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集团:800米“绿色路径”通向远方

今日镇江讯   环太集团的切割车间与大循环车间,相距800米。去年7月,这段距离变成了一条“绿色通道”,在两者间建立起了密切的“供需关系”。

“金刚线切割时,水和切割液的比例是99∶1,可见切割环节需要大量用水,产生的废水量也很大,以前都是在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进行排放。”如今,随着大循环系统的启用,废水也能吐出“真金白银”,11日上午,记者跟随切片工程师施贤全寻访这条“绿色路径”。

从切割车间步行800米,记者进入一座墨绿色的厂房——大循环车间。在这里,循环设备密集,管道交错、环环相扣,此时从切割车间经管道进入原料罐的废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很快褪去一身浊色,变为清液,进入循环系统。

“处理结束后,循环水被送往切割车间继续使用。这样不停循环,废水回收率可以达到90%。保守估计,每天可以节水400多吨,节约切割液220升。”施贤全又算了一笔精细账:按照每天切割500刀、每刀节省0.4升切割液计算,目前循环设备已运行九个半月,仅切割液节约成本就超过250万元。也因此,在去年环太集团获批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评价中,大循环系统成为一大亮点。

立足绿色能源产业,环太作为国内首家从事太阳能硅片制造的企业,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而它的绿色发展路径远不止眼前的800米。

早在2011年,环太就启动了绿色改造计划,到2017年,就已投入了4.68亿,完成节能技改方案22项,每年节约成本2.3亿元。“智能车间、多晶炉改造、屋顶电站、在线电能监测,我们形成了自带环太属性的绿色节能模式。”项目企划部副经理吴纪清一口气抛出的一连串绿色看点,“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了整个厂区、整套工序,构成一个绿色空间。”

他以屋顶电站为例。2015年,环太率先投资2600万元建设4兆瓦屋顶光伏电站,这一“制造+应用”并举的绿色路径,为当时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截至去年底,环太累计投资2.48亿元,建设了37.68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实际年均发电量达到4685万度。其中通威环太10兆瓦“渔光一体”项目,曾获得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奖。“换算下来,年均节约标煤15460吨,年利润达到4700万元。”

对于环太的绿色路径,我市工信部门也给出了高度评价:“环太集团作为绿色工厂,它的绿色节能模式相当出色, 特别是多晶炉扩容高效绿色节能改造、金刚线改造、砂浆在线回收等项目,列入了我市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年度项目。”其中,投资2500万元的砂浆在线回收项目,对企业切片车间的新增砂浆进行在线回收与分离提纯,年回收再利用废砂浆9.5万吨,实现了减排和降本双赢,也释放了绿色工厂的正能量,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高效绿色产品自然是绿色工厂的“硬核”。在业内,环太一直是多晶硅片产品的领军者,其转化率稳居前列。从去年开始,企业通过“双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开辟出了另一条绿色路径,“我们启动了高效单晶项目,相较于多晶硅片,单晶硅片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但一方面可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也能实现成本再压降。”总裁助理吴明山透露,今年他们进一步加大了调整力度,单晶产量的占比要提高至20—30%,适应单晶快速成长为主流产品的形势。

绿色发展,收获绿色产能。面对行业危机,去年环太产量不减反增,全年产量提高20%。“能在不利因素的冲击下站稳脚跟,‘绿色路径’功不可没!”吴明山说。

绿色之路,也必将通向远方。(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