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由来及其设计者蒯祥

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明天顺元年,承天门城楼遭到雷电袭击,被破坏,直至成化元年才重新建造起来。然而好景不长,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一把大火将承天门烧成废墟。顺治八年,清政府决定重修此门。这座造型庞大、气势威严的城门重建后,更名为“天安门”,意为“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举行帝王登基、册封皇后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纳士的场所,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安门是新中国成立后扩建的,相较于之前的城楼,更加开放,与门前长安街浑然天成。这座城楼雄伟庄严,充分展现了皇家的威严,而今更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备受敬仰。那么,这样一座不朽的建筑,最初的设计者是谁呢?

天安门的主持设计者是明朝有“蒯鲁班”之称的蒯祥。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后,为修建北京城,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能工巧匠。当时著名的雕刻家陆祥、设计大师蔡信、瓦工杨青等都曾参与了北京城的建设。在这群艺术家之中,蒯祥最为突出。蒯祥出生于苏州吴县的鱼帆村,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他不仅在绘图设计上技术高超,还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同时,他的木工技术也是一流的。因而,很多皇家工程都交给他来主持。《宪宗实录》中记载:“凡百营造,祥无不与。”负责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1417)、皇宫前三殿、长陵(1413)、献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因为营建北京城居功至伟,蒯祥被朝廷提拔为工部左侍郎。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邓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