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到,“冬病夏治”最佳时机

“冬病夏来治,舒坦过三伏”。眼下已经进入三伏时节,也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中医提倡在夏季阳气最旺盛时,对冬季好发疾病进行预防与治疗,这就是常说的“冬病夏治”。

7月8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院)“冬病夏治”门诊正式开诊。当天上午,诊室内挤满患者,其中不乏年轻人。一位14岁的学生在外婆的陪伴下,第二次“冬病夏治”。这个孩子一直有过敏性鼻炎,每到季节变换的时候就会鼻塞、打喷嚏、流涕,经常十多天都不见好转。去年夏天,外婆就带着小姑娘来做过治疗,一整年下来感觉效果很好,所以今年“冬病夏治”门诊刚开,她们就迫不及待地过来进行治疗。

目前医院“冬病夏治”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穴位贴敷和督脉灸,效果都不错。尤其是穴位贴敷,除了能帮助患者祛风伤寒,温经通络,还可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和阳气。好多虚寒性体质的患者,经过穴位贴敷后,体质明显改善,病症也能有所减轻。

适合“冬病夏治”的病种,主要是呼吸科的支气管炎、哮喘、老慢支;妇科的宫寒、痛经;骨伤科的颈肩腰腿疼、风寒、风湿性关节炎。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穴位贴敷尤为见效。

今年冬病夏治时间:

第一次:头伏前一周(7.5—7.11)

第二次:头伏(7.12—7.21)

第三次:中伏(7.22—8.10)

第四次:末伏(8.11—8.17)

第五次:末伏后一周(8.18—8.30)

“冬病夏治”时,若药物穴位帖敷后局部皮肤瘙痒,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若局部皮肤发痒、发热、发红为正常,不用过于担心;若皮肤出现水疱,可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冬病夏治”期间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冬病夏治”包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刘园园 吴启瑞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胡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