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聆听风云人物故事 | 乐红:裁缝女工的美丽生活


裁缝女工:乐红

乐红,江苏镇江人,1949年出生,1965年作为社会青年下放三山乡。1973年进红光服装厂,车间一线流水线车工。1983年调入粮油店。1997年从粮油店内退,退休后一直操持裁缝手艺至今。


出世就淹进苦水 从小勤快终成缝纫女工


春运来了,在各地车站码头的年味就是回家的味道。无论人潮多拥挤、路途多艰辛,为了回到温暖的目的地——家,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路上辛苦点又算什么。

从乐红33岁离开服装厂到今天,在红光服装厂三楼的流水一线车间,坐铁板凳整整十年的光阴,车间里的两百多台电动缝纫机同时启动,强大的噪音和身心的疲惫至今都会潜入她的梦里,在脑海里盘旋到现在,怎么也挥不去。

1949年出生的乐红,出世就淹进苦水里。乐红还在母亲腹中,父亲便永远离开了人世。家中的顶梁柱坍塌,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这个家顿时一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开始东倒西歪起来。母亲万般无奈之下,托人找了户没孩子的人家,含泪把啼哭中的乐红送走,带着两个姐姐去投奔上海的舅舅。

在养父母家成长的乐红,总觉得寄人篱下,特别是在养父母又添了五个孩子后,自己在这个家里和无血缘关系的姊妹们更是不同。六个孩子长得飞快,能吃一顿饱饭都很奢侈。一家三代人挤在一起,生活也很不容易。好在她从小就养成勤快的好习惯,9岁时便跟在人后面学会了打芦席去卖

作为家中的老大,乐红还要带下面的弟妹们,邻居们经常看到她背上背一个小的,手中牵一个大的。等弟妹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便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16岁那年,乐红“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要求下放到农村。

第一站下放在三山乡。乐红虽然不识字,但聪明好学,别人做事,她在边上刮两眼就能记住要领,头一回跟在别人后面下田学插秧就有模有样。冬天下河挑泥,春天薅草间苗,夏天割麦插秧,秋后收稻种麦,样样都拿得起。在三山乡锻炼了两年多,乐红又调进黄山园艺场学技术,虽然同样是“下放”,但离城市却近了些。

到1973年,乐红回城进了红光服装厂。对于为什么要选择进服装厂做一名缝纫工,乐红有自己的想法: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学一门技术,以后到哪儿都能站得住脚。上下五千年,从达官贵人到寻常百姓,衣食住行,穿衣排在前面。年轻的女孩子,没有一个不爱美的,那时的乐红在街上看到别人穿得那么好看,很是向往。要是自己能学会裁缝这门手艺,想做什么式样都行。



初做缝纫女工 心灵手巧爱学习


七十年代初,商店里的布料没有多少品种,而且花色也单一。乐红开始学习在一块布上画图的时候,就舍得花心思,在衣服的细处翻新花样。穿上自己亲手做的衣服,半路上常遇到陌生人问她身上的衣服是在哪买的,这种时候她觉得走到哪里都感到自豪。

乐红说在她那个年代的手艺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前面都带一个“小”字,小裁缝、小木匠、小瓦匠……。就冲着这个“小”字,乐红就想把手艺做做精。时代发展到今天,没想到从前的“小”手艺人有不少冠名为“艺术家”;而一些“小”店铺也变成了“创意工作室”。

引车卖浆、打铁磨豆腐的,没有一个不苦。裁缝这行吃的是百家饭,一辈子为人做衣。从量体裁衣开始,每一个步骤都得“算筋算骨”想办法节省布料。哪怕你是顶级裁缝,也会遇到失手的时候,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做袖子,每个裁缝都可能会有出手病;上领子,总有起手和落手用力不均的情况,靠的全是心手如一的指上功夫。

