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惯性思维

◎ 郑新平

惯性思维是思想解放的“天敌”,也是依附在党员干部身上的“四风”顽症,折射出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特征,务必要克服、破除之。

应该说,惯性思维的表现,或轻或重,在我们的工作中随处可见。一是不肯动脑筋、墨守成规,一弄都是老套路,比如抓工作习惯“老三篇”——定目标、签责任状、搞督查。二是喜欢讲惯例、凭经验,认为传统的就是对的、大家都在做的就是对的、过去可以做的就是对的,决策办事不从实际出发、没有科学论证、不走群众路线,而是依据“理论”、经验“拍脑袋”决定。三是讲求“四平八稳”,只要工作能够完成,不出错、不出乱子就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少敢闯敢干、敢于碰硬的精神。遇到问题、困难时,要么绕道走,要么把主要精力花在搞变通、打折扣上。

表面看,惯性思维是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习惯因循老经验旧套路识人看物,其实质是实践上的盲从和创新上的惰怠,疏于观察、懒于思考。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思想上的故步自封和行动上的“理所当然”。这就是惯性思维的深层“病灶”——违背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从主观看,惯性思维是依靠惯性走老路,一般不会犯错误,即使真出了问题,也可用“大家都是这样的”来推脱责任,可谓“既省事又保险”。从客观看,惯性思维不易自觉,一旦养成,改变起来难度很大。

克服惯性思维,党员干部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是格局要大。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市情的深刻变化,自觉站在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做决策、抓工作。看清楚新形势新要求,自然就能看清楚那些过去习以为常但已不合时宜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和行为惯性。二是眼界要宽。经常换角度、多种可能地思考问题,多视角宽领域分析问题,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新局面;加强对客观事物探究的主动性敏感性,坚持紧贴新情况新形势,善于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创新思维认识解决问题。三是做事要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工作具体研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找准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梳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件难事一件难事的解决。四是工作要勤。破除身子发懒、精神松懈的消极思想,树立敢为人先、有所作为的积极观念。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信于民、问计于民,善于从群众的意见建议中汲取养分、集中智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