到宗教慈善事业合作,公共外交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先后编辑出版了《温州人走出去中的公共外交案例》《与世界握手——温州公共外交实践》(画册)和公共外交纪实丛书《形象温州》《握手世界》《温州力量》,为国家公共外交事业创造了鲜活范本。

南京于2012年12月成立公共外交协会,成为十八大后首个成立公共外交协会的副省级城市。“梧桐奖”“南京周”是南京城市公共外交的两大抓手。“梧桐奖”是为激励更多各界人士和社会团体关注、支持、参与公共外交事业而设立,采用双年表彰国内先进人物、单年表彰国外积极分子的方式,褒奖对南京公共外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3年入围名次总计61项,获奖人数50人,涉及领域横跨商业、公益、慈善、教育、科研、艺术等多个领域,连续不断的评奖机制盘活了海内外民间友好交往人力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公共外交工作;“南京周”,是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推动“南京走出去”为使命的城市推介活动。“南京周”每年选择一个世界知名城市,以“文都·行世界”为口号,遵循“众筹、融合、分享”的价值观,举办一系列以“国际、人文、时尚”为品牌调性的交流活动。从2015年米兰世博会、2016年伦敦设计节到2017年纽约时装周,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已经成功举办3届,并将于2018年10月,以巴黎秋季艺术节为平台,以“双河会”为主题举办“南京周”巴黎站活动,通过“南京面孔”“南京新娘”“南京味道”“南京旅游”等一系列活动凸显南京城市的文化气质,为企业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镇江开展城市公共外交的基础和优势

早在1984年,镇江与日本津市缔结了第一对国际友城时,也开始了公共外交初步探索。迄今,镇江已与12个国家的16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并与十多个外国城市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友城间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人才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对美,有“赛珍珠故居(纪念馆)”及“赛珍珠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有“中日友谊梅樱园”和“七夕音乐节”;对韩,有“韩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对德,有“中国园”和“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还有以《瘗鹤铭》、米芾为龙头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

近年来,低碳“镇江模式”逐步走上国际舞台,低碳生态已成为镇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发展优势。对外交往工作为全市各层次对外开放开辟了长期稳定的宽广渠道,促进了对外经贸、文教卫体、人才培训和智力引进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市民的国际化意识,增进了城市国际化元素。

镇江开展城市公共外交的短板和瓶颈

相对公共外交先行城市,镇江的公共外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且更多地融合在地方外事对外交往之中,尚未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工程。影响镇江开展公共外交的短板和瓶颈有以下几点:

1.深入研究不够,组织机构缺位。虽然镇江在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公共外交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整体而言,这仍只是依靠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和机制运作,缺乏创新与活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我们对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太够,缺乏对开展公共外交深层次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开展公共外交的组织机构缺失,仅靠外事部门的努力,难以有效动员、协调、组织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投入到公共外交之中。

2. 政府角色过浓,专业人才缺失。当前镇江开展公共外交,主要以外事部门及涉外部门为主体,社会组织机构、普通民众的介入较少,在公共外交人才建设和储备方面,离客观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3.载体建设滞后,品牌项目短缺。与公共外交做得好的地市相比,我们的公共外交项目载体活动显得滞后,缺乏在国际上有一定号召力、对城乡建设和城市国际化有积极促进力的项目载体,难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及市内资源广泛参与。

镇江开展城市公共外交的策略和建议

1.成立镇江市公共外交协会。建议由市政协牵头,联合市外办、市侨办等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自愿组成专业性的具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做好城市公共外交中长短期发展规划,设立公共外交协会中英文网站。充分动员、协调、组织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协助党委政府传播和推动公共外交,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2.开展公共外交人才培训工作。一是待市公共外交协会成立后,分批组织协会成员参加国内专业性的公共外交培训课程,使他们系统掌握公共外交知识,提高对外交流的视野和能力;二是邀请公共外交领域的专家学者来镇开设公共外交、外交政策、国际形势等讲座;三是委托党校,在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常规培训中加入公共外交课程;四是在外事网站设置公共外交知识培训板块,提供面向社会各界的公共外交信息咨询和培训,提升民间公共外交能力。

3. 发挥友城在公共外交中的主渠道作用。国际友城是开展城市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密切与友城经济部门、商会、行业协会及企业的联系和交往,以友好往来推动企业合作,鼓励我市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吸引更多的友城企业来镇投资。通过到友城举办书画展、文物展、艺术节等活动,推动本土优势文化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引进友城的优秀文化作品、高品位的艺术表演,举办国际友城体育赛事,促进我市文体事业发展。举办以国际友城为主体的多边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友城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医疗卫生、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大力促进友城市民间的互访互动交流,不断提升普通市民的国际人文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增进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4.创立可持续发展公共外交品牌项目。可抓住“低碳”这一特色,将低碳作为公共外交品牌项目加以整合推进。加快低碳新城建设,包括低碳国际论坛永久会址的建设,争取低碳国际论坛以年会的形式落地镇江,持续举办低碳(镇江)国际论坛活动,吸引世界各地低碳先进理念和技术来镇聚集交流,将“低碳镇江模式”通过这一公共外交论坛项目逐步向世界推广。

5.挖掘城市公共外交记忆深化人文交流。镇江的对外交往史上,有许多遗存记载了与相关国家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如英国领事馆、赛珍珠(美国著名作家)、穆源小学(韩国临时政府流亡地)、瘗鹤铭(流传日本书法大字之祖)、阿倍仲麻侣(日本遣唐使)、西津渡(意大利马可·波罗游历地)等等,这为城市公共外交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历史财富和共享资源。依托这些平台和载体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可以让参与交流的中外双方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6.走出去举办“镇江印象”活动塑造城市形象。依托友城、走出去企业、国际大型展会等平台,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办一次“镇江印象”活动,集中向各国人民展现镇江风采、镇江特色、镇江品味、镇江景色等,用外国当地民众的思维感知方式讲好镇江故事,塑造立体化、彩虹式、鲜活性的镇江城市形象。

7.完善“金山奖”评选机制培育友好中坚力量。在原有“金山友谊奖”(表彰对象为外国人,与“镇江市荣誉市民”评选机制有重合,不定期评奖)的基础上,完善评选机制,改为定期评奖的“金山奖”,表彰对镇江城市公共外交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国外友好人士、原籍镇江的海外华人华侨和优秀市民)。

8.整合侨务资源促进公共外交发展。镇江在国外约有华人华侨3.6万人,这是一支促进镇江与所在国之间开展公共外交的海外生力军。市公共外交协会成立后,应密切海内外联系,加强与协会海外理事、侨领及知名华人华侨的联络工作,逐步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形成协会海外朋友圈。

(作者单位:镇江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