乐红刚进厂才拿23元的工资,若干年后工资定级能拿到500多元。

刚进服装厂的时候,乐红还不具备上机器的资格,只能做辅助工,从锁钮洞、钉钮扣、缲裤脚边开始起。其实她在还没进服装厂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错的裁剪功夫,进了服装厂便是如鱼得水。

在几百号人的车间,并没有指定的师傅带她,偶尔有机会看看师傅们做事,都不敢站得太靠近,生怕师傅生气。那个年代,一个手艺好点的师傅,傲得鼻子能翘到天上去。自古以来,大凡中国的手艺人都认这个理:教会了徒弟打师傅。手艺就是自己安生立命的本钱,看家的本事哪肯随便示人。乐红聪慧,手里做着自己的活,眼里的余光刮向师傅,将师傅的一招一式默记在心里。回到家就开始拿旧报纸涂涂改改,算尺寸,打纸样子。仅纸上练兵远不行,要能做一件衣裳穿上身才行。乐红从不多的工资中狠心抽出一点,上街买一段卡其布,把打好的纸样子覆到面料上裁,舍不得老是花钱买布料练手,就把家里的旧衣裳拆下来翻新。就这样左一件右一件地折腾出不少件试验品。


能吃苦勤奋好学 工作像铁人一样


在辅助车间一年后,乐红进了流水线车间当了一名车工。

都说干一行恨一行,行行都有苦。在一线车间,冬天冻得手伸不出来,夏天热得“恨不得把皮剥了”。

服装厂最苦的要算车工,整天感觉被一根看不见的皮鞭撵着,工序一个接一个,上一道工序不结束,下一道工序就得停工等待,所以,每时每刻都要拼命赶。尽管上班是八小时,但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货,就得加班,经常上十几小时班。才进车间手脚自然没别人快,乐红好强,为了赶上进度,哪怕就是不需要加班,她也自觉地留下来加班。因为怕别人笑话,大家下班时她躲进厕所里,等人走光了,再回到车间加班赶货。

八九十年代做西装不像现在简化了,工序多且复杂,一件西装不下百把道工序。每个工序都在人体的结构上下功夫。面子和里子只是一小部分,关键部位在内衬,所以要求西装的内衬要做得结实,领口和驳头处的内衬大部分都靠手工制作。布是平面的,人是立体的,不同人的体形,衣服要穿得合身服帖,裁剪时全靠经验。烫功更要讲究拔、推、归的原理,这样穿在身上才有型。西装的关门过节,容不得半点大意,一针一线都得用尽心思。还有做唐装更是磨人,盘花扣是硬功夫,都靠一针一线去缝。做中山装则绝对要用心控制机器的速度。中山装最拿魂的是钉口袋,这技术考验每一个车工的耐心,拐弯的地方要一针一针向前,而电动缝纫机一脚踩下去如飞似的,全靠脚下的力量控制,考验每个车工手脚合一的力道。

现在的服装厂大多实行程序自动化,有了整烫机。八十年代服装厂的烫工,手工操作从早站到晚。冬天做烫工不怕,夏天成天拿着熨斗如同进鬼门关。车间里的电风扇吹出来的全是热风,前面喝进去的水,后面跟着汗水就流光了,连厕所也不要上。热得像在火炕上烤,汗出尽了,皮肤火烧火辣的,那个年代的车间里还没有空调,冷热只能受着忍着。服装厂上下,没有比流水线上的车工更苦的工种,一旦坐上流水线的板凳,能把板凳坐穿。

裁缝这行,有句行话:送命的剪刀,救命的尺。量得准,才能裁得好;裁得好,才能做得好。一环套一环。一件裁剪得体的衣服穿上身,人的精气神就出来了。从量体裁衣,到上机缝制,手上的松紧度就决定了穿出来的效果。衣裳,是人的一面旗帜,一个人穿衣的风格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性格情趣,正所谓“穿衣如招魂”,一点不假。

同事们都知道乐红能吃苦,而且好学出了名,在服装厂流水线上,货不赶结束,八更八点都不会下机,大家都说她像铁人一样,从来不晓得累。乐红说,人也不是铁打的,只是上了机器思想就不能打岔,人和机器就得合二为一,才能做好活计。



在布料的王国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想想自己这么多年做裁缝所用的线,能绕地球多少圈,那些带着自己体温和表情的衣服也不知道流向哪里,都是些什么人在穿它们。

几十年来,只要在路上看见一件心仪的衣裳,乐红免不了会多盯几眼,别人走了很远,她还会追过去看,就想弄明白那件好看的衣服是什么式样,如果自己来做需要怎么去裁剪,需要怎样去改良出新的花式,穿在自己的身上才能称心。只有自己称心了,别人才会称心,这是一个手艺人最起码的标尺。

现在做裁缝的人越来越少,街头摆摊的,有的是自学成才,也有的是服装厂退休下来的老技术工人,都以修补为主,不会像从前的裁缝师傅,一把一米的竹尺,一把用得发亮的12寸的大剪刀,一根一米五的软尺往脖子上一绕,手拿画粉,在案板前立定,气定神闲地在一块布料上圈圈点点,如驰骋于茫茫草原。

后来离开服装厂调入粮行工作的乐红,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做裁缝这个行当,仍然有人请她量体裁衣,她说:“人家请你做,是看得起你,不管多忙,都不好意思拒绝。”

就为了这个“不好意思拒绝”,乐红的视力越来越差。看到家人和朋友们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心底还是有成就感的。给别人做衣服,是种缘分。

乐红现在身上的衣服是从网上买的成衣,然后按照自己的尺寸改。她说,也曾经把人家的衣服裁剪错过,错了才能总结经验。错不可怕,但不能总错。

乐红说自己这辈子最难过的事,是没读过书,如果会写字,就能进裁剪车间,更进一步的话就能到门市部为顾客量体裁衣,做出样的精品服装,足可以在这个行业里做出不俗的成绩,可惜这些都与自己无缘。乐红说,做一个合格的手艺人,更应该有感恩之心,一丝一缕都是对一个人的恩情。在从业这么多年中,也曾遇到个别不懂得感恩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一笑而过。作为一个“小”裁缝,乐红有女子的温婉,也有男子般的洒脱。很少有人理解和了解做裁缝手艺人的心,他们不知道一个合格的裁缝从接下一块布料开始,就把全部的感情投射到这块布料上,想象着布料主人的相貌,无数次在心中描摹穿在这个人身上的效果,包括他们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神韵。一个顾客可以忘记一个裁缝,但对一个裁缝来说,只要是出自手下的衣服,都能从这件衣服上寻找到自己的印痕,从针脚的粗细,到衣领的松紧度,一眼就能识别出来。那不仅仅是一件寻常的衣裳,更像家中长大后飞出去的儿女们。可是又有多少人去敬重一个人裁缝生涯中这最珍贵的念想与情义呢。

从粮行提前退休下来的乐红,把裁缝当成自己的另一个职业,在布料的王国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朋友们说她开始逆生长,因为有一颗追求美的心,反而比从前更年轻,精气神十足,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了荣光。上辈人苦日子过习惯了,都很惜物,能穿的衣服舍不得扔掉,能加工不去商场买。经常有人拿着布料上门找她,也有带着舍不得扔的旧衣服请她以旧翻新,她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乐红是“潮人”,近七十岁时,学会了在淘宝上购物,每天在今日头条上看新闻,虽然自己不会写字,但识字。有一些年龄比她小些的人,还没学会上网。

现在的服装面料越来越贵,街上的服装店都是定制,通常不卖布料,一件衣服的加工费要比布料贵得多,乐红又想到了新招。现在网上卖的衣服太便宜了,遇到合适的,最便宜的十几元就能买一件衣服,这比到裁缝店定制要便宜多少倍。她把网上买回来的衣服拆散后,重新再加工,一件合适的时装很快就穿在她的身上。

许多人说,七十岁的乐红,越来越神。



作者:钱兆南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