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眼里,这座城市“很有前途”!

近期,《群众》杂志推出“改革开放江苏行”系列调研文章,全景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江苏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信心,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此前,我们已经推送无锡篇、南京篇、苏州篇、南通篇、常州篇。今天,我们推送“镇江篇”。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当前,镇江正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嘱托转化为生动的发展现实。

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拥有“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真山真水的自然禀赋,3000多年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以改革开放作为主旋律,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脚踏实地、奋力攻坚,形成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鲜亮底色,奏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中的美丽乐章。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化为生动的发展现实,镇江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紧跟改革开放的脚步奋力前行,

用实力和担当走出独具特色的“镇江之路”

40年传承接力,40载初心不改,镇江人民在历届市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度对标苏锡常等标杆地区,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提升发展质态,用实力和担当走出独具特色的“镇江之路”,让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活力之城,为苏南和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亮色。

产业强市,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40年来,镇江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1996年突破100亿元,2006年超1000亿元,2017年超4000亿元,不断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紧紧围绕“高端、高新、高效”和特色发展,加快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产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644.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3%,列全省首位,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支柱产业规模都已达到千亿元级。惠龙易通在全国首创“互联网+物流”的独有商业模式,天工国际连续五年位列世界工模具钢特钢强企前三强、中国第一位,大全集团低压成套电器生产规模居于世界前列。镇江,以坚实的产业脚步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已吸引了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落户。

生态立市,走出低碳发展的绿色之路。40年来,镇江始终保持发展定力,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使生态成为镇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优势,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内涵。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到国家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市,镇江以低碳减法换取健康增长,以绿色加法凝聚发展活力,调结构、降能耗、减排放,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值。镇江在全国首创以碳平台为基础,以碳峰值、碳考核、碳评估和碳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碳管理体系,实现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系统化、信息化和空间可视化。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镇江低碳工作做得不错,有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镇江在全省率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配置更加合理。先后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实绩惠民,走出民生事业的幸福之路。40年来,镇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生活更具幸福感。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86元,比1978年职工年均收入的514元增长8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724元,更是比1978年的96元增长236倍。教育、医疗、文化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都突飞猛进,取得了骄人的发展业绩。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为标志,社会文明跃上新高度。以获得“长安杯”、获得立法权为标志,平安和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敢闯敢试,走出开放奋进的改革之路。镇江下辖的扬中市是江苏著名的“四千四万”精神发源地之一,以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为内核的“四千四万”精神,既是镇江人意志品格的集中展现,也是镇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和升华,使镇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镇江率先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成为全国医改试点城市,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可贵的“镇江模式”。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多评合一”改革,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为把我省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在实干争先中形成不断强化发展优势的“镇江经验”

改革开放的40年,是镇江焕发青春活力的40年,也是镇江不断培育新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40年。从家庭作坊兴起,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从生态农业建设的“戴庄经验”,到“伴飞”国产大飞机的“镇江制造”,从收获联合国点赞的“低碳”品牌,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镇江医改”……无不生动表明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解放思想中赢得发展的先机,在实干争先中不断强化自身发展优势,在实施惠民行动中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可圈可点的“镇江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在破旧立新中把握发展先机。改革开放40年来,镇江从农村改革起步阶段的推进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动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带动农村繁荣致富,从城市改革初期的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试点到深化企业多项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社会事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指导下,在循序渐进、破旧立新中逐步推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履行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着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不断解放思想,在实践探索中彰显发展优势。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过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镇江市委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做到直面问题、解放思想,都能寻找到符合镇江实情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镇江干群突破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束缚,勇敢跨出了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新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镇江干群通过开展“九十年代镇江精神”大讨论,冲破姓“资”姓“社”的束缚,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利用沿江和港口优势,积极呼应上海浦东大开发大开放,实施外向带动和沿江开发战略,加快经济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党的十九大以来,镇江干群通过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坚持深度对标苏南先进地区、深化改革创新,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抢抓重大机遇,在勇于进取中实现发展超越。40年的镇江发展实践表明,发展机遇是等不来的,发展成果更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走在前列的苏南地区,争先进位必须抢抓机遇,勇于攻坚。40年来,镇江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到新时期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组织”、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从依托历史和区位优势、发展港口型经济到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大机遇,从加强招商引资、强化要素和投资驱动到更加重视科技和人才、强化创新驱动,从求速度求规模到量质并举、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到高质量发展统领发展全局,镇江都能做到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超越路径,实现了镇江特色发展实践与新发展理念的高度对应与有机融合

以人民为中心,在共享发展中提升幸福指数。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为本,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落实。40年来,镇江重视民生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改善民生的成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近年来,镇江七成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民生保障到位,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为根本,促进政府部门不断优化工作作风,积极化解矛盾,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努力形成了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为镇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改革开放再出发,

答好“镇江很有前途”的新时代问卷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镇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就必须持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以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善作善成的战略定力、时代使命的担当精神,造就改革新气象,打开发展新空间,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嘱托转化为生动的发展现实。

持续攻坚克难,将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到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镇江的今天,也就没有镇江的美好未来。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已经成型,攻坚克难正当其时。镇江面临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化解风险隐患、加强环境保护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毅力,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把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改革抓重点攻难点,镇江将聚焦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的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放增活力强动力,镇江将以创新创造、优进优出为目标调优贸易结构,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落实扩大开放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形成高水平双向开放新格局。

坚守生态底色,把山水城林的特色保持好。镇江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擦亮生态“名片”,做靓“低碳”品牌,为镇江人民守住一片蓝天、一方清水、一脉青山,既是保护好山水城林地理特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彰显城市形象特色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坚守生态初心,进一步放大“城市山林”特色。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标本兼治,系统治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打造沿长江、沿运河生态绿色廊道;抓关键行业,“一企一策”细化推进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加快推动煤炭、钢铁等行业转型升级。以不负山水禀赋的姿态、不停绿色脚步的状态,兑现“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承诺。

站稳人民立场,让民生幸福的含金量更高。广大群众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多年来,镇江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一方面从老百姓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承诺办好系列民生实事,确保兑现民生承诺,另一方面坚持政府可承受、群众真满意,推动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民生工作经验。继续答好民生问卷,镇江将坚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不断深化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对标苏南先进,在追赶超越中寻求新突破。当前,镇江在产业层次、城市能级上与苏南先进水平有一定落差,面临着“地处苏南却落后苏南”的局面。面对城市间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镇江将鼓舞起强烈的答卷意识,昂扬起“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气神,从精神状态、理念思维、战略思路、方法策略、工作质效、发展环境六个方面深度对标苏南,并通过制定出台“一个体系,三项机制”,引导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勇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优势释放更充分的发展新路。

来源:《群众》2019年第1期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