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有价 但别收得猥琐

□ 华 翔

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闹得挺大。特别是由事件中曝光的“金融服务费”而扒出的“行业潜规则”,更成为了诸多媒体口诛笔伐的焦点,风暴已然不再局限于一个汽车品牌一家4S店。

譬如央视的经济信息联播有新闻《巧立名目 4S店收费花样多》。其中有如下解说词:“通过采访和与消费者的沟通,我们发现4S店巧立名目收取的费用可不少。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除了我们这几天在讨论的金融服务费之外,还有车辆的上牌费、检测费、装潢费、提车费等等,甚至有一些4S店还会收取出库费,就是他们把车从库里开出来都需要收费,这些在我们看来不合理甚至荒唐的费用,到了消费者那里却变成了一个不得不交的费。”人民日报微博也有评论:个人和解不等于争议搁浅,金融服务费何时终结?中国经济周刊更有大篇幅报道《奔驰“金融服务费”里的玄机》。

当真这些4S店收的费用全都“不合理甚至荒唐”吗?试举一例——上牌费。央视的报道里甚至对比了4S店收取的上牌费金额与车管所实收的上牌费金额相差多少,似乎就能证明“不合理甚至荒唐”。但央视记者却忽略了一点,新车上牌,是客户自行去车管所办理还是由4S店代为办理,完全一样吗?要知道,现在几乎所有的4店都有一个岗位,叫上牌专员,销量大的4S店,这个岗位还不止一人。若代为客户办理新车上牌的工作无意义无价值,还有必要设这个岗位吗?事实上,在4S店初起、上牌员岗位并未普及的时候,很多客户自行去车管所办理手续,最终还不是付一笔费用请黄牛出马。如是,我们或能得出第一个认知:即使市场经济已然实行了这么多年,但很多人很多时候在实际的市场行为中,还是只习惯于有形的物品有价值也就有价格,而不习惯无形的服务同样有价值也有价格,哪怕这个问题在经济学或市场经济理论中早已解决。或许,那个上牌费更名为代办上牌服务费,大家就能够理性地接受了。

认知之二,物品因之有形,价值或价格认定相对较易,服务因之无形,价值或价格认定相对较难,也就提供了更多浑水摸鱼的空间。事实上,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若不是新车漏油这个有形的物品出事了,“金融服务费”的事儿也不会曝光出来。而曝光的谈判录音更暴露出,这笔费用是在车主缴纳完首付、办完贷款后突然通知需要缴纳的,且没交给4S店财务,而是通过二维码转账给了私人账户,没有发票。

诚然,服务有价,但这样收,显然猥琐了。并且违法违规。一“违”在没有明码标价,没有事先告知;二“违”在收款渠道不正,不开具发票。事实上,在规范操作的4S店中,是由第三方(或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派出的驻店专员来提供金融服务、收取相关费用并开具相关发票。若西安利之星亦如此,又何能说他“不合理甚至荒唐”?

理清上述两个认知,我们当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服务有价,服务费可收。甚至在汽车销售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服务费收多少,也不必强行限定。只要能保证事先知情权,消费者自会用脚投票。而监管部门应该关注并严格管理的,当是费用收取过程中的合法合规问题。现在舆论场的聚焦,在某些方面,或许有些偏了。

最后,还想说,市场经济实行这么多年了,但很多人的市场行为尚未完全成熟,这既包括卖,也包括买,还包括监管。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少知名汽车品牌的标准销售流程中,本有一道环节——向意向客户提供购车费用清单,清单上须清晰列出新车上路前发生的所有费用。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意向客户就拿着这张清单赶往第二家4S店第三家4S店,并以此来砍价。于是,渐渐地,这张清单在4S店的销售流程中消失了……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