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年的春节吗?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街道上人来人往,尤其是商场和超市里热闹非常,熙熙攘攘的人群挤都挤不动,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都透着浓浓的过年气息。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过年已经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尤其是80后和90后,往往会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那就是年味越来越淡,和童年记忆里的“过年”越来越远……

“记忆中的春节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在这个年味越来越淡的年代,不少人会深深回忆起他们那个不同年代的春节。

60、70年代:

凭票“抢购”,是过年的“主旋律”

60年代资源短缺,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里,我们中国人仍是隆重对待的。“我还记得,我们那个时候都是攥着粮票、油票等各种类型的票据,在供应点门口排队抢购年货。”说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年置办年货的情景,84岁的陈任之老人印象深刻。“其实那时候置办年货大约只要三四十元钱,但这却是当时一个普通家庭一年中的最大开销。”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陈任之老人记忆犹新。

上周末,今年58岁的袁先生正忙着在商场为小孙女挑选过年的新衣,回忆起儿时家里过年,他感慨道:“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到过年才能凭票抢购到猪肉。一年到头,我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

袁先生边回忆边说:“那个年代生活苦,平时大家都省吃俭用,还经常饿肚子,只有过年才能改善一下生活,吃一顿香喷喷的肉馅饺子,直到现在还忘不了那个味道。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幸福满满。”

70、80年代:

从糖果到压岁钱,是过年的“重头戏”


今年47岁的洪先生,正忙着陪女儿在商场里挑选新衣。“记得小时候过年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洪先生说:“每年过年,妈妈都会给我们做新衣服和新鞋子。我们小时候是不买新衣服的,都是妈妈手工缝的。一件新衣要穿很多年,衣服穿小了还要留给弟弟妹妹。”

“大年初一早上,我和弟弟妹妹都穿上新衣服,跟着大人去拜年。拜年回来口袋里会装满糖果、云片糕、橘子,那个是最开心的时候。”洪先生说。

“儿时的过年无疑是最快乐的。大年初一的早上,会先从枕头下摸出父母给的压岁钱,母亲会拿出新衣服,新鞋子给我换上。放完开门炮以后,全家一起吃饺子。吃完饺子提上礼品,随父母出门拜年,因为最期待的,就是跟在父母后面收压岁钱了。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光莫过于此。”说起儿时的春节,今年32岁的何女士喜不自禁。“记得小时候过年我们亲戚都会做汤圆,我就和外公外婆学习做汤圆,一家子其乐融融,寒假作文以此为题材还受到老师表扬呢。”

90年代:

从放鞭炮到朋友聚会,是过年的“快乐源”

“放鞭炮啊!”说到春节记忆,今年25岁的於仁超脱口而出。“红包有什么好抢的?五福这种东西我向来都不集。”

“摔炮、火箭炮……”於仁超对儿时“春节玩具”如数家珍。小时候和小伙伴到家门前的空地上玩鞭炮是他最怀念的时光。“那时候鞭炮的种类并不多,但即使是最简易的摔炮,虽然被炸伤过,还出过不少糗事,但‘小男孩’时的我们仍乐此不疲。”於仁超说。

“我们这个年龄段,现在春晚基本上也没人看了,到了春节,在家待上几天,和同学朋友们聚一聚基本上是我春节主要做的事。我觉得面对面的互动,比网上的抢红包好有意义得多。”,作为自认为是比较“潮”的90后,於仁超对抢红包的兴趣并不持久,“1块钱发10个,每次抢个一分一毛的,其实没多大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加上今年1月1日起全市禁放,於仁超说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玩过鞭炮了,而当年的小伙伴也都散到了各地,即使是过年也很难得再聚到一起。(全媒体记者 范海罡 图片:综合)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