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援疆手记② | 进一座馆,读一座城:从规划展示馆看可克达拉的前世今生

今日镇江讯  可克达拉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不远的将来,这座生机勃发的生态新城又将展露怎样的美丽容颜?……添加了我市援疆技术人才张晖的微信后,得知担任可克达拉市规划局副局长的他,此刻正在可克达拉市规划展示馆交代工作,我第一时间赶了过去。

可克达拉规划展示馆

该馆去年10月开放,至今累计参观突破两万人次。近一小时的徜徉与倾听,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在历史与现实的波澜里悠游,在当下与未来的愿景里畅想。尤其当我走进援疆厅——这个全省唯一由受援方出资并设置在市级场馆里的援疆展厅,内心自豪之余平添一份敬意。

展馆门口《草原之夜》的曲谱陈设异常醒目。“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东方小夜曲的旋律如在耳边回荡。当年配合屯垦戍边纪录片《绿色的原野》,创作的主题曲《草原之夜》甫一推出,传遍大江南北。越过一甲子的如烟岁月,《草原之夜》的发源地终于从原野变成了城市。

屯垦戍边史回溯版块,细君和解忧公主是绕不开的人物。两位汉家公主受汉武帝派遣和亲,先后远嫁西域乌孙国,积极配合遏制匈奴,为此后汉王朝统一西域、缔造多民族统一国家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参与布展的张晖说,在伊宁市区的江苏路,近年来建起了汉家公主纪念馆。不少援疆干部习惯称呼这两位公主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援疆干部”。

王震回顾兵团历史的诗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展厅墙壁上,王震将军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戎马一生的写照,更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前身发展历史的形象概括。看到四师历史可追溯到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至此我才顿悟,从伊宁驶入可克达拉市的第一条大道缘何被命名为七一七大道。

用作婚房相对较好的“地窝房”

然而,铸剑为犁、屯垦开荒的最初超乎寻常的艰苦。眼前的泥草房子里,一对新婚夫妇蜡像端坐。看到墙壁下的台阶直接通往地面,才发现这是个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洞房。它有个形象的名称“地窝房”。张晖介绍,当时的兵团流传着一首无法考证的词,“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兼高粱”。所谓“地窝房”,就是大家挖坑的时候在坑里留出用做床、桌的土墩和进出的斜坡甬道,用木头拱好屋顶,先盖上红柳或芦苇,最后盖上土。“展示的地窝房模型专门用作婚房,已经算是条件最好的。大部分地下挖好后放个大通铺而已。”

援疆荣誉墙

除了名为《军垦魂》的浮雕墙,右上角雕刻有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大楼轮廓,规划馆中的镇江元素,汇聚成一座简朴大气的援疆厅。张晖说,一般全省各市会在前指布置一个简单的援疆厅,但在受援地出资建设的市级展馆中,为援助方专门辟出一个援疆厅,这在江苏全省都绝无仅有。

援疆厅一角

门口的润扬大桥素描画映入眼帘,“夯实基础”“发展接力”“创新突破”,始于2011年九年三个阶段的援疆历程,一串串闪光的援疆大数据,“兵团优秀援疆干部”王华的感人事迹,“创新奖”“突出贡献奖”镇江援疆的荣誉见证……“刨去楼梯走廊面积,在展馆3500平方米的有限空间里专门拿出一块设立援疆厅,这既反映了师市对镇江援疆工作的感恩之情,也体现了两地交流交融中结下的深情厚谊”,张晖一脸郑重地说。(镇江报业援疆记者  陈志奎)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