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厚植农机永葆底色

今日镇江讯  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的李耀明教授,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基本都忙碌在田间地头。下了地,他总爱和一线农机操作手唠唠嗑,“这样才能了解到农田里最需要什么样的机械。”

李耀明长期致力于收获机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除立足江苏,他的团队还走南闯北,先后在海南、黑龙江、湖南、湖北等水稻主产区建立了15个机械化高效收获试验、示范基地。其近些年重要成果之一、“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专利技术攻克了超级水稻的收获难题,显著推动了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了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拥有核心技术的国产高端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品牌,在我国市场占有率因此从过去的20%增至目前的80%。这项发明也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成了农业装备领域斩获的第一项全国专利金奖。

把论文书写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江苏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正是为了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重要指示而成立,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则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从最初“农机”的立校之本,到厚积六十载“农机”渊源,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如数家珍。他介绍,江大是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先后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生、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

“江大目前设有农业装备学部、农业装备工程学院,不断构建学科生态体系,将农业工程作为学科发展的龙头。”颜晓红说,今天的江苏大学,涉农机的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仍是最全面的,农业装备领域的研究队伍是全国最大的,在农业装备领域里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全国最多的。颜晓红特别提及,在农机专业日渐趋冷的时势下,江苏大学始终守住底色,逆势将“冷门”打造成“热门”,迄今已累计培养了87000多名农业装备工程人才,其中61%的校友都植根于农业装备行业,成为该领域的中流砥柱。

只有爱农,才能兴农。虽然如今身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江苏大学却注重学生“农”字情怀的培养,从去年开始,学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耒耜论坛”,邀请国内著名农业工程专家来校讲座,“让江苏大学的学生都能懂一点农的知识,有一点农的情怀,都能更加‘知农、爱农、亲农’。”颜晓红说。

农业装备技术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近十年,江苏大学承担了农业装备领域国家重点、重大项目46项,国家级项目386项,科研总经费达8.15亿元。目前,主持参与了“十三五”国家智能农业装备重点项目中约60%的研发工作。

今年4月29日,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外校长论坛在江苏大学举行,来自亚、美、欧、非等17个国家或地区的32所高校加入联盟。江苏大学不仅是发起者,联盟成立后,又被推举为理事长单位,其在农机教育方面的“江湖地位”,可见一斑。此外,江苏大学也是国家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院校,每年引入500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带动国内农业装备技术和产品向外示范推广。

行走在风景如画的江苏大学校园,绿树成荫,学术氛围浓郁。颜晓红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江大正努力建设成为农业装备行业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创新和共性技术发源地,以及高端装备创制地和农业装备人才培养基地,努力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升级做出新贡献!”

■短评

为三农插上科技的翅膀

胡冰心

“油菜联合收割机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低能耗多功能节水灌溉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近十年来,江苏大学在农业装备领域共获得6项国家级科技类奖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伴随着科技创新的蝶变,江苏大学农业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一条以农业工程为主线的学科生态链正在江苏大学形成——该校正以发展农业装备高端化和智慧化为制高点,着力解决我国农业装备共性技术供给严重缺失、缺乏高端装备支撑等“卡脖子”问题,切实把学科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机统一起来。采访的过程中,聆听江苏大学的发展故事,感受学校的为农情怀,处处有故事,点滴皆初心。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现代农机服务,加快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去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

农业科技为农兴农强农,也正是因为有了科技的支撑,“农机+农技”成为广大农村亮丽的风景线,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全媒体记者 胡冰心 通讯员 吴奕)

编辑:陈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