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太和镇”终于找到了 八旬老者来电牵出一段陈年旧事

今日镇江讯  4月24日,今日镇江报道了一张镇江1949年家具清单的文章,文中对镇江的“太和镇”的位置打出了一个大问号,近日一位八旬老者打来电话,称知道太和镇的具体方位,记者随即进行了采访。

1949年镇江老家具清单首页

当年,太和镇派出所所长是常客

83岁的冯广林回忆当年往事

今年83岁的冯广林住在长江新村,他从晚报上读到了老家具清单的文章,对文中说的太和镇更是了如指掌,因为当年他家就住在那一带。老人解放初时住在宝盖路上了,也就是定塔路派出所的附近,而这个宝塔路派出所的前身就是太和镇派出所,冯老至今还记得太和镇派出所第一任所长姓刘,后来被调到了石马,第二任姓金,第三任姓汤,后来被调到健康路派出所当指导员。冯老在镇江搬过四次家,先是住宝盖路,后来住大市口磨盘巷,之后再住中街,最后才到长江新村。而有关太和镇的记忆,却是他童年时代最不能忘却的记忆,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

老清单末页有“太和镇人民政府”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在解放初,冯老父亲的外孙子参加了解放军,其父亲姐姐的孩子也参了军,他们先后参加了攻打上海、舟山群岛的战役,直至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因为这一层关系,冯老一家就成为了军属,当年宝盖路上弹棉花的刘家也是军属。在解放初的镇江城里,军属是一个至高的荣誉,当时一个派出所辖区居民里只有3、4户是军属,所以显得特别金贵,逢年过节,太和镇派出所的所长都要亲自到军属家看望,送上米、油、月饼等年节礼品,而且专门组织人敲锣打鼓地送来,四周围居民都会围拢过来看,成为了一种对家庭的莫大荣誉。正因为这一点,冯老始终记得“太和镇”这三个字。

日本投降和解放军进城记忆最珍贵

聊起当年的往事,冯老还和记者分享了两段他亲历的珍贵记忆。

冯老是老镇江人,民国时就住在宝盖路一带。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9岁的冯广林正在风车山脚下的德元堂里上私塾,听说日本投降了,他和小伙伴们都跑出去看热闹,当时日本兵都乘着一辆火车往黑桥方向开,而火车开的非常慢,有胆大的小伙伴先是跟车上的日本兵要香烟盒子,但日本兵不肯给,于是几位小伙伴一合计,来到火车必经的黑桥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从上面往火车上扔石子,打的被帆布篷包裹的日本兵嗷嗷直叫,这也算是冯老童年的一桩“英雄往事”。

现在只有两三户人家还在使用着“太和里”的地名牌

另外的一段珍贵记忆是关于镇江解放日军队进城的。1949年4月23日,当时的冯广林仍旧是在黑桥附近的一家私塾里就读。一大早赶到私塾后,就有人告知,镇江解放了赶快回家去,冯广林于是立马奔回家。一开始,大家都有些害怕,马路两边的住户都把门关了起来,这时就有人出来说话了,让大家不要怕,把门都打开,一家一户才把门打开,居民们都出来站在路边看热闹,这时只见一队队解放军在军车上,一驰而过,很快就没影了。后来才知道,宝盖路这边进城的部队少,山巷、大西路那边才是热闹的地方。即便如此,冯老对当年解放军“一驰而过”的印象仍十分清晰。

太和镇只有几条街,也算当年的“富地”

那么,太和镇到底在哪里呢?冯老介绍,应该是东至宝塔路,南至宝盖路,西至山巷,北至大西路。也就是紧邻的几条街的大小,与我们现在认为的“镇”的大小已大相径庭。再从时间点来看,1948年有此镇,一直延续至解放初,但解放后没几年就不用这个称呼了。

只有整修一新的杨家门社区给人一丝安慰

据了解,在解放初的镇江,因为紧邻大西路,这一片地域仍是属于一块比较富裕的地方,也因此才会出现1949年老家具清单上提及的“薛蕴山”这样的富商或大户人家。这样来看,地域属性和居住人家还是十分吻合的。

冯老介绍,太和镇的所在地,后来变成了迎江区,之后又变成为迎江公社,再到后来的杨家门社区居委会。冯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担任过钱家山社区的居委员主任兼治保主任,后来因为一次车祸才放下这个担子,所以对此还是比较熟悉的。据他介绍,在镇江解放初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居委会,当年他们管它叫“读报小组”,也就是居委会的前身。

这两天,记者按照冯老的提示来到老城区,把属于太和镇的几条马路和巷子走了遍,不禁有了新的发现。宝塔路、宝盖路、山巷、大西路都在,但其中包裹的若干条小巷却与当年的情况出入太大:与太和镇最契合的老地名是“太和里”,因附近有太和药店而取此巷名,现在因为周围已经拆迁,一条巷子只有两三户人家还在使用着“太和里”的地名牌;附近的平安巷也是镇江一些老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可惜现在已经破破烂烂,无人过问;只有金山街道杨家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门脸一新,让人感到了一种新生的力量。

冯老表示,虽然现在自己年纪大了,但有时间还是会回到老城区最初住的地方看看,一是回味下过去的时光,一是为了看看新的面貌,他希望昔日繁华的老城区能尽快热闹起来。(文/图 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