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做,家长不想做 “超现实”的暑期作业还有多少?

说到暑假作业

你是不是有想哭的冲动?

有种作业,不光让孩子们挠头,就连家长也得使出浑身本领,求专家问“度娘”。于是便有家长无奈地说,这哪是给孩子布置作业,就是给家长留的。这就是传说中“大杀四方”的“奇葩”作业,对这样的作业,你是怎么看的呢?

先来看看学生在网络上求助的奇怪作业题吧:

△发挥合理想象,把主客敬酒时的祝酒辞简要地写下来:

干部向我们敬酒,70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

(1)干部祝酒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翁祝酒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回敬干部的祝酒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回敬干部的祝酒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份“临终遗言”:2013年9月, 一学生在百度知道发帖求助,称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题目是“写一份临终遗言”,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个帖子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和点赞。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

(1)叮叮叮,叮叮叮

(2)啊,啊,啊,啊

(3)呜呜呜,呜呜呜

(4)喵喵,喵喵,喵喵

△小玲问小明钓了几条鱼,小明答:“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请问小明钓了几条鱼?


△例:爸爸+妈妈+我=(吉祥三宝),请给出以下四个算式的答案:

(1)脚-鞋袜+草地=

(2)三分之二青蛙=

(3)枫叶+小溪=

(4)一个喷嚏+一个喷嚏+一个喷嚏=


△你能依据不同打击乐器的声响,画出它们共同的“声响图”吗?(题目中以碰铃和响板为例,然后又给出三件乐器让学生作答)

采访中,家长们对各种“奇葩”的暑假作业,也有着心塞的往事,虽然不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题目,但作业从孩子做变成家长做,背后留下的不止是无奈……

孩子的暑期实践,变成妈妈的作业

陈女士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小学阶段的暑假作业,就够她头疼的了。陈女士说,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给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称重,并且每天统计后填写在一张表格里。在这张表格里,还要填写如何分类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后有什么想法等。陈女士感叹地说,这些根本不是小学生的作业,最后都交给了家长来做。然而到最后,作业也没有完成。


有两个娃的小贝说,曾经儿子在上一年级与二年级时,家庭作业是要求完成一本关于民俗的手绘本,但要求自己画并装订。结果折腾了一个暑假,作业成了她这个“老母亲”一个人的事。

“80”后的回忆:作业没有这么磨人

一些作业的“磨人”程度在“80后”看来实在有些无感,然而当自己有了孩子且遭遇到这些作业时,不禁让“80后”感慨小时候真幸福。


“80后”尾巴的小曹说,自己上学时做的作业大多中规中矩,顶多有些题目“超纲”,不过这些不是大问题,可以跳过不做。老师一般也不会多说。


真正让她烦恼的,是暑假快要结束,而作业还有好多没完成。为了快速解决问题,挑几张作业本内页撕掉,也成了不得不为之的方法,尽管风险很大,但回报诱人。

实在不会做,也只能放弃

“70后”的王先生眼中,没有什么特别奇葩的作业,稍微特别一些的,是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应用题。当然,他给出的方法也很简单:不做。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朱女士,她说,自己小孩还没有遇上什么奇葩作业,在她上学那会,都是快要开学时拼命赶做作业,将作业本填满,也不管是对还是错。遇上不会的题目,一般就不管了,“眼不见为净”。

网上出现的种种“奇葩”作业,很多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在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副校长吴永平看来,布置作业时,最好是能给孩子“打基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那些脱离了孩子兴趣、离孩子实际太远的作业,少布置一些。


此外,作业不能光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特点,去设计一些孩子喜欢的,能够打下良好基础、保持兴趣的作业。“小学阶段应该是枝繁叶茂的时候,到了初中高中才是开花结果的时候。”而布置超出孩子理解范围的作业,就像是要求孩子早点开花结果,其结果可想而知。

吴永平介绍,像暑假作业本这样的常规做题作业,现在已经取消了,中山路小学的暑假作业,就从三个方面入手设计,帮助孩子养成习惯、锻炼体质、增进知识。


第一是孩子习惯的养成,如自理习惯、作业习惯、做人习惯,在“养成计划”执行中,孩子每天“打卡”自己的完成情况,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作业。


第二是体育方面的锻炼。如游泳、跳绳、跑步等,每天锻炼二十分钟。像学游泳之类,是要求必备的学习项目。


第三,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书单,让孩子们在暑假阅读。此外,像是征文类作业,给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赛锻炼的机会。


作为家长,如果碰到“奇葩”作业,如何应对更好呢?吴永平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知道老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以及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完成作业。一味的不完成或是不配合,也不可取。

全媒体记者 陈路 图片来自新华社、网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