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社区矫正

□ 潘磊

转眼之间,我已到丹徒区司法局参与社区矫正“互帮共建”工作8月有余。想当初,自己申请加入“互帮共建”工作,心中既有激动,也有些许紧张,毕竟那是一块从未曾涉足过的全新领域——环境、同事、工作对象乃至工作时间,自己能否适应和胜任?一步步走来,从陌生到熟悉,从尴尬到融洽,有感慨更有收获……

初识“社区矫正”

虽说监狱和司法局同属一个系统,但初到丹徒区司法局,我发现以社区矫正工作为主的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有独特的工作标准、工作方式,有从上至下的一套监管队伍,有多个部门协作共建的监管体系。

我主动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有关文件,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全面熟悉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法规政策,了解社区矫正现状以及工作要求。在做具体工作时,我注意将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与监狱监管的工作方法进行比较,我发现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和监狱有着共同之处: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类似于监狱的狱政科,司法所(执法中队)类似于基层监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项项具体的工作需要基层的有效落实。但是,社区矫正工作又不同于监狱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涉及的部门较之监狱更为宽广,需要协调村(居)委会、派出所、镇(街道)相关部门,需要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等政法部门。这就需要我把监狱改造罪犯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应用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既要吃苦肯干,又要有效组织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到司法局领导对于监狱挂职民警非常关心,给予了耐心指导,自然中拉近了距离,多了交流的话题和工作感悟,有效帮助我融入新的工作团队中。几个月工作下来,慢慢找到了感觉,找准了定位,有了“司法人”的身份感。

再识“社区矫正”

在参与安置帮教、审前调查、集中宣告、集中教育等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易。

记得挂职不到两个月的一个上午,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正在召开工作协调会,一个大妈突然跑了进来,嚷着要给她个说法,然后把身上的病历、药瓶一股脑全倒在了开会的桌子上。协调会不得不暂停,了解情况、安抚、说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这位不速之客才逐渐安静下来。事后我才知道,她是去年年底刚从监狱刑满释放的严某,也是一名重点刑释帮教对象。

也许在外人看来,社区矫正就是动动嘴皮子的工作,其实不然。2018年11月份,区内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许某拒绝入矫,长期脱离监管,根据相关规定和工作程序,我们启动了对他的“抓捕”。为了确保执法的合法、规范,联系公安、法院、检察院,然后再对许某打工场所排摸(许某长年不在家中,居无定所),掌握工作时间、地点,经过多次蹲守,我们会同公安人员,终于将许某抓捕归案并顺利收监。在这过程中,司法人不再是动动嘴皮子,而是实实在在的侦查员,工作中存在着各种未知的危险,这是责任的要求,更是担当的彰显。

一年的挂职工作虽然还未结束,但我亲身经历了许多人、许多事,使我充分认识了“社区矫正”这项刑罚执行工作,它使我长了见识、学了本领,为今后监狱改造工作储备了更多的执业技能和生活阅历。

编辑 贺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