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中:用“获得感”撑起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伴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紧盯“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聚焦“六个精准”总要求,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举措,用实打实的“获得感”撑起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2018年,扬中全面消除了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2019年,扬中将全面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的脱贫任务,全面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户。

“造血”项目来扶贫 助推薄弱村“加速快跑”

去年7月,扬中市西来桥镇幸福社区购置的两间门面房顺利出租,3.5万元的租金当天就到了账。3.5万并不算笔大数目,但这对于经济薄弱村幸福社区来说,却是近三年来,唯一的一笔集体稳定收益来源。

账上有了钱,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破。幸福社区党委书记吴纪挽深表感谢:“如果没有政府下发的60万项目补贴用来购置门面房,别说产生效益,今年的脱贫之路,社区也是举步维艰。”

幸福社区的改变,正是得益于帮扶项目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扬中积极指导村级盘活存量资产,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租赁、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增收项目,以项目带动扶贫,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自2013年以来,扬中先后开展了百村万户“双达标”和“达新标”行动,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与富民增收双赢路径。至去年底,扬中全市累计落实帮扶项目53个,总投资约2亿元,帮扶项目共产生经济收益1987.8万元。

精准识别拔穷根 开启“绣花式”扶贫新局面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

“你看,只要登陆这个平台,这个村有多少低收入户,每一个低收入户的详细信息,该享受什么样的帮扶政策等全都一目了然。”扬中市农委扶贫办副主任张丽打开扶贫工作阳光监管平台介绍道。

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录入,不仅实现了贫困户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还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考核的明确化。目前,扬中共有建档立卡户1854户3501人,其中已脱贫1300户2598人,且已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履行了五签字五确认手续,并且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精准识别,还需精准发力。2018年,扬中编制下发《精准扶贫政策指南》,15大项帮扶政策,每一策都有适用贫困户的“脱贫良方”。其中,设置保洁、保绿等各类公益性岗位600多个,这不仅为大部分建档立卡户解决了就业,更确保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针对建档立卡残疾人,救助标准从不高于2000元提高到不高于5000元,并每年通过临时救助,救助2000多人,发放救助金100多万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点对点帮扶,拒绝画饼式扶贫、偷懒式扶贫,真正开启“绣花式”扶贫的新局面。

产业照亮增收路 扶贫扶技破攻坚难题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

“光伏扶贫工程”让300多户贫困户坐收“阳光”收益;家庭农场、种养殖合作社的“开花”带动了近百名贫困户的就业……近年来,扬中以户脱贫为靶向,不断推动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等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扬中市还注重扶贫与扶技相结合。

近年来,扬中各镇(街、区)围绕扬中农业优势产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扶贫培训,共办150多期,受训人数近8000人次;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扬中组织编写27项10多万字的适用技术教材,先后以《科普讲座选编》和《农业三新技术读本》形式发至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和有关涉农部门,助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当前,脱贫攻坚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今年,我市将不断完善扶贫工作阳光监管平台工作机制,分别开发公益性岗位百余个,落实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安装光伏发电设备100户等。”张丽表示,要进一步拾遗补缺,织密扶贫保障“兜底网”,让“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奋斗目标,从理想照进现实。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