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 或许更多因为时代的隔阂      

□ 华 翔

春节要到了,游子该归家了。于是,催婚,这个近年来每到这个时候就浮上水面的焦点话题又再次热闹起来,占据了各路媒体大大小小的版面或时段,就连电视节目都演变成了大型催婚现场。湖南卫视新推出的综艺《咱家那闺女》就被观众认为是直接做成了一档催婚节目。不禁感慨,即便是看起来活得光鲜亮丽的女明星们,在年龄和催婚面前也同样不堪一击。同时也疑惑,催婚与被催婚仿佛已然成为这个时代令两代人都无处安放的焦虑。

十年前或者更早些,二十年三十年前,好像并不是这样。那个时候,年龄到了,长辈们当然还是会张罗起来,而年轻人好像也并不抗拒,要么是自己早早就找了一个,要么是欣欣然地相亲去也。那个时候,找个合适的人,好像也并不那么难。于是,所谓该结婚的时候也就纷纷结婚了。咋时光一流转,就不一样了呢?

于是,再想想,这二三十年,社会或时代究竟变化了些什么?2018年,一本1980年首次出版的书《第三次浪潮》又一次再版。在新版书的封面,有这么几句话:“撰写于昨天却影响明天的划时代巨作”“当下,我们仍生活在第三次浪潮中”。书中所言的三次浪潮分别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书中如是说道:“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形……这个新文明带来了新的家庭形态,改变了工作、感情和生活的方式,同时带来了新经济、新政治冲突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前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

第三次浪潮的起步,于世界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美国开始。但在中国,又有些不同。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工业革命的追赶补课,二是信息化革命的肇始革新。中国的伟大就在于,这迭代的两件事情,我们不仅都做到了,更实现了弯道超车。信息化社会,特别是以万物互联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已然在诸多领域成为了世界的领先者。但与此相对应的是,时代更迭的冲击,在我们这里,也就更加凸显,甚至直接表现为前后两代人的观念对撞。

于是,好像有点儿明白了。

28日,神通广大的香港媒体曝光了张柏芝三胎宝宝的出生证,在这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宝宝身份登记纸上,完整的登记了宝宝的名字、住址、母亲的名字,而备受瞩目的父亲一栏中仍然是一片空白,“没有父亲”!有媒体却如是评论:“一张没有填父亲姓名的出生纸,可能开启的是这个时代单身女性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这评论文章的标题恰是《单身女性除了婚姻,还有多少种活法?》。是的,于长辈人来说,结婚是必须的人生历程,于新人类而言,结婚却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女明星俞飞鸿在访谈节目中所说:“我只是说我并没有那么着急去选择,我到什么年龄我就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婚姻……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事实上,亦有媒体吐露年轻人的心声:“比被催婚更可怕的是,随便找个人搭伙过日子。”他们的观念,其实也不是抗拒婚姻,只是认为“世上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只是坚持“认真单身,认真等你”。三天前的一篇媒体文章《这一届年轻人不随便结婚》中就如是写道:世界上最美妙的事,不是模仿谁,而是活成你最初想成为的样子。如果你是独身主义者,一如既往地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坚定自己的选择,读书旅行、见人见世界,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心,不断接近自己喜欢的样子。如果你依然渴望爱情,也不妨先修炼自己,保持精神独立和经济自由,精进识人的本领和爱人的能力。有一天遇到那个对的人,可以不卑不亢地说出那句“我想和你在一起”。

于是,想起不久前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的一句话:过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现在,婚姻是把自己整理好才做的事。

编辑 花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