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86岁老人毛笔手抄习近平总书记23个“金句”

今日镇江讯  老人蹲下来,沿着地面,将一个书状长卷从书房一直铺到客厅的窗户脚下,记者低下头,一边认真欣赏,一边轻轻地念着,“学而不思则亡,思而不学则殆”、“同心而共济终始而一,此君子之朋也”……

这位老人名叫王英浩,今年86岁,家住丹阳云阳街道水关路东社区。4月30日下午,在王英浩老人家里,记者饶有兴趣地念着,王老也跟随记者附和着,记者还没来得及念完,王老插了一句,“这些句子,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工作报告中的部分“金句”,一共23句,这一卷共7米长。”

记者愣了一下,王老好像猜出了记者心中的不解,王老介绍,近年来,他每年自掏2000多元征订《参考消息》、《新华日报》、《镇江日报》等党报党刊,4年前,他将报刊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的“金句”就开始收集下来。4年来,他通过报刊一共收集了100多个习近平报告中的“金句”,他说,“去年秋天,他用毛笔通过楷书、草书、篆书、行书、隶书五种字体,前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这卷《习近平用典》。”

“为什么要用五种字体抄写?”王老解释,这23个“金句”中,有的字数少,有的字数多,如果全部用一种字体抄写,从书法角度看,整理效果不美观。他指着长卷上的一句“智者求同、愚者求异”的“金句”说,“这个‘金句’只有八个字,如果用隶书抄写,与其他字数多的‘金句’不协调,所以只能用楷书字体抄写。”

除了《习近平用典》,王英浩老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长卷,他近几年经常抄写,他还抄写了部分《论语》《诗经》等长卷,其中有很多都是关于传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的已经被书法爱好者高价收购。

王英浩老人说,他在6岁上私塾时就开始学书法,12岁时为村上的人写对联,后来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他笔耕不辍,并在家中向上门求教者传授书法,深受当地居民的好评。经过多年的坚持,王英浩现已成为文化部书法艺术高级研究员、中国国画院院士、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位列世界名人录。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和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对其书法作品的评定价值为4000~6000元每平方尺。因为字体美观,造诣高深,王英浩的书法多年前就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在庆祝中美建交37周年之际,王英浩的书法作品还被载入中美纪念邮册。

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习近平用典》,王老最近还专门买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和第二辑,并且在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时,经常传递像“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这些具有正能量的“金句”。他说,“我之所以用毛笔书写习近平总书记‘金句’,这些‘金句’不仅是一种精神食粮,更能值得广大群众学习。”(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通讯员 陶瑞国)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