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立足沿海谋崛起 立定绿色求跨越 盐城:奋力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导读】 1978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8.6亿元,2005年突破1000亿元,2017年跃上5000亿元台阶,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273倍。去年,盐城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三产首次超二产;今年上半年,盐城在全国GDP50强城市中排名第33位……

时光荏苒,岁月有痕,盐城40年奋楫争先的足迹清晰坚定。1978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8.6亿元,2005年突破1000亿元,2017年跃上5000亿元台阶,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273倍。去年,盐城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三产首次超二产;今年上半年,盐城在全国GDP50强城市中排名第33位……

“40年来,盐城走过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阔步新时代,盐城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为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而不懈奋斗。

敢闯敢试,创新基因根植城市血脉

10月18日,盐城5G商用智能终端会议开幕。盐城国家高新区日趋完善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服务基础,以及不断提升的原始创新能力,吸引着国内更多技术、项目、资本向这里集聚。抢抓5G商用部署正迈入最后冲刺赛道的机遇,盐城快速布局,努力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地标,为5G经济提供最佳的生长“土壤”。

创新,让盐城满怀豪情,敢闯敢试,在一张白纸上绘最新、最前沿的产业蓝图。在盐城最年轻的板块城南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堪称“无中生有”的典范。2014年底,30平方公里的智慧科技城大数据产业园在一片农田上拔地而起。从“零起步”到“迈向云端”,盐城建载体建平台,加大产学研合作,出台引才政策,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西有贵阳、东有盐城”,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版图上,“早醒快起”的盐城为江苏勇探新路、争当标杆。

创新是盐城的城市基因。因为创新,盐城的奋进步伐铿锵激越。上世纪80年代,燕舞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跨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行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1993年,苏北首家村办企业集团——森达集团荣获“中国鞋王”称号,“穿森达鞋,走成功路”成为时尚。进入新世纪,盐城“一部车”闪亮登场,“千里马”轿车是众多家庭拥有的第一辆轿车……

改革开放之初,盐城是较为落后的农业大市。40年来,从以农为主,到以工兴市,再到产业强市,盐城三次产业不断生长: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8.4:24.4:17.2;1995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盐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2000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盐城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时期;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44.4:44.5,农业大市完成向产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

如今,盐城传统支柱产业加快转型,以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迅猛发展,节能环保、大数据、高端装备、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年间增长609倍,汽车累计产销突破500万辆,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全省首位,电子信息产业正向千亿级迈进。

开放胸襟,让海风吹散“内陆思维”

11月20日,东风悦达起亚400辆“焕驰”轿车在大丰港装船出海,它们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路西行,最终抵达目的地埃及。走出国门,东风悦达起亚成为中国为数不多实现整车出口的合资车企,这意味着盐城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取得标志性成果。

打开门合作,走出去共赢。12月5日,第六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在盐城举行。盐城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对韩开放合作作为战略取向,特别是随着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方案的全面启动,韩国元素成为盐城开放的最大特色,盐城也成为中韩产业合作密切、韩资企业集聚、投资回报最好的城市之一。

抚今追昔,从古代兴灶煮盐、近代废灶兴垦,到当代滩涂开发、海洋经济发展,盐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沿海开发历史。进入新时代,海风不断吹散“内陆思维”,盐城人有了新认知:“沿海”已不再是一个距离海边远近的地理概念,而成为一个更为宏观的区域经济概念,面向现代海洋,拓展开放空间,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资源要素,以沿海崛起引领转型升级,盐城经济发展必将更具活力。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盐城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盐城以开放元素激活沿海动能,协调推进港口、港城、临港产业“三港”联动发展,建设沿海绿色产业带、城镇带、风光带和港口群,蓝色经济蓬勃崛起,成为新增长极。

2013年,盐城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过去的盐城“沿海不临海”,没有一个万吨级码头,现在已建成21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货物通过能力突破亿吨,临港产业欣欣向荣。

沿海是盐城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今天的盐城,正以海纳百川的开放之姿开启向海而兴的全新篇章。7月27日,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沿海崛起是盐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盐城奋勇争先、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自觉体现。立足沿海,盐城主动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加快与上海的全方位融合对接,彰显组合大港、开放平台、现代产业、交通区位等综合优势,打造长三角最具活力的沿海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

勇于担当,民生幸福融入时代命题

11月17日,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传出消息,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东台条子泥,将建立市级保护地。这就代表着条子泥、高泥、东沙等区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绿色转型,盐城率先作为,以湿地申遗为抓手,坚决扛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答好时代命题,做生态建设的领跑者。

盐城的千里海疆,是一片不断生长的神奇息壤。目前,盐城划定7大类49个生态红线区域,占全市国土面积23.5%,其中陆域面积3988.7平方公里,红线保护范围全省最大……守护绿色,自戴“紧箍咒”,盐城的生态定力赢得各方点赞。

好生态提升幸福指数,坚守好生态同样是民生担当。改革开放40年,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盐城市委、市政府始终不变的承诺,着力推进富民兴市,一任接着一任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充实。

1983年,盐城试行劳动者自我保险制度;199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5种保障制度;首创全国第一辆社会保障卡流动服务车;在全国成立首家市级社会救助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难群众托底救助制度,并实现市域全覆盖;在苏北率先实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让“人人享有”的幸福感更强。

长期以来,交通不便是制约盐城发展的最大瓶颈,饮用水安全问题是盐城人民的心腹之患。如今,盐城集高铁、高速、航空、海港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正逐步形成,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建成供水,让盐城人民喝上了优质水、放心水。

翻开民生账本,2017年,盐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15元,是1978年的134.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11元,是1978年的132.7倍。

盐城黄河故道沿线曾是一条“贫困带”,如今依靠发展生态农业,贫困带变身旅游观光带。响水西兰花种植、滨海瓜蒌产业、阜宁生态休闲旅游的兴起,让沿线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高速路”。精准扶贫、聚力扶贫、创新扶贫、阳光扶贫的“四位一体”扶贫模式,成为盐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有效路径。

来源: 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