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营收超1500亿元!江苏如何深挖这座产业“金矿”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江苏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8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总营收入突破1500亿元,约占全国1/10。与此同时,企业规模小,传统服务多、新兴业态少,国际竞争力偏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跃升。

在2月22日举行的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二届一次理事会议暨2019年发展研讨会上,记者与省内一些人力资源行业新锐面对面,他们的探索实践和建议,为做强做优这一朝阳产业提供了方向。

从劳务派遣到人才定制、专业咨询等综合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是一座巨大金矿,看你怎么去挖。”说这话的,是江苏优派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亮。和国内很多人力资源公司一样,优派也起步于劳务派遣,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以及规范用工,劳务派遣公司面临重新洗牌。优派及时转型,发展招聘、外包、财税服务等多元化服务。2013年以前,公司固定营业收入在1000多万元,去年营业收入超过了3亿元。

对于优派的积极转型,与人力资源服务业打了多年交道的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葛文静深有感触。“我们整个集团有1万多服务外包人员,江苏地区也有3000多人,每年的招聘、面试、培训、绩效考核、员工管理等等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国内人力资源公司大多只能专于其中一点,无法提供一条龙服务。”葛文静说,一些跨国人力资源集团能提供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但收费很贵,如果国内人力资源公司能提供一条龙的专业服务,肯定会受到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欢迎。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党委副书记张建军也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人力资源公司还处于低成本竞争时代,“与用人单位结合的紧密度不够,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需求、战略目标了解不深入,深入合作还有很大空间。”

从服务企业个体到为地方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国内这个行业起步晚,需要多与欧美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发达国家学习交流。”说这话的,是苏州世才外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英。作为省人社厅组织行业领军人才、骨干企业赴国外交流学习项目的受益者,王海英回国后瞄准常熟地区的汽车、服装、高端机械制造等产业,通过内引外联——国外与日本人力资源公司Recruit合作,国内与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将服务方向转型至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营销、汽车设计等中高端人才上,先后派出6000多人出国培训,回国后服务地方产业。针对苏南制造业一线工人招工难,与日本公司合作,帮助企业改造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业务做得红红火火。“如果没有赴国外开拓视野,也就没有公司现在的运营模式”。

王海英还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定期公布区域紧缺人才、未来几年所需专业人才,对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帮助会更大。

王海英的期盼很快可以实现。在当天的座谈会上,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表示,今年将会同南京财经大学及有关专家编撰《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同时开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和发布。

从线上线下单打独斗到互联网+人力资源融合服务

无论是单纯的劳务派遣、人才猎头,还是多元化人才服务,都需要及时掌握市场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但随着网上求职的日渐流行,给人力资源数据监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现在很多企业招聘都是线上相结合,线下招聘效果可控,但线上招聘特别是商业招聘网站的信息真实性、招聘效果很难监控。”人才金港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施琦说,现在很多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比如快递小哥、外卖员习惯于网上招聘求职,很多平台也反映招工难,但这些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招聘信息没有线下数据显示,线下人力资源服务难以及时跟进。

在省内,常州率先进行互联网+人力资源融合服务探索,为本市所有单位、个人提供一体化、双实名、智能化的招聘求职服务。自去年 2 月上线以来,系统先后发布公共人力资源招聘会 296 场,1.9 万余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岗位 41 万个,积累了一定的线上线下人力资源数据。“但是也仅限于人社部门的招聘数据,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光靠人社部门一家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如用人单位报名参会信息没有现成的电子信息,对进场求职人员也无电子简历数据库,无法有效的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智能匹配信息。”常州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处相关人士表示,由于缺乏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数据彼此孤立,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如果建立起全省或者全国统一,集公共和民营人力资源于一体的网上人才数据库,人力资源服务将会高效得多。

来源:交汇点

编辑:邓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