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新中国 长在红旗下

□ 诸一匡

我生于1953年,伴随着祖国成长的脚步一路走来,亲历了祖国发展的艰辛历程。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与祖国同命运,共成长。我从小跟随父母在丹阳访仙镇的杨坞沟小学上到二年级,然后在运河镇的储家桥小学上到小学毕业。在运河中心校参加了小学毕业暨升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省丹中录取为初一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老师和同学都为我高兴万分,我们全家也都兴奋不已。1968年8月,我在离家较近的蒋墅镇塘西农中上了两年六年级和七年级就算初中毕业了。

1970年,正是实行贫管会推荐升学制度的时候,尽管我是一个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但由于“社会关系复杂”最终还是失去了到鹤溪中学就读高中的机会。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回到生产队里参加了长达8年的集体生产劳动。农村的各种重活、脏活、累活全都干过,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务农期间我还自学了裁剪缝纫技术,上门为乡亲们制作各种服装。

平地一声春雷响,彻底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绽新貌,天翻地覆慨而慷。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又点燃了我们这些渴望读书的学子们的希望。我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虽然只有初中毕业学历的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并顺利地通过了初考和统考,成绩达到了录取标准并参加了体检,但最后还是由于“社会关系复杂”的原因在政审这一关卡住了。

在好心人的鼓励下,我又坚持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其时政审终于彻底放宽,只看个人现实表现,社会关系不再成为障碍,最终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收到了南师丹阳大专班的录取通知书。这件事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能够回到学校继续读书深造,这是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事!

在大专班的两年学习生涯中,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节假日也很少回家休息,而是留在学校里看书学习,以追回曾经失去的岁月,弥补自己文化知识的不足。经过两年紧张而又刻苦的努力,在英语专业的学习上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最后能够在学校名列前茅。我在学校入了团,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标兵和被团市委授予“丹阳市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毕业后被分配到丹阳市鹤溪中学教英语。

从1981年至2002年我在鹤溪中学工作了22年,任教过从初二至高三乃至高考补习班等各个年级的英语。我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教学相长,全身心地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经过中考和高考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从班主任做起,担任过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直至校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于2002年8月调任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和丹阳市招生办党组织书记。在学校工作期间,我经常现身说法,用我自己的经历来勉励学生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掌握过硬的本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效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编辑 花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