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园区建设 助力农高区创建

◎市委农工办

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句容经济林果为核心区,以丹阳优质粮油、扬中长江特种水产、丹徒世业洲生态休闲农业、镇江新区中意农业4个基地为示范区,辐射更广范围,形成“1+4+N”格局。核心区2.79万亩,示范区17.8万亩。2017年3月,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句容管委会经镇江市编委批准成立。同时,句容市政府出资组建了园区运营和投资公司,负责公共资源监管维护、公共建设项目实施、多元化融资和园区项目招引,园区运行机制基本形成。2018年2月,句容管委会更名为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近年来,园区在推进建设、加大招引、积极融资、完善服务、搭建平台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园区建有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茶叶、草莓产业等)、星创天地国家级孵化平台(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科技服务超市和国内首个农业互联网医院,先后承担了100多个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园区现有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57家,以及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大户,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80%以上。2017年园区核心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3400元。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升。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包含1个核心区、4个示范区和N个辐射区,涉及句容、丹阳、扬中、丹徒、镇江新区等地区。园区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定位应当放在镇江全市域范围内谋划和统筹,需要市级层面和相关各市区的共同参与和推进。

二是建设进度有待加快。盐城、淮安园区核心区的产品展示馆、科技示范中心、种植养殖基地等均可观可感,能较好地展现园区建设和发展成果。目前,镇江园区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形象尚未显现。

三是协调机制有待优化。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成立市级建设领导小组,高位协调、定期会办,并以《市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了创建目标、园区定位、管理体制等问题,细化了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园区建设的支持措施。淮安园区管委会设在淮阴区,副处级建制,核心区所涉镇的领导为管委会班子成员。目前,镇江园区管委会在组织架构和领导力量上,都缺乏整合协调核心区以外资源的力量。

四是政策支持有待加强。从镇江市层面来看,主要是依靠科技部门将省、市级农业科技项目向园区倾斜;依靠农业等部门在农业产业园区政策和相关项目方面予以支持。针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贷款政策、社会扶持政策等都还比较缺乏。

为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为创建农高区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在6个方面细化举措:

(一)优化管理体制。将园区建设作为创建镇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和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直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各市区负责人定期研究会办,实行高位协调。同时,加强园区管委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管委会职责,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配强配足工作人员。

(二)坚持规划引领。把园区建设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谋划,结合新型城镇化、农村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多规合一”,实现园区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有机融合,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园区建设、发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设立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相关资金向园区集聚。市各相关部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进一步整合现代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科技、水利以及农业开发等扶持项目资金,按一定比例打包扶持园区建设。对符合国家与地方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和资金安排指导意见的园区项目,优先谋划、优先申报、优先安排。

(四)创新金融扶持。探索“科技+金融”投融资体制,设立现代农业领域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向园区集聚,更大力度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向园区建设项目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机构,综合运用税收措施、费用补贴、增量奖励、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方式予以激励引导。引进战略投资公司,引导风险投资、保险资金等各类资本为符合条件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五)用活土地政策。在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上给予园区先行先试政策。落实补充耕地指标奖补专项支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使用专项支持、规范设施农用地政策支持,探索园区建设用地、旅游用地、设施农业用地的解决途径和方式。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用地。指导园区用好用足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支持政策。积极帮助园区内重大项目向上争取用地指标。

(六)完善配套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附属设施用地、工商登记、环保和节能评估、招标投标等程序,减免规费,推进一站式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采取免征营业税等激励措施,鼓励园区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园区加快建设创业平台、技术交易中心、孵化基地等服务平台,加强行业联盟、产业协会等组织建设。鼓励园区与农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设立实验基地、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