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风高发季 了解认识误区是战胜中风的关键

今日镇江讯  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十三个“世界卒中日”,今天,我市多家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云集江大附院,开展“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主题义诊、讲座活动。江大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于明平日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时,留心总结了几条常见卒中(中风)认识误区,与现场市民分享并做正确解答。

义诊现场,几块印有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展牌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62岁的徐先生上前看了看,然后走到于明的义诊台前坐下,“我血压一直不高,但最近总感觉头昏昏的,有时候眼前还会一阵阵地发黑。对照展板上的脑卒中(中风)症状,跟我这个有点像,我不会得中风吧。”面对悬着一颗心的徐先生,于明在详细地询问生活方式,并手把手教做了一系列动作后,初步排除了徐先生的卒中(中风)可能,建议行进一步检查。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很大。”于明说,“气温下降后,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明显增多,较之前上升10%—20%。虽说60—80岁为主发人群,但是年龄两极分化很严重,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于明表示,以往人们常认为卒中(中风)是“中老年病”,年轻人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不然,于明最近接诊过最小的卒中(中风)患者只有十多岁,“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抽烟、高脂饮食外,还与血管炎症、心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有关。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方式,积极查找、治疗原发病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每年春秋两季输两次液,能够预防脑血管病,每年此时,都会有市民走进诊室,主动要求医生开输液单以“防患未然”。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于明都会苦口婆心解释:“脑卒中的确可以预防,但是输液这样的方式并没有科学依据。”

于明表示,人们对脑卒中(中风)普遍存在认识误区,“比如有人认为血压不高就不会得中风,其实不是这样。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官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卒中(中风),只是发病的几率要比高血压患者少得多”。

此外,还有人认为中风的人大多肥胖。于明解释,与肥胖人群相比,瘦人得脑卒中(中风)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瘦人也会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中风)的危险因素。

“一旦发生脑卒中,七成患者都会留下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于明表示,秋冬时节,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及早预防非常重要。除了生活、饮食规律化,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的情绪,平时密切监测血压外,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市民要注意按时按量服药。若突发脸部不对称、口角歪斜、两只胳膊平举时单侧无力、说话不清晰、表达困难、视力模糊等,都可能是脑卒中(中风)的前兆。专家呼吁,要正确认识脑卒中,改变固有观念,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上述早期卒中症状,马上到有资质的医院检查治疗,千万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通讯员 羊城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缪小兵

(作者:杨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