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山卞仙洞

□ 王礼刚

圌山雄险,古称山有72洞,卞仙洞即是之一。除箭洞最大外,第二大就数卞仙洞了。

卞仙洞位于圌山信号塔山峰下,洞口形似半圆,中间最高处可达约6米,宽约近30米,洞深处约达18米,洞内面积约有300余平方米。洞内一侧低洼处,自然生有约七八平方的一方清水。此洞与其他山洞不同,就在于卞仙洞比较规范,或者叫做成形,洞内地面比较平。卞仙洞洞口下还遗留酷似三合土打造的两小截1米多高的矮墙。墙体显得很厚,虽然风化,却看出是三合土。卞仙洞前是一片较为平整的空地,空地乱石中生长着稀疏的灌木。洞前一截乱石垒砌的矮墙清晰可见。卞仙洞往下去一点,有三层乱石垒砌的墙基,看得出曾经这里有过建筑。矮墙之间还有乱石铺砌的石径小道,显得十分古朴。卞仙洞对面岩石下面也有一座狭长低矮的山洞,长约5米,最高处可能只有1米,两侧逐渐矮下,洞里是满满的清水。现任卞仙洞住持宏智僧介绍说,这里的水曾经是他师傅慈海法师用来生活的。有水的山洞背面,也就是这块山崖的背面稍下一点,也有一个圆形山洞。这个圆形山洞洞口高约2米多,与背面有水的山洞肯定互不相通。否则,上面洞里就不会存水,而且,圆洞没有水,是一个旱洞。三个山洞处在约50米高的怪石之中,层次嵯峨,怪石嶙峋,洞中有洞,洞中有泉,给卞仙洞增添了神秘和灵气。

《大路镇志》《丹徒寺观》记载,卞仙洞曾经是一座庙宇。卞仙洞(庙),位于圌山村徐家湾山坡上,1956年时,有僧人一人,房屋5间。1967年,被丹徒县财政局拆除。1994年建筑庙宇2间,供奉西方三圣。1997年6月,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恢复宗教政策以后,慈海法师把卞仙洞(庙)从山上,迁到徐家湾自然村山坡上。慈海法师仙逝后,宏智僧于2005年,将房屋扩建至5间,民国九年(1920年)的《卞仙洞碑记》砌筑在前檐墙壁中。《卞仙洞碑记》记载着卞仙洞(庙)的历史变迁。由于碑刻已经百年,有的字迹难以辨认。

宏智僧介绍说,慈海师傅告诉他,卞仙洞始建庙宇以后洞穴才叫卞仙洞的。说是卞仙洞(庙)第一代僧人,俗家姓卞,在山修行。因其道貌岸然,酷似神仙,因此以姓取名卞仙洞了。碑记记载二代传人是一位姓徐的女子,“历数年,翁姑与夫相继以西归,忆彼时也,几不欲生,意欲相从于地下……是以叩拜先灵,别其子媳,入山曰,圌山卞洞,善男善女悟道,住持余拜徐老道姑为师。”“维时洞中,古屋数椽,墙壁颓败,师乃多方募化,刻意经营大修。”大概是卞姓僧人去世后,由徐姓媳妇传承。也记录了当时卞仙洞有房屋“维时洞中,古屋数椽”。宏智僧介绍,卞仙洞到他师傅慈海时又为僧庙,他是卞仙洞第八代继承僧人。

圌山18弯道、36悬崖鬼斧神工。举目眺望,江天苍茫,峰回云绕,水光山色,风景诱人。72洞形势险峻,以雄、险、秀、奇分布山上山下。山中有庙,庙中有洞。明代释上思《登圌山绝顶》诗写道:“极目微茫接远天,山光水色两悠然。风尘不到烟萝里,云月时来梵座前。僧影独依幽涧树,钟声疑上夕阳船。相看举世同蕉鹿,三叹孤峰仰昔贤。”圌山确是一处大自然赐予的游览胜地,邑人旅游何必要舍近而求远呢!观音洞、石仙洞、透天洞皆在庙宇之中。与卞仙洞、箭洞、仙人洞、老虎洞等等悬岩洞穴,是人们前往圌山探险、探奇的好去处。(编辑 花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