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腊八粥,二十六年关爱情

今日镇江讯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民间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腊八一到,年味也逐渐浓了起来。一碗腊八粥,开启了过年的序幕,承载了对生活甜蜜的祝福,同时,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今天上午九点钟,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食堂内,几口大锅已经热气腾腾,镇江黄山端木快餐有限公司负责人端木静星带着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端木”的端木礼义则在一边不时跟儿子说上两句。一旁的桌子上,青菜、白果、毛芋头、山芋、青豆、黑豆、黄豆、蘑菇……还有一筐一筐的食材没有下锅。

端木静星告诉记者,为了让福利中心的老老少少们在腊八这一天都能吃上热乎乎、香喷喷的腊八粥,一个星期之前,公司就安排工作人员到市场上采购食材,拣、切、洗,二十多个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整整忙活了两天,当天更是凌晨2点多钟就到公司。“福利中心现在共有200多名老人孩子,再加上工作人员,我们光原材料就准备了500多斤,今天一共要做八大锅,老人孩子都喜欢吃这个,我们不限量供应。”

九点半,第一桶腊八粥被送进了“三无人员”居住的护理康复楼内。看见“老端木”,“三无老人”张振华立即站起来打招呼。张振华告诉记者,他在福利中心已经住了11年了,“老端木每年都来,他家做的腊八粥好吃,东西多,口味好。”另一名老人时小龙也在这儿住了五年了,“他家做的腊八粥比我以前自己在家烧的都好吃,而且每次他来都热热闹闹的,我们也就有了过年的感觉。”

有人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给福利院里的老老小小煮碗粥”,这是端木家父子两代用26年的时间来坚持做的一件好事。

说起这件事情的缘起,70岁的端木礼义说,“这还要感谢报社的一位记者”。1994年,端木礼义自己还经营着“一枝春”,临近腊八,他想饭店歇业一天,为周围的街坊邻居“做碗腊八粥”。当时报社的一个记者听说了他的想法,给了他一个建议,“为街坊邻居煮粥固然好,不过周边居民大多也都可以自己在家煮粥,既然是做好事,不如为更有需要的人做,比如福利院的老老小小。”当时的镇江市福利院还位于中山东路上,平时“老端木”也和福利院的个别老人有接触,也有老人表示“想尝尝‘一枝春’的腊八粥”,听了这名报社记者的话,端木礼义立即联系了福利院,用很短的时间为当时福利院的400多名人员准备了腊八粥。

26年“做一碗粥”,端木说,这中间他也收获很多。“有位叫陈士龙的老人,现在已经不在了,以前他每年快到腊八都会带着几个老人来找我,问我今年还去不去福利院煮粥,我特别理解他的想法,他们不是担心没有粥吃,是喜欢热闹,希望社会上有人关心他们。”端木礼义说,福利中心是个“小社会”,生活在这个“小社会”里的人有一定的特殊性,逢年过节,他们更希望感受到来自外面“大社会”的关爱,感觉自己没有被遗忘。

26年前的“老端木”40出头正当壮年,如今他已年逾古稀。60岁退休之后,这件事情更多是由他的儿子辈们在做,“以前儿子在外地,是侄女在做,这五、六年儿子接手餐饮,就由儿子来操办。”

“过了腊八就是年,福利中心的老老小小大多数都没有家人,为他们煮碗粥,对我来说是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还在做餐饮,这件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端木静星说。

福利中心共有休养员280余人,大部分是“三无”老人、孤弃残疾儿童,“他们都是政府兜底保障人员,但是逢年过节,仍然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副主任葛国春说,就以腊八为例,厨房要准备休养员的一日三餐,再单独准备腊八粥,时间和精力上都不一定顾得过来,再以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准备的包子来说,福利中心整个春节期间需要几千个包子,对于食堂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此他也呼吁爱心人士若有能力,能够为这些休养员提供适当的帮助。(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陈彩姣)